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耿如,哭诉委屈,网友:戏比现实更精彩

心阳光普照 2025-03-27 10:57:11

娱乐圈的瓜田永远不缺新鲜事。这不,黄子佼事件的余波还在荡漾,他老婆孟耿如就成了风暴中心,还顺带着把《我们与恶的距离2》也卷了进去。  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鱼还是条“大鱼”。

想当初黄子佼那一出,活脱脱一部“失控玩家”现场直播。然后孟耿如的反应,怎么说呢?起初的道歉,像极了小学生作文,满满的套路,毫无诚意。网友们当然不买账啊,这不是明摆着火上浇油吗? 这就好比你往网友的怒火上,又泼了一盆油,呼啦一下,火更大了!后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出游的照片一出,更是直接点燃了网友的炸药桶。“犯罪者还能岁月静好?”、“受害者还在水深火热,加害者却歌舞升平?”,舆论的谴责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把孟耿如推上了风口浪尖。迫于压力孟耿如又发了一篇长文,表示不支持黄子佼复出,还要关闭社交账号,专心带娃。这操作,你看,像不像考试不及格后,跟老师保证下次一定好好学习?但问题是,这次考试已经砸了呀!互联网的记忆可是比大象还长,网友的眼睛更是雪亮的。

更精彩的是“我们与恶的距离2”剧组,估计此刻内心OS是:“我太难了!”  这部剧本来关注“加害者家属的挣扎”,孟耿如的角色设定也和她现实中的情况有几分相似,这本来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结果,现实和剧情来了个神同步,只不过方向完全相反。戏里,她是挣扎的加害者家属;戏外,她却和加害者亲密互动,这反差,简直比川剧变脸还快。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是在演戏吗?这是在打我们的脸!”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剧组只能挥泪斩马谡,把孟耿如的戏份咔咔一顿剪,只剩下“必要戏份”。  这感觉就像精心准备了一桌满汉全席,结果发现主菜馊了,只能忍痛撤掉,剩下的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整件事细想起来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公众对明星的道德要求确实越来越高了。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享受着鲜花和掌声,自然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很多人,尤其是那些 impressionable 的年轻人。  所以,公众的批评和抵制,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监督,可以促使明星更加自律。就像前几年某位导演的事件,他因为个人问题被封杀,他的作品也随之被下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至今仍是热门话题。艺术创作和个人道德真的是可以完全划等号的吗?  一部作品的价值,真的应该完全由创作者的个人行为来决定吗? 这就像一个米其林三星厨师,即使他私生活混乱,但他做的菜也可能依旧美味。我们能因为他个人品德的问题,就否定他的厨艺吗?  这似乎也不太公平。

想想看如果我们把这种逻辑推到极致,那是不是所有犯过错的人,他们的作品都应该被封杀?  那我们的文化艺术,还剩下多少?  这值得我们深思。类似的事件在娱乐圈并不少见。比如某位知名演员,也曾因为个人问题引发争议,他的作品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在评判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和理性,不要让个人情感过度影响我们的判断。

孟耿如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娱乐圈的复杂生态,也照出了我们内心的矛盾。  我们渴望明星成为道德楷模,却又无法完全将作品和个人分开。  我们追求公平正义,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被情绪裹挟。  或许,在吃瓜看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多一些思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  毕竟,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非此即彼。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