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相信很多人对《滕王阁序》这首文言文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在上学期间,长篇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还要求背诵全文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
而当时课本上除了《滕王阁序》之外,还有《岳阳楼记》《兰亭集序》等等其他这样类似的文章,而《滕王阁序》也算是这其中最难背的一篇文章了,因为文中有很多的生僻字都不认识。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王勃,作为"初唐四杰"其中之一的他,人生经历也是十分的坎坷,早年的他还未成年就被赏识被人们赞为“神童”,还受到了朝廷的表荐。
结果后来却因为写了一篇文章得罪了唐高宗结果被逐出府,随后他就开始四处游历,最后参军去了,结果却又因犯了死罪最后被除名革职。
官方记载,上元二年王勃随父亲南下,次年返回的时候因渡海溺水,最后惊悸而死,那年王勃27岁,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王勃并非是因为溺水而死。
但这些如今也都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无所查证了,也因此很多人都称王勃是天妒英才,而除了《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之外,还有另外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被广之。
那么《滕王阁序》究竟是写什么的?毫无疑问当然是写滕王阁的,那滕王阁又是怎么来的?那当然是滕王建的,那滕王是谁呢?为什么我们历史上很少听到名字,甚至就连语文老师讲《滕王阁序》的时候也从不提滕王这个人。
说起滕王阁,这个阁楼可以说是自从被滕王建好之后就一直“多灾多难”,先是大火,后来重建,后又因战乱破败不堪,随后又重建。
但是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滕王阁又遭遇十余次大火,后又十余次的重建,才有了现如今大家看到的滕王阁。
要不是因为当年王勃的一首《滕王阁序》闻名于世,或许滕王阁也早都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哪还有现在人们所称的“江南三大名楼”。
那么这位“滕王”究竟是谁呢?为何如此神秘?
其实并非是因为他神秘,历史上之所以很少提到他也并非是因为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是他在世的时候实在是没干出什么名堂,并且生活十分的闲散。
滕王本名李元婴,没错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
所以李元婴一出生就十分的受宠,于是就养成了骄纵的性格,贞观十三年,他被封为滕王来到了如今的滕州,做个散官,可是刚来到这个地方他就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随后李世民就把他被贬到了苏州,成为了苏州刺史,而滕王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
龙朔二年他又调任隆洲刺史,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腰建立了玉台观和滕王亭。
可以说,这位滕王走到哪里,就把亭子“搬”到哪里,也正因为他小娇生惯养的性格,所以李元婴这辈子注定在政治上毫无功绩,反而还声名狼藉,成为了一个整日无所事事的“浪子”。
所以这样的人,也难怪不被提及,不过李元婴也并非是完全什么功绩也没有,他建立的滕王阁在当时也客观的推动了歌舞艺术的发展,将汉族和中原地区流行的歌舞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
而现在的滕王阁不也成为了我国AAAAA级景区么?而李元婴本人其实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艺术家,他精通音乐和绘画艺术,并且也非常喜好舞蹈,在绘画方面更是达到了超高的水平。
据了解他的“蝶”就十分的惟妙惟肖,他所绘的《百蝶图》价值千金,在当时人们都称其为宝贝,也因此后人也称他为“滕派蝶画”鼻祖。
李元婴出生的帝王之家,但却不参与政治的纷争,虽然说大兴土木让百姓们备受困扰,但是作为一位“王爷”,一辈子过的也算是顺丰顺水。
会点琴棋书画,在帝王之家也算是在普通不过了,虽然说毫无政绩,但人品好在是不坏,就喜欢修建亭子,并且李元婴还算是比较长寿的那个,最终足足活了54岁。
所以整体来看,这位滕王应该是幸运的,生在皇家,却能躲过皇室内的政治争斗,还能享受奢侈的生活。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的话,应该也就大智若愚最合适不过了,虽然说被贬官,但是看在他是皇家人的身份,李元婴也并未有受过什么真正的苦难。
而相比于那些整日活在勾心斗角的皇宫之中,李元婴或许才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吧。
不知道现在的大家还会背《滕王阁序》吗?又去过滕王阁吗?
参考资料:名楼之变 千年滕王阁的向“新”路
2024-04-30 16:17·中国新闻网
滕王阁景区:没有游客背《岳阳楼记》,都是有备而来
2025-04-14 09:09·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