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战役前的争论和战役结果表明:王耀武的战略眼光,确实比杜聿明略胜一筹

半壶老酒半支烟 2025-04-27 18:18:16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政委贺春年问了所长王英光这样两个问题:“你说这杜聿明和王耀武谁的官大?他们俩谁的本事大?”

长期做敌工工作的王英光对蒋军高级将领都比较熟悉:“杜聿明以前是东北的最高指挥官,后来又是淮海战场的最高指挥官,王耀武是封疆大吏,影响主要是在华东华北,杜聿明是战区司令,影响在全国。陈司令和粟司令说过,王耀武是蒋军里会打仗的几个人之一。”

杜聿明先败于辽沈,再败于淮海,而王耀武只是丢了山东,确切一点说,王耀武只是丢了济南——莱芜战役根本就不止王耀武指挥的。蒋军莱芜之败,首要责任在陈诚,杜聿明也难辞其咎,尤其是济南之失,王耀武多年后在回忆文章中还抱怨“杜聿明的意见与我相反”,那意思是如果杜聿明听了我的建议,结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王耀武守不住济南,也是可以跑掉的。

王耀武和杜聿明谁的官大,这是一个好问题,但这个问题却要从两方面回答:王耀武是“封疆大吏”,有自己的地盘,还是“中执委”,而杜聿明基担任昆明防守司令、东北保安司令的时候,并不能干预“省府”的行政;在军事方面,杜聿明虽然长时间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却又在王耀武这个“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之上——当年一个“剿总”下辖若干兵团和绥靖区,也就是说王耀武在军事上,跟黄维、黄百韬、邱清泉、李弥是平级 的。

淮海战役期间,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原为第四绥靖区,冯治安的第三绥靖区更是直接归徐州“剿总”指挥,冯治安虽然 兼着“剿总”副总司令,但是却在六个副总司令中排在第四位,还要听第一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的命令。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期间负责八十万蒋军的指挥,刘峙只是个牌位,这是老蒋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的共识:“白崇禧拒绝统一指挥,而刘峙又十分糊涂,无能指挥即将爆发的淮海会战,如能配合一少壮得力能员,或能有所成就,于是决定以杜聿明为刘之副手。”

我们细看解放战争史料就会发现,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具体说是东北解放战争)在时间上有交叉,杜聿明在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期间,还被老蒋拉到东北当了一段时间东北 “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当时可把刘峙急坏了。

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代参谋长文强在《口述自传》中回忆,1948年10月15日,老蒋在大雨中降落徐州,没跟刘峙打招呼,就把杜聿明带走了:“刘峙知道此事大发脾气,大声嚷嚷:‘岂有此理,我们的副座怎么一下子被搞跑了?徐州不管了?完蛋了!我们的计划执行不了了。他走了,全部责任在我了!我办不了!光亭走了如何是好?北进谁能做主?’”

刘峙把杜聿明当主心骨的时候,王耀武已经像他在《特赦1959》中说的那样 ,“坐在华东解放军官学校的小板凳上开始学习了”。

王耀武在电视剧里说的名称可能不太准确,那是因为当时被俘蒋军将领学习的地方,前期并没有统一从名称,比如1950年11月前后,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收的人员,就有从山东军区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移交来的杜聿明、文强,从华北军区军法处转交来的黄维,由中原解放军官教导团转送总政直属解放军官教导大队的吴绍周、宋瑞珂、杨伯涛、覃道善等。

从上面接收名单中,我们就看到了至少四种不同的称呼,杜聿明和文强进入山东军区禹城解放军官训练团的时候,王耀武已经等在那里了。文强回忆:“我一去,王耀武等在门口迎接。他原来是山东省主席,黄埔第三期的。他拉着我的手说:‘哎呀你也来了。’后来又出来七八个人,都是中将以上的。”

王耀武坐在小板凳上学习的时候,看着身边的杜聿明,肯定是百感交集,也会想起济南战役前他们的那场争论。

特赦后担任政协文史专员的王耀武在《济南战役的回忆》(刊发于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地十八辑)中回忆,他 在1948年就已经预判到华东解放军下一个作战目标必是济南无疑,并做出相应的准备:一,电请老蒋把当时驻在苏北、与他关系密切的整编八十三师周志道部空运济南增加防务;二,请求增屯弹药及十一万多人两个月需用的粮食,三,命令各部增加工事,凡是重要据点均须挖掘外壕和陷阱,架设鹿砦及铁丝网等副防御,并轮流练习射击及夜间战斗行动。

