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一战伤亡过大,王近山问秦基伟:打还是撤?

博韬侃球 2023-08-14 06:48:08

纵观世界战争史,以少胜多的战役不是没有,但是作为其中典型代表的上甘岭战役见证的不仅是中国的崛起,还催生许多现在都还不过时的时代精神。

上甘岭战役被誉为中国的国魂之战,上甘岭战役的成功帮助奠定现在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当然这些都是因为上甘岭战役取得了成功,但上甘岭战役得以胜利的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的鲜血和生命缔造的。时至今日,每每回顾起那段荡气回肠却又悲伤的历史,总会不自觉的泪如雨下。

1.国魂之战,上甘岭战役的始末

1952年的秋末,王近山作为副司令员所指挥的第三兵团,因为入朝的第一战打得成绩并不理想,在上级领导和同行的其他志愿军兵团中受到了不小的质疑。王近山的作战指挥能力也备受质疑,为了摆脱这样的污名,王近山一度立下了军令状。

而王近山下辖的15军负责镇守上甘岭地区。

10月14日凌晨五点,美国上将范弗利特主导的运用大规模现代化杀伤性武器,争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摊牌行动”正式启动。在此之前两座高地之间经过美军长达两天多的飞机轰炸,将地面的基础设施摧毁得一干二净。

当凌晨敌人发起总攻以后,作为镇守这上甘岭的原15军军长的秦基伟,接到了来自上级的命令,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去都必须守住597.9高地和537.7高地。

而原本驻扎的只有15军下属的两个连队,面对敌人突如其来的狂轰烂炸,因为缺乏的基本准备致使在经过炸弹的炸伤后,又要面临敌人大规模的机枪扫射,在战斗打响不到八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已经损伤很重,诞生了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的8连被称为“英雄八连”。

为了应对敌人的猛烈攻势,秦基伟立即随机应对,下令要求战士们用不进行的空余时间去向地下挖坑道,战士们也为了得到一个暂时可以躲避美军的炸药轰炸,又能得到一个暂时修整的相对安全的场所。

英勇的将士们使劲浑身解数的向下挖,直到触碰到坚硬的花岗岩才停止。将士们在两个阵地构筑全长760多米的坑道,其中长10米以上的坑道就有48条。

正因为这些坑道的存在将我军将士的作战力量得到了有效保存,而且为战争中后期的坑道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战争,美军原本计划五天就结束,可是在志愿军的战术穿插和英勇顽强的不懈坚持下,将战争延迟到了43天,也正是因为战线的延长,使得美军的军备武器优势不再是战无不胜的神话。

从10月14日至10月20日的七个不间断的昼夜里,15军45师第135团2个连的将士,在坑道中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美军的火力倾泻。不仅如此,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天,范弗利特为了快速结束战争,动用了超出常规战争规模的飞机300余架,火炮320门,炮弹500余发,且从美军落地的那一刻,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就保持平均每秒6发子弹的射击速度。

而这七天是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七天,45师的将士们可以说是除了咬着牙,硬着头皮上的。美军在战争开始的第一阶段,每天对着5、6号的连阵地发射炮弹的量就已经上吨了。

因为地表设施遭遇美军的毁灭性打击,135团官兵失去了物资补给的最佳场所,体能消耗尤其快。

而为了快速的结束战争,美军方面出动了号称王牌作战部队的美军陆战第七师,甚至还动用了装甲坦克进行前锋扫射。面对着钢铁铸造的坚实堡垒,135团的两个连战士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血肉之躯,因此前线战士的伤亡极其惨重。

为了保证战争的进行,以秦基伟为首的15军后方指挥部,终于在17日和18日调派了133团和134团各自一个连队的兵力支援上甘岭战役。这才艰难的坚守住战争的第一阶段。

随着战争的展开,5、6号连阵地被敌我双方反复抢夺,斗争过程异常惨烈,死伤无数。在这期间,随着战争难度的升级,美军动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越来越多,炮火强度也越来越密集。

而军备武器装备落后得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为了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选择退守坑道,在保存作战有生力量的同时,也有效的消耗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10月21日至10月29日进入到战争最困难的阶段,随着战线的深入,敌我双方的战争进入僵持,美军得益于其优良的作战装备的加持,在占据志愿军5、6号阵地后,占据绝大部的优势。

