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人要认匈奴当爹,活久见的极限碰瓷!

郑青春谈天地 2025-03-26 19:06:27
听说土耳其人要认匈奴当爸爸,那就把土耳其设成最新行政区吧!

土耳其历史教科书扉页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伟大的祖先迫使中国人修建了伟大的墙。伟大的墙当然是指长城,众所周知,最古老的长城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所建,最主要的就是匈奴。

土耳其这意思,就是认匈奴人当爹。这倒也不稀奇,因为他们历来以突厥为源,而突厥的来历,按我们史书的说法,属于匈奴分支,所以往上溯源,就认到了匈奴人这里。但这样的认祖宗法,难免认出大麻烦,因为匈奴人最正儿八经的来源是华夏民族。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夏后氏是指夏朝王室,也就是大禹他们家,苗裔意思是后代,这句话的意思是匈奴先祖叫淳维,他是大禹的后世子孙。司马贞进一步解释说,夏桀被商汤放逐后,他有个儿子叫獯粥,獯粥娶了夏桀的妾,然后带着她们远避北疆,过起了放牧生活,子生子又生孙,其中一个叫淳维的建立了匈奴部落。

匈奴一词来源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凶奴”,一种蔑称,就像汉人称呼鲜卑为鲜卑奴,突厥为锻奴铁奴一样。还有人说从胡一词转化而来,阿尔泰语系人发kun或hun音,所以我们称北方所有游牧部落都是胡人。这个真不是蔑称,而是他们自称,如果你问他们怎么喊自己,真就是胡人和胡族。古汉语匈最早也发hun音,所以匈奴就是胡奴。

实际上司马迁老人家早就说明了匈奴来历,夏后这支部落最早以獯粥为名,周朝时改成了猃狁,到了秦朝又统一改成匈奴。完全就是读音变化,即不凶也不奴,更也没有蔑称的意思,匈奴就是他们祖先名字。

简单地说,匈奴一词来源是獯粥,夏桀的儿子,所以你说匈奴是不是中国人?那么土耳其想认匈奴人当爹,岂不是等于认中国人当爷爷?

我就问你们愿不愿意要这个孙子。这当然不行,不管从那个角度看,土耳其和中国人都是两个不同人种,你要非把土耳其人写成中国人分支,古往今来所有人类学家得集体晕倒在卫生间,一星期都醒不过来。得喝多少假酒,才能得出这种结论?

所以这种攀祖宗法不可取,但问题是,土耳其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土耳其历史教科书上的这句话,可不是这几年加上去的,始作俑者是土耳其第一任总统,有土耳其国父之称的凯末尔。凯末尔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他的一个女儿负责编撰,凯末尔亲自过审,现行土耳其历史教科书就是从他那个时代定下了基调。

这当然没安什么好心,它的背后是泛突厥主义或者大突厥主义,意思是他们土耳其祖上很辉煌,要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失去了什么?我举个例子,土耳其高一历史书有一节讲匈奴的灭亡,里面写道:“冒顿单于死后,继任者娶了汉朝一个公主,这位公主嫁到匈奴后,暗地里做了很多分化工作,匈奴瓦解成无数小部落,各地暴乱不断,继任者也死于动乱之中。于是,汉朝通过这种方式,夺回了丝绸之路贸易权,匈奴衰亡了。”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外收获。张骞出使本意是找大月氏联盟,结果走得太远了,一直跑到了安息,受到了当地国王热烈欢迎,从此建立了对外贸易,也就是丝绸之路。

换句话说,在张骞出使之前,汉朝压根不知道对外贸易这个东西,因为对西域一无所知,说和亲是为了搞破坏,抢丝绸之路贸易权,简直胡论八扯,直接扯到了犊子蛋。匈奴有东西可以贸易吗?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就是因贸易丝绸而得名,匈奴产丝绸吗,这事还需要抢吗?

而汉匈和亲政策,是西汉前期无奈的产物,为了保障边境和平被迫采用,没有一位公主愿意嫁到北境,都是哭哭啼啼去的,她们有心思当间谍?这种言论,无耻伤害了王昭君等诸多美女为和平所作的牺牲和努力。

更奇葩的是,土耳其这种言论,在国内居然有很大市场,以至于前几年我还看到过一篇讲王昭君的论文,题目叫《女神还是间谍》。

国内某位学者出了本书,作者和书名就不提了,总之全盘接受了凯末尔那套荒唐透顶的理论,直接把土耳其文明和种族定性为诞生于中国。我们某些学者,对待西方观点时,真就是恨不得跪下来,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听什么就信什么,完全不带独立思考和反驳。胡说八道成这样也能信,还照搬回来教学生,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认中国北方土地属于土耳其?

