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刘伯承选新搭档,徐帅和任弼时呼声高未选,毛:我怎么没想到

红色天空录 2024-02-06 09:56:07

“刘邓”就是“刘邓”,顿号都加不进去。在刘邓麾下的将士这样形容两人之间的关系,可见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刘邓是黄金搭档,而在这之前他们之间是互相不认识的,那么,他们又是怎么成为搭档的呢?

1927年,刘伯承挑选新搭档,当时呼声最高的就是徐向前和任弼时,但刘伯承都没选,却对毛主席说了一个名字——邓小平。

毛主席直呼:我怎么没想到。那么,刘伯承为何会认为邓小平要比徐向前和任弼时强呢?

从抗日战争开始,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伯承担任敌129师师长,后来,邓小平调任第129师政治委员。自此,两人开始了长达13年的亲密合作。

邓小平也始终认为:

“我们生活在一块,工作在一块。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关系是非常协调的。我们偶尔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立一致地去做。”

正是这样的合作,在那个战争年代,他们越挫越勇,使得“刘邓大军”的威名传遍整个中华大地。

刘邓合作是思想和意志一致、感情十分真诚的合作。他们之间如果不是什么大问题,都会说照对方的意见办。

两人之间,有着非常的默契,这样的关系是建立在他们之间相知甚深,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大到方针政策、党政军政机要、小到衣食住行、生活琐事,两人相得益彰,堪称楷模。

在工作上,他们是黄金搭档,是好战友,在私下他们更是亲兄弟。

刘伯承要比邓小平大12岁,他们之间共事时,刘伯承已近半百,而邓小平才34岁。所以,邓小平始终视刘伯承为老大哥,刘伯承像一位老父亲,和蔼可亲。

当时的邓小平年岁还小,脸上很少出现微笑,总体来说他还是比较严肃的。

邓小平初到129师,一直称呼刘伯承为师长。后来,邓小平表示,称呼刘伯承为师长,是尊敬老师的意思。原来,邓小平一直把他当作老师。

他们之间,也在日常的生活中成为了挚友,更是成为了彼此家庭生活中的一员。

刘伯承是邓小平和卓琳之间的证婚人之一。他们之间的婚礼是在毛主席的窑洞前举行的。当天,许多著名将领和领导人前来参加,捉弄邓小平灌酒。

意外的是,原本酒量小的邓小平竟然千杯不醉,原来在摆酒时,刘伯承就指示邓发以白水充酒,才使邓小平没有醉倒。

后来,邓小平长子的名字也是刘伯承取的。孩子出生后,邓小平给孩子取名为“邓太行”,刘伯承已经先行一步给孩子取名为“刘太行”了。

之后,刘伯承就给邓小平的孩子起了一个“邓朴方”。就这样,“邓太行”改名为“刘太行”。

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是众人看在眼里的。

1940年,在百团大战最紧张的时候,刘伯承正在地图面前思考着对策。邓小平连忙拿起蜡烛,替刘伯承掌灯,刘伯承顺着烛光查看地图,找地名。

当刘伯承的手指头在地图上移动时,邓小平拿着蜡烛的手随着刘伯承的手指方向移动。刘伯承因为一只眼睛失明,地图上的标志又小,邓小平就会把那个地名念出来。

虽然这仅仅是一件小事,但也反映了邓小平的细心之处,和他们之间关系的亲密。

在日常的工作中,邓小平也非常照顾刘伯承的身体,告诉工作人员,刘师长年纪比较大,视力也不好,小事多找他,大事找刘师长决策。

所以,邓小平总是将一些小事担负起来,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照顾着刘伯承。

当然,刘伯承也对邓小平像亲兄弟一样挂念。1942年,当邓小平要去太岳检查工作,临走之前,刘伯承送了一程又一程,送走之后,他嘱咐参谋长,一定要保证政委的安全。随时把情况告诉给他。

那天晚上他一夜都守在值班室,直到凌晨收到邓小平安全到达的消息后,才舒了一口气。

其实,当初邓小平来刘伯承身边工作,是刘伯承提出来的。

他初识邓小平还是在1931年,当时邓小担任中央苏区瑞金县委书记,不久因为支持毛泽东而被安上了罪名,遭到撤职批判。

他的妻子金维映拿着离婚报告来到“拘留室”,邓小平一咬牙,在离婚报上签字,从此分手。此事传遍了中央苏区,刘伯承听后,伸出大拇指说道:“是个汉子,有个性。”

1937年,129师的政委因身体原因,没办法再工作,这就意味着,刘伯承要挑选新的搭档。

当时,徐向前和任弼时呼声最高。而当毛主席把刘伯承叫来询问选谁时,刘伯承不仅没有选,还和毛主席要了一个人。

他说道:“我认为有一个人很合适,但不知中央是否同意,主席愿不愿意放!”

当刘伯承说出邓小平时,毛主席这才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他。

之后,刘伯承列出了要邓小平的七条理由,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军事组织指挥能力强。

毛主席听后,也非常认可他的话,感叹道:“伯承说得对!我们怎么也没考虑到小平头上去呢!”这才有了,刘伯承和邓小平后来成为黄金搭档的13年。

之后,他们共同合作指挥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个主管军事,一个主管政治。在他们共同组织的重大战役行动中,所有的作战方案都是他们一起出的,各处命令都是刘邓联署签发,共同指挥。

直到如今,他们的电报,也很难认出电报究竟是谁的。

经过13年的戎马生涯,到了1950年,这对革命战友要分手了。

朝鲜战争的爆发,让党内的所有人意识到我军的不足,诸如兵种单一、装备落后等等。

当得知中央准备创办陆军大学的消息后,刘伯承首先找到了邓小平,表达了他想要去军校的想法。邓小平也非常理解他,表示了同意。

刘伯承提笔给中央写信,请求辞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准备去参加学校的建设。

毛主席也为刘伯承的赤诚所感动,也认为他是创办陆大的最佳人选,于是指示让他把西南的工作移交给邓小平,来到北京筹建军校。

就这样,两人分手了。临别前,刘伯承把自己年轻时的一张照片送给了邓小平留念。这张照片,是他失明前的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英姿勃发,双眼炯炯有神。

他将如此珍贵的一张照片送给了邓小平,两人其中的感情,不言而喻。

后来,当刘伯承去世后,邓小平还在悼词中提到这张照片,表示自己仍然保存着他22岁时的那张照片。也让人重新回忆起来,两人在战争年代亲密无间地笃厚友谊。

2 阅读: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