而出身西点军校的范弗利特在研究了中国传统的兵法策略后,对于战场上的排兵布阵也选择了战术穿插。对于已经退守坑道的15军官兵,美军采取了轰炸、爆破、放毒、熏烧、堵塞、封锁等手段想要逐个击破。

而在坑道中进行艰难生存斗争的15军全体官兵,正面临断水断粮的绝境,在美军的残酷手段下,志愿军的生存处境更加的艰难。美军为了将躲避在坑道中的志愿军逼迫出来,选择用连通高压电的铁丝网组建了长达1000多米的封锁线,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路线彻底地阻断。

而在坑道中与饥饿、缺水、寒冷进行艰难斗争的15军官兵又被彻底的断绝了后勤补给,但即便面临这样的处境,志愿军官兵也没有放弃继续战斗的顽强意志。

没有粮食就吃土,啃树根饱腹,没有水源就相互之间喂食尿液,天气寒冷就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依靠这样的极端手段,志愿军勉强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15军将士拥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只要得到一丁点的体力恢复,就可以打出最漂亮的反击战。

2. 志愿军的坚持与努力,赢得胜利的曙光

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理论思想的支撑下,选择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很快就打出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已经退守坑道的志愿军将士总会在夜晚美军停战休息的时候,采用小分队的形式主动出击,冷枪冷炮的打击压迫使得美军很快就出现内部溃散的局面。

在这样的高强度的持续性的精神压迫下,美军出现了要撤退的信号,这使得遭受了长久苦难的15军志愿军将士,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久违的微笑,因为他们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

而后方的后勤部队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突破了美军用炮弹和高压电线铸就的长达1000多米的封锁线,将生活物资和医疗救护物资成功的运送抵达前线,伤员得到有效的救治和撤离。

后方的支援到位,在前线作战的将士的心理承受压力小了很多,作战的节奏也被有效的拿捏在志愿军的手中,使得美军进入被动的防守局面。

因为已经突破封锁线,所以在秦基伟的请示下,王近山也痛快的给予了兵力支援的决定,甚至大手笔的给了一个喀秋莎炮团。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志愿军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的军事硬实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保持这样的战争优势继续,15军将士仍旧把“冷枪冷炮”作为有效的制敌手段,再者因为有了后续的炮弹供应,在15军炮兵团的精准打击下,战场前线进军的美军一个个的倒下了。

但因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范弗利特眼看即将要到手的高地又要落入志愿军的手中,很是不甘心,仍旧不死心的进行抵抗斗争。直到11月25日,美国军方高层看不见希望,强制下令要求范弗利特撤退,这才使得这场持续了43天的战役获得胜利。

3.王近山的挣扎,死亡的阴影笼罩着苦难的上甘岭上方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得中国完成了雄狮崛起,无数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壮志男儿为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甘岭战役以伤亡1万余人的代价歼敌2万余人。而上甘岭战役中敌我双方参战的总人数也才16万,就有了3万余人牺牲在这片总平方数不足4000平的小村庄和山梁上。

虽然战场地方小,但在这场战争中联合国军却一点也不吝啬炮弹和火药,联合国军共计倾泻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俩小土包上 ,最多的一天高达30万发炮弹,每平方米的土地上要承受76枚炮弹,山顶被炮火削低了2米。

这样的高强度发射频率,就好比一个普通人在大街上沐浴在狂风暴雨中,全身都被淋湿,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匍匐在战争壕沟进行远程射击的战士在这样的炮弹密度下,直到战死的那一刻,浑身上下都没有一块好肉,全身都血肉模糊。

出去坑道外面进行正面阻击的战士在枪林弹雨基本都是全员殆尽,更何况因为医疗救护物资的短缺使得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士比比皆是。

对于已经牺牲的战士的遗体的处置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安放,只能将遗体和伤员挤在一起,又因为坑道中的空间十分狭窄有限,伤员和牺牲的战士就占据了坑道的绝大部分空间,有些坑道因为敌军炮火的摧残,使得洞口发生了坍塌,使得有作战需求的志愿军将士的进出都成为了难题。

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战斗开始的时候,15军参谋长张蕴钰向志司和第3兵团起草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里记录了134团8连的人员伤亡情况,8连只剩11人,后补足145人。后续在秦基伟的要求下,15军从军机关直属分队抽调1200余名战士,为45师补充了13个连队。

