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刚看到一个官方媒体报道,说现在中学生抑郁孩子能达到40%,我感觉有些离谱,这个数据不是很可信。
但尽管数据不可信,从总体上来说,抑郁孩子越来越多,或者说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为什么现在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呢?在我看来,这跟我们国人跨越阶层的变态欲望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有问题,就总想着当人上人,就总觉得只有赚大钱、当大官才是成功的,才会受人尊敬的。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看,也好像确实是这样,看到有钱的、当官的,我们普通大众就好像低人一等似的。
所以我们国人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可以当大官,赚大钱,至于什么实现人生理想抱负,为人民服务啥的,纯是扯淡。
这从我们父母教育孩子时说得那些话也能看出来,我们从古至今就一直强调“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当孩子不好好读书时,我们就教育孩子“不好好读书,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只能下车间打螺丝,去送外卖”……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成为人上人,而像打螺丝、送外卖啥的工作,就是底层工作,就要被鄙视,这不就是在划分阶层吗?
而读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读书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跨越阶层的唯一方式,所以才特别受父母的重视,如果读书没有这个价值,不能帮助孩子跨越阶层,父母也就不费心费力的逼孩子读书了。
所以在跨越阶层、当人上人的变态欲望驱使下,父母就开始逼孩子读书了,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在逼孩子读书。
从幼儿园就开始鸡娃,各种提前学,生怕倒在起跑线,到了初中高中关键时候,更是拼命的卷孩子。
你早上6点起,我就5点起,你晚上11点睡,我就12点睡,看谁卷过谁。
在我们很多父母看来不卷不行,因为你不卷就考不上好大学,就跨越不了阶层,人生就是失败的,所以哪怕孩子再苦再累,父母都得逼着孩子去卷。

那孩子天天生活在这种高度卷的生活当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担心自己考不好人生就失败,就成为底层的牛马,那孩子心理能不出现问题吗?
换做是你,让你天天996,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你这个成年人受的了吗?不是也一样受不了,天天在网上骂说996是福报的马云吗?
那你这个皮糙肉厚的成年人都受不了,更何况是一个孩子?而且他们承受的痛苦、压力比你成年人承受的还要大,那抑郁不就很正常吗?
这就不像以前,以前我们父母也认为读书是跨越阶层、成为人上人的唯一方式,也想要使劲的逼孩子学习,但问题是父母没有那个时间精力。
以前吃饭都成问题,父母更多是忙于工作,养活一家老小,哪有闲暇时间金钱让孩子上什么辅导班?
就是你父母想要卷,也没有时间精力来卷。所以孩子还是有很多自由时间玩耍,因此他们就没有活得那么痛苦、那么卷。
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家庭都是全职妈妈,妈妈什么都不干,就一天24小时的盯着孩子学习,恨不得把孩子镶嵌到课桌上,那这样的孩子能活得轻松吗?因此出现抑郁的几率自然也就高了。
所以要想减少现在知道抑郁几率,我们父母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认知,接纳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别天天想着跨越阶层,想着怎么赚大钱、当大官。
要接纳孩子做一个普通人,顺应孩子的特点,发展孩子的特长,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活得很快乐。
孩子适合水泥工的,就去干水泥工,适合当收银员的,就去做收银员……发展自己的特长,做自己喜欢的,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是幸福吗?
难道就非得当人上人、赚大钱、当大官才是幸福的?这样的幸福标准太狭隘了。
一旦你父母能调整自己的成功标准,接纳孩子可以做一个普通人,那你父母的心态就平和了,然后你自然就不会天天想着如何逼孩子学习,就会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也才不会那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所以纠正国人的读书观念,才是解决现在抑郁孩子越来越多的根本方法,否则只要这个观念不变,抑郁孩子越来越多的现实就不可能改变。
如果你孩子已经抑郁了,想要学习更多抑郁知识,帮助孩子走出抑郁,可以关注我的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