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认出地图上四个小字,大笑道:何不用此奇招对付李奇微?

牛掰人物本人 2024-12-11 18:14:20

文| 一剪梅

编辑|一剪梅

——【·前言·】——

»导读

你听说过用水库淹敌的战术?这可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战例。

吴信泉军长凭借机智和灵活的指挥,成功利用华川水库的地理优势,让联合国军陷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

这一战术不仅改变了战局,也让我们看到了我军的创造性思维和应变能力,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个精彩的故事!

»华川水库的决定性作用

4月8日夜间,吴信泉下达命令,打开华川水库的10个大闸门,联合国军被水淹。

这个战例,成为志愿军的经典案例。

不光是因为这个战例打得漂亮,更是因为这个战例充分体现了我军的创造性作战思维,与灵活机动的指挥能力。

»吴信泉的指挥与决策

作为第39军的军长,吴信泉在1949年解放战争的阶段,指挥了数十场大规模战役,指挥能力与决策能力是非常过硬的。

1951年4月8日,他正在研究作战策略的时候,突然想起华川水库的地理位置,脑子一热,下达了一个命令:打开华川水库的10个大闸门。

这个时候的志愿军已经开始准备向北撤退,41军、39军开始向春川集结,吴信泉作为军长,自然要把控全局。

他一看华川水库距离春川不远,而且是南北大动脉的水源,顿时脑洞大开:为什么不利用水库淹掉敌人呢?

此时的联合国军正在向春川快速推进,如果能把他们淹掉,不仅可以迟滞他们的进攻,还能为东方大国争取宝贵的时间。

»战略调整与敌军行动

就在同一天,志愿军高层下达命令:第39军在春川至华川一线组织运动防御,准备同敌人展开决战。

很显然,这个时候大家的思想都已经转向,开始准备和敌人决战,而吴信泉的这个举动,就显得格外有意思了。

打开水库大闸淹敌,这个策略可真够独特的,也是我军历来的作风:古为今用,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

经过一番侦察确认,华川水库的10个大闸门完全可以打开,于是吴信泉下令开始实施。

很快,水库大闸门被打开,水流哗哗而下,形成了巨大的洪流,冲向了前进的美军。

»抗美援朝第四战役的进展

这件事情对美军影响非常大,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我军会采取如此独特的作战方式,以为自己进入了黄河流域,听到“哗哗”的水声,以为是春天融雪后的溪水流动。

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李奇微,当时已经指挥第38、第39、第40、第42等多兵团,向春川发起攻击,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第39军,准备一举击溃。

美军的“撕裂行动”,就是要把志愿军和人民军割裂开来,与此也开始对华川水库进行攻击,试图夺回控制权,并炸毁大坝。

他们的“撕裂行动”,志愿军早有准备,38军和43军开始向北撤退,与39军会合,而吴信泉也指挥各部队开始调整。

大雨倾盆,加上洪水的淹没,给美军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通讯混乱,无法前进,只能暂时 halt 进攻。

»战局的变化与后续影响

时间进入4月9日,洪水持续蔓延,美军遭受重创,高层陷入混乱,无法指挥各部队展开行动,这样一来,就耽误了大好战机。

李奇微气急败坏,这样的机会不能错过,一定要尽快恢复联系,指挥各部队展开行动,他万万没有想到,会被淹成这样。

而东方大国呢,一边利用地形进行防御,一边继续打开水库的大闸门,水位持续上涨,淹没了美军大批兵力。

这件事情,在我们国家的军事史上,被称为“淹敌战例”,非常经典,是我军灵活机动指挥能力的体现,也是地理环境对战局影响的重要因素。

经过这次“淹敌”战例,我军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结语

这场华川水库的“淹敌战例”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展现了我军的灵活应变能力,也让我们明白了地理环境在战局中的重要性。

这样的战术不仅是智慧的结晶,更是历史的教训。你觉得这样的战术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没有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记得点赞关注哦!

出自《一剪梅故事汇》丨一剪梅

本故事引用网络素材

如有侵权请别举报

可通知下架

1 阅读: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