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和中国在很多领域竞争,但是印度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因为中国也不会小瞧印度这个“猪队友”,随着科技在不断革新和发展,两个国家在几个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多。
然而,说起印度的科技发展,许多人认为印度就只是做仿制药的。
但其实印度在IT产业、制药行业、航天探索和生物科技这四个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IT产业。1980年,印度政府意识到IT行业在全球发展趋势,说出口能发家,便大力支持该产业的发展。
而到了1991年,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印度的IT产业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随后,印度的大量程序员涌现出来。
9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印美之间的合作愈发紧密。
美国国内的IT企业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当地程序员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本国市场需求,此时想到了人均受过教育且英语十分普及的印度。
正好此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面临着大量年轻人上大学的问题。
这也促进了印度大量IT人才储备的形成。
到了21世纪后,美国国内的IT人才薪资飙升,这也进一步刺激了他们将需求转移到国外。
由于印度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竞争力突出,便成为全球IT外包首选。
随着其经济逐渐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发展变化,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IT服务输出国。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印度的IT行业收入达到1770亿美元,其中68%来自出口。
这些数据进一步加深了外国对印度IT行业的信任度。
尤其是美国,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去这里学习前沿技术。
其中就包括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专业的研究生。
2019年,美国向留学生发放了488,000个研究生院学习签证,其中计算机专业占25%以上。
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全国研究生监测结果中,72%的学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创造了历史新高。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和人工智能浪潮兴起,从2021年到2027年六年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7年,美国将需要238万个高级计算机专业人员,而其中几乎所有人都将来自国外。
因此,不仅中国,连美国也依赖着印度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然而,对自身未来充满信心的印度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培养新一代领军人才。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持续稳定发展,该国向年轻人提供培训,并通过建立新的大学和扩展现有大学来为该产业提供最新一代年轻人。
“世界药房”。除了在IT产业方面有着超高水平的人才外,在制药行业方面也有着很多优秀的人才,这里的制药实力一点都不亚于日本、德国等医学发达的国家,我们称其为“世界药房”。
这也和印度当地制药业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很大关系。
根据资料显示,在印度,一种药物一旦注册成功,不仅会享有长达5年的专利权,更重要的是专利内容不会被公开,这样一来其他公司就会依据专利复制出质量相近甚至更好的自身产品。
俗话说货比三家,人们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肯定会选择性价比高且疗效更好的药物使用,这自然就会影响第一个注册成功的那些公司销量了。
但是人家也不傻,自从那个好办法被发现之后,他们就借着当下比较落后的科技水平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不断推出更加先进的设备和研究成果,这样一来也开始与仿制药竞争起来。
许多公司开始投资建立大型制药厂,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专业人才为其服务,同时还实施了更好的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取得更好的仿制药效果,一开始只供自己国家使用,但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公司已经可以将自己的仿制药出售到世界各地。
现在,我们提起制药工业都知道,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仿制药都是来自印度。
此外,这些从事仿制药生产的公司现在不仅生产简单,而且还研发新药,其技术能力已能与世界著名制药公司相媲美。
目前,印度已经向200多个国家出口仿制药。
同时,我们还知道,在美国上市的新药,有70%以上都是从印度采购原料或外包研发任务,从这一点足以看出他们的实力得到了广泛认可。
除此之外,在疫苗研发方面,同样是美国上市的新冠疫苗,有60%都是来自印度甩出来的疫苗,由此可知,即使美国在医疗方面这么强大,但是在疫苗研发方面仍旧少不了“猪队友”的帮助。
航天探索。在航天方面,发达国家一般会强化国防并不断增加投入,比如美国好不容易赢得一次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就开始停滞不前,而苏联可就不一样了,仅仅赢得了第一次就开始加强火力准备收获第二次胜利。
然而相对于我们现在说宇宙电梯何时能够实现这样的研究还是非常天真的,就连发达国家在航天探索上也十分节俭,更何况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印度呢?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航天探索,相反,他们更加珍惜有限的资金。
2013年,他们一次性投入4500万美元进行火星探测器Mangalyaan可行性研究,当他们获得了很大信心后,他们又投入7500万美元进行火星探测项目的建设。
2014年,他们以7300万美元的预算成功将地球15公里处的火星探测器送到轨道上。
这次成功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认为他们可以健全自己的西方商业系统同时进行科研开发,用较少的钱开发航天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
同样,在2017年,他们还启动了一项太阳探测计划,为期6年,总预算为1.5亿美元,希望通过研究太阳大气现象等获得更多关于太阳的信息,为更多太空任务做好准备。
生物科技。除了疫苗之外,在虫害防治方面还有一种叫Bt棉花是在1996年由美国推出,但不好农民并没有如何重视这件事,到了2003年,拥有大量农业生产经验和研究技术积累的印度才真正注意到了这件事,并大量种植这种棉花。
随着时间推移,当时只有15%左右的棉农改种Bt棉花,到2005年就翻了一番,这也促使这项技术进一步发展完善,同时也让Bt棉花比例大幅上升。
到2011年,有87%的农场主已经种植Bt棉花,这使得棉花产量翻了一番多,每英亩775斤,让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有93.1%的棉花品种为转基因品种,使得棉花单产从2002年的每英亩400斤增加到每英亩800斤,不仅扭转了原有贸易逆差局面,还极大增强了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和脆弱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能力,为更多转基因产品研发提供了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