1、只要不跌过大盘,就是胜利
2月10日,长安汽车产销快报姗姗来迟。快报显示,长安汽车1月生产15.3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38.17%、38.04%,销售17.18万辆,同环比分别下降38.03%和32.83%。考虑到开篇提到的三大综合不利因素,虽然看起来单月产销同环比全面负增长,但实际上,长安汽车2023年的开年表现足以让不少同行羡慕了。
这不仅包括一直和长安汽车产销规模十分接近的广汽集团,体量更大的东风集团股份也在同期爆冷,单月产销分别为12.22万辆和10.81万辆,同比分别下跌56.11%、64.4%,单月销量与同比表现远不及长安汽车。甚至,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19家主要汽车公司当中,长安汽车的单月销量仅次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相比之下,长安汽车的单月销量同环比降幅却是三者当中最少的。
遗憾的是,长安汽车目前旗下两大合资公司的产销表现还远不及预期。
其中,长安福特1月生产1.12万辆,同环比分别下跌56.46%、32.92%,销售1.5万辆,同环比分别下跌39.54%和21.26%。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长安福特在2022年下半年连续6个月产销同比均未能实现止跌回升,又赶上三大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的2023年1月,使其所面临的局面略显被动。
表现更糟糕的是长安马自达。产销快报显示,长安马自达1月销售4024辆,同环比分别下跌79.77%和36.85%,但产量端表现更糟,单月仅生产2333辆,同环比跌幅更是扩大至84.79%和51.3%。
与长安福特相比更为严重的则是长安马自达,若其2月再次出现产量同比下跌,那么长安马自达将出现连续12个月产量同比负增长了。
2、自主品牌新能源成最大亮点
在各个子版块都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长安汽车1月产销快报中十分难得的出现了一个同比上涨的数据,自主品牌新能源销售2.8万辆,同比增长106.11%。
还记得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经在2022年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由于“缺芯贵电”,长安汽车2022年前三季度减产60.6万辆,开年首月在多项不利因素下,能够在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拿出这样的成绩,想必对长安汽车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也是产销快报发布后,多家机构对长安汽车表示看好的关键点。
笔者曾在《合资公司产销陷入低迷,数说长安汽车的2022》文章中提到,截至2023年1月17日,6家公布2023年销售目标的中国汽车公司当中,长安汽车设定的280万辆目标虽然算不上最高,可综合其同比增速来看,长安汽车对2023年车市预期是相对最为乐观的。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是2022年,《汽车K线》统计的71家汽车业上市公司、82只汽车股当中,唯一一家市值实现增长的乘用车上市公司。此时将注意力吸引到自主品牌新能源,将“自主品牌”和“新能源”两个身份定位的优势融合扩大,十分巧妙。近几年,长安汽车频频实现产销开门红,不过遇到情况相对特殊的2023年首月车市,也只能说是无可奈何。不过,由于2月车市与上年相比少了春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业内普遍十分看好2月车市。对于长安汽车来说,2023年能否实现开门红还要看前两个月甚至是第一季度的综合表现。展望2023全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才是最大的看点。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