除了积极备战外,王耀武还下令抓紧加固千佛山下的机跑道,以便在济南西郊机场被占后他有能力逃跑。

王耀武不愿意打内战,他到山东主政纯属老蒋赶鸭子上架,又经过孟良崮和莱芜两战,把王耀武的嫡系精锐都断送掉了,所以王耀武能用来守城的部队,基本都是连杂牌都算不上的民团和保安。

王耀武回忆:“当时第二绥靖区仍归徐州‘剿总’指挥,所辖正规军及地方保安团队、县大队等共约十一万多人,其中正规军大部分都是被解放军歼灭过,后来又重新建立起来的。除整编七十三师十五旅和七十七旅、整编二师二一三旅、整编八十四师一五一旅以及新运来的整编十九旅、整编七十四师五十八旅的一二七团战斗力较强外,其余部队的战斗力均差。尤其地方保安团队多为地痞、流氓、地主、恶霸、散兵游勇和一部分拉来的壮丁编成,装备差,待遇低,精神涣散,更不堪一击。”

王耀武一直向老蒋要兵要粮,老蒋只是嘴上吹大气,连一个整编师也不肯给——看了王耀武的回忆,我们就知道他手下连一个真正成建制的军都没有,吴化文那个军属于杂牌中的杂牌,根本就指望不上。

王耀武没等来老蒋的援兵,却等来了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为了说服杜聿明给自己增兵,王耀武把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牟中珩、参谋长罗幸理、副参谋长干戟、第二处处长李昆治、第三处处长廖毅文、第四处处长张介人都招来向杜聿明“介绍情况”。

王耀武认为解放军的作战力量已大为增长,固守济南必须调整编七十四师或整编八十三师来增防,否则没有把握。牟中珩、罗幸理也坚决地表示:如想守住济南,就必须增加部队。

杜聿明有时候跟老蒋的意见相同,却跟一线指挥官的意见相反,老蒋此前向王耀武吹大气:“我们有空运大队,随时可以增派援军。济南如果被围攻,我当亲自督促主力部队迅速增援。只要你能守得住,援军必能及时到达,我有力量来解你们的围。为了确保济南,必要时还可以增加防守部队。”

老蒋口惠而实不至,杜聿明依样画葫芦,但连一兵一卒也不肯派:“只要加强工事,不增加兵力,济南也可以固守。如守不住,即使再增加部队,也守不住。因此,我不同意再增加部队。如若打起来,只要你们能守十五天,我指挥的部队一定可以到达济南,解你们的围。”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王耀武的预判是准确的:“增援部队必定会受到华东共军的截击,我看十五天绝对到不了济南。所以还必须增加防守部队。如再调一个师来,我们守二十天也无问题。否则济南守不住,到那时增援部队再多,也无济于事了。”

杜聿明高估了邱清泉李弥的战斗意志,也高估了王耀武那点人枪的守城能力,王耀武的参谋长罗幸理也十分清醒:“光靠工事而部队不坚强,是不行的。如不增加部队,济南只打三五天就完了。”

杜聿明承诺的救兵没有到达,王耀武苦苦守了八天,如果杜聿明也有王耀武的眼光,事先从邱清泉李弥的兵团中各抽调一个军,或者各抽调一个师,济南战役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了——杜聿明嫡系的邱清泉第二兵团,足有六个军十六个师外加一个独立旅、一个骑兵旅,只要把已经划归第二兵团的邱维达七十四军三个师增补给王耀武,王耀武能不能多守十天半月,就是一个问题了。

据王耀武回忆,杜聿明不但不给他增兵,反而去南京告一状,说“罗幸理没有固守济南的决心,身为参谋长,不但不设法鼓励士气,反而尽说泄气的话,思想有问题”。

不管是王耀武有问题还是杜聿明有问题,有老蒋在上面瞎指挥,谁也守不住济南,这就给读者诸君提出了比较有意思的问题:如果王耀武和杜聿明互换位置,杜聿明得到了王耀武的增兵,能守济南几天?1948年8月的那场争论,能否看出杜聿明与王耀武谁的战略眼光更高明?

2 阅读:273

半壶老酒半支烟

简介: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