上甘岭战役的人员虽然伤亡巨大,但一般作战都会有后续兵力进行补充,然而上甘岭战场的兵力损耗之快,曾一度让拥有“战争疯子”之称的王近山都动了放弃继续坚守的念头。

作战前线每每传来一份电报,那上面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伤亡数据,让这些坐镇后方进行军事指挥的将军们也不禁从心头泛起了恐慌。

而北朝鲜政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抵达朝鲜战场的那一刻才对其坦白,朝鲜军队基本全部失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不可能会有援军的,从中国远赴朝鲜作战的战士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而总人数就只有那么多,所以兵力是用一点少一点。

更何况面对美军远超一般战争标准的弹药投放量,志愿军能够依靠的只有血肉之躯。

最后为了支援前线作战的将士们,王近山将文工团和军医院和人都派遣到前线。可是前线的战损人数还在与日俱增,这让王近山产生了信念的动摇,这场战争确实很对他的胃口,毕竟他是“王疯子”,最喜欢啃硬骨头。

但实际情况真的能够继续坚持吗?放在面前只有两条路,撤退或坚守,怎么选择,王近山心里很是矛盾。毕竟在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自己就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彭德怀元帅也对自己下了必须守住上甘岭的死命令。

可转念一想,这场战役下的美军所展现出的军事实力的确让人望尘莫及,装备武器跟不上的战争真的很难打,现在所做的一切到时候会不会徒劳?那到时候那些已经付出鲜活生命,并且死后都不能得到安葬的志愿军将士的牺牲是否会被辜负?

王近山心里一直在琢磨破局之法,烦躁郁闷的他只能依靠香烟来暂时缓解,为此,香烟盒子都已经堆满了垃圾桶。

4.秦基伟的选择,烈士的英勇事迹鼓舞着前线将士

而作为上甘岭战役最前线作战指挥员的秦基伟,是战场残酷最直接的目睹者和参与者。秦基伟在战士的手口相传中,听闻了黄继光为了给战友创造奇袭的先机,选择拖着已经负伤累累的残躯耗尽吃奶的力气死死的堵住敌人的枪口,最后惨烈牺牲的事迹。

也听闻了邱少云即便烈火焚身也紧咬牙关,不肯发出一丁点的声音暴露动静,浑身着火也要继续匍匐埋伏,最后在高温和剧痛中壮烈牺牲的悲壮。

还听闻了孙占元怀抱6颗手榴弹与8个高大的白人士兵同归于尽的壮烈。而这样的事迹在转乱纷飞的上甘岭前线战场已经是普遍现象。

但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每次听闻都会热泪盈眶,就连手里拿着的茶杯什么时候洒了都不知道,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但战斗还在继续,流血和牺牲就不会停止。

10月25 日,第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就目前的战争形式,亲自给作为15军军长的秦基伟打电话给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放弃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选择退兵撤退;一个是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继续坚持驻守上甘岭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

王近山的压力给到了秦基伟这边,秦基伟心里明白597.9高地和537.7高地对于整个中线战场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放弃的话就意味着志愿军的防线需要往后倒退100米。失去观察敌军行军动向的最佳观测点,视野优势会被打大幅度削弱,对于志愿军方面局势会变得十分被动和不利。

秦基伟明白王近山心里是希望15军将士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勇敢坚守阵地。看似给了两个选择,实则只能血战到底,因为丢失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代价,无论是王近山还是秦基伟都无法负责的。一旦失守不但无颜面对祖国和朝鲜人民的殷切期望,更对不住已经为了这场战役牺牲在战场上,只能马革裹尸的同军将士们。

小结

好在一切的坚持都终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战的志愿军迎来了凯旋,美国依靠强大的军事武器而在全球肆虐的霸权主义,倒在了240万人民子弟兵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精神和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之下。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中国军队的名号,打出了中国的强大,更打出长久的和平。上甘岭战役的困难和坚守,志愿军作战时面对难如登天的作战局面,也咬牙坚持的韧劲和勇气,值得每位吃中国米,喝黄河水长大的中华儿女谨记。

1 阅读:1415

博韬侃球

简介:专业分析五大联赛,一起上车,一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