这也是一个典型例子,所以你说西方历史有没有可能造假,他们会不会为了某些利益大放厥词?像土耳其这种,假冒伪劣都写到历史课本上了,如果你认识土耳其人,跟他讨论中国历史,对方一定说,中国人用了各种卑鄙手段,把他们祖先赶跑了。

这真是碰瓷碰到姥姥家了。先不说汉武帝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功勋。能当得起千古一帝称号的,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的功绩是统一六国,没有他就没有大一统观念和中国来源,而汉武帝的功绩,则是让中国第一次真正强大起来。

汉朝为什么能打败匈奴,是因为全方位领先。汉代发展出了百炼钢,一种极优质的低碳钢,西汉炼钢炉遗址,都是高炉炼钢概念,到了东汉甚至还有水车鼓风机。军事上改革则以大规模突击骑兵团为主,也正因为如此,汉末三国混战,才出现了一大批精通骑兵战术的名将,比如吕布马超等等。所以陈汤才有那句名言,“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军打外族,可以一打三一打五,这才是东汉种种神话战果的基础,比如班超36人横扫西域55国,一人灭一国都富裕。

有人问汉末三国那么乱,北方民族为啥不入侵?不是没有,全给打回去了,那时候随便一个边疆守将,在外族面前都是天神下凡,你们谁听过段熲这名字?再比如乌丸,他们出了一个猛人叫踏顿,长老们都很看好他,认为他的才干堪比匈奴王冒顿,结果在白狼山,明明是他突袭,却被猝不及防的曹军先锋张辽给斩了。

他们不是没这心思,而是真打不过,如果论对外最悬殊武力差,汉朝敢称第二,没人敢夸第一。那是任一个边疆守将都能吊打的年代,比如田豫,比如牵招,说公孙瓒都多余。把汉朝打败匈奴说成阴谋诡计,真不怕汉武帝掀开棺材板半夜去找你?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匈奴根本不是种族分类,它也是民族,属于文化概念。现今网上有很多文章,诸如什么《匈奴人种来源》,煞有介事说,某某发现了匈奴墓,人种上分析是什么人。表面很科学,实际都是胡说八道,不管什么检测,只能说明这个墓主人是什么人,跟匈奴整体有个毛线关系。

都知道中华民族是文明非血缘概念,我们经历了数次民族大融合,什么血缘都有,比如东北肯定有人带日本基因,而两广也少不了越南交趾血脉。如果数千年后,你在东北发现了一座中国墓,挖开一分析是日本DNA,你能说中国人来源是日本列岛?

《史记》说,在匈奴的全盛时期,冒顿攻灭西域26国,把凡是从事游牧生活的,全部合并在一起,都号称匈奴。月氏、楼兰、乌孙、呼揭也成了匈奴人,你说匈奴到底属于什么族?有答案吗?

匈奴是一种文化概念,我们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不同时期用了各种不同称呼,所谓匈奴鲜卑契丹等等,跟我们唐宋元明清并无不同。如果仅从人种分析,像土耳其那种标准的中亚人,最可能来源是,他们原本是西域一个小国,灭国后强迫成了匈奴一份子。也就是说,土耳其所谓的匈奴血脉,其真相是祖先被匈奴役使过,曾经当过匈奴的奴隶。

有时候也真佩服西方人的脸皮,明明是奴隶,最后却认了对方当祖宗。唐朝到处设都护府,安西都护府都开到阿富汗了,安东都护府也囊括了三分之二的朝鲜半岛,我们也没敢要求阿富汗和朝鲜人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啊。

西式教育究竟教育出了什么样的奇葩,看看对岸,明明是被日本占领奴役,现在却有不少对岸人哭着喊着当精神日本人。什么叫恬不知耻,无尤之极。

如果想给我们北方民族定一个分类,最靠谱说法叫游牧化华夏族,所谓外族是古人的分类,搁现代眼光来看,都是民族内部矛盾。换一句话说,北方人和中原人没什么不同,所区别只是生活方式,就好比东北人说东北话,酸菜猪肉炖粉条,而广东人说粤语,大米皮蛋瘦肉粥。因为地理环境限制,北方人选择了游牧文化,而中原农耕,仅此而已。

拿最典型的契丹来说,他们自号炎帝之后,标准的汉人,选择了游牧生活,一样开科取士,一样的吟诗颂对。甚至对外国来说,契丹就代表中国,汉字被称为契丹文,火药也被称为契丹花。

北宋肯定很不服气,明明是他们在大力推行军用火药,结果老外尤其是阿拉伯人,就喊契丹花。契丹影响力之大,很长一段时间内,契丹就代表中国,都20世纪1926年了,意大利人写的歌剧《图兰朵》,还把中国想象成游牧文明。

这也真没办法,对西方来说,就算绞尽他们的脑汁,也想象不出璀璨的农耕文明能达到什么程度。结果就是,你说契丹算不算外族?你觉得人家是,可老外都认为契丹就是汉族。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换个角度,我们看待历史问题,要与古人有明确不同,我们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其实就是游牧化中国人。从这点来说,土耳其人坚持认匈奴为祖宗也没什么不行,只是不是你失去了什么,而是要还回来什么,因为怎么说匈奴也是中华民族之一,认匈奴当爹就是自认中国人。

既然那么想当中国人,我觉得不是不可以,那就把土耳其献上来吧,成为最新省级行政区。

2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