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筑梦者的小时光:太行山山水卷轴里,煮一碗奋斗者的山河岁月

第一滴露珠 2025-05-01 10:20:58

当电影人的匠心执念遇见太行山的千年风骨,当华鼎奖的璀璨星光落入红豆峡的晨雾暮云,一场关于奋斗、烟火与山河的对话,正在山西红豆峡澳涞山庄的云深不知处悄然绽放。

华鼎奖创始人王海歌,这位以光影为笔、以奋斗为魂的电影筑梦者,在海拔千米的秘境中种下一间面馆——“奋斗者小时光”,让一碗面的热气蒸腾起人间理想,让一座山庄的烟火气,升华为中国奋斗者的精神图腾。

一、山河为笺,一碗面写尽人间风骨

王海歌将电影人的极致追求融入面食基因,让“奋斗者小时光”成为一碗“会讲故事的面”:

“非遗面艺×影视美学”的跨界实验

特邀山西刀削面非遗传承人驻场,面团在头顶旋舞如飞花,刀锋过处面条如银梭穿云,每一根都暗合电影分镜的节奏感。

王海歌亲自监制的“奋斗者三色面”,以红豆杉汁染出赤诚红、洪谷山泉揉出清透白、太行黄土和出大地金,象征奋斗者的热血、初心与根脉。

菜单暗藏玄机

自2010年起,王海歌走遍全国各地寻味,历时10余载,将山西刀削面的劲道、重庆小面的麻辣、河南烩面的醇厚等九种经典面食工艺融会贯通,以“面食承载奋斗精神”为核心理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面食菜单。

“金鸡鸣春面”用爆炒牛肚的烟火气致敬电影人的深夜坚守,“白玉兰拂雪面”以剔透虾仁演绎东方美学里的留白意境,“华鼎山河面”用36小时牛骨老汤诉说“让世界看见中国”的执念。

食客落座,餐桌即刻播放华鼎奖获奖影片片段,让咀嚼与掌声同频共振。

王海歌常说:“这里没有奥斯卡小金人,但每一块青砖都刻着中国奋斗者的精神年轮。”

二、秘境为幕,面馆即江湖的沉浸剧场

“奋斗者小时光”面馆选址澳涞山庄的“风水眼”——背倚红豆杉古林,面朝飞虹瀑布,将自然奇观化作餐饮场景的灵魂:

“山水全息餐厅”的诗意革命

270°全景玻璃幕墙让红豆峡的四季在食客碗中流转:春赏山桃蘸面汤,夏观云瀑落银丝,秋尝松露拌金面,冬品雪水煮素面。

“非遗戏台面档”的烟火绝唱

古戏台上,非遗艺人每日上演“刀削面功夫秀”:面团在头顶翻飞如敦煌飞天,刀光如流星划过夜空,削出的面条细可穿针、长能绕梁。

游客举杯拍照时,总恍惚听见戏台两侧的楹联在山风中轻吟——“一箸挑起山河志,半碗盛尽奋斗情”。

三、精神为锚,一碗面里的山河家国

在王海歌的构想中,“奋斗者小时光”不仅是面馆,更是一座“平凡人的星光大道”:

“一碗面=一堂艺术课”的公益实验

每售出一碗面,即向山西乡村儿童捐赠“光影启蒙包”(含投影仪、电影绘本、非遗面塑材料)。

去年冬至,王海歌带着剧组主创在面馆包“奋斗者饺子”,直播收益让300名留守儿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

“每日100碗免费面,一年送出36500碗面”

“奋斗者小时光”面馆每日24小时不间断服务,每日为劳模、军人、写生画家等群体提供

100碗免费面,每年预计送出36500碗面,以超百万元投入致敬劳动者和奋斗者,践行一个影视人与其团队的社会责任。

在太行山的褶皱里,在红豆杉的年轮中,奋斗者的故事从未老去。

王海歌说:“这里没有领奖台,但每一滴汗水、每一口热汤,都是对山河的告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