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童话王国”的丹麦,他们是如何致力于给孩子“最好童年”

元素哒哒哒 2023-03-09 16:00:05

丹麦曾经被评为“最幸福的国家”,号称“童话王国”,他们的教育传统是注重给孩子“最好童年”,强调儿童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外界的支持。她们看重孩子童年的自然性,关注孩子的幸福感和社会性。

那么他们是如何致力于给孩子“最好童年”的。

一、在时间和金钱上,解决后顾之忧

丹麦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人口基数小,尽管丹麦政府一直孜孜不倦的鼓励国民多生育,但是每年的婴儿出生率依然不高。怎么办,那就给年轻夫妇假期生孩子养孩子吧。

丹麦母亲享有很长的孕产假期,其中产前4周+产后14周。就连男性,作为孩子的父亲也享有2周的产假。这样孩子的父亲也是从一开始就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来,而且丹麦父母还有额外的父母共享的32周的育儿假期。这32周的时间,可以由夫妻合理分配。

在丹麦,大多数家庭的年轻父母都上班,也不跟老人一起住,然而全职妈妈的比例却是很低的。那么孩子谁带呢?这就得益于32周的父母双方共享的育儿假期了。夫妻双方商定共用,生完孩子后,母亲不再是孩子的单一的照护者,孩子父亲也加入到养育工作中。所以,就算是工作日的街头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奶爸们聚众带娃,就跟我们广场上奶奶带娃和妈妈带娃一样普遍。因为他们平时带孩子的时候喜欢一起相约咖啡厅,所以他们被亲切的称为“拿铁爸爸”。这也成为了丹麦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这时候孩子的母亲则是在日常工作呢。

(图为:奶爸带娃)

生养,教育和工作在丹麦来说,从来都不是“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双方的责任,而女性也不会因为生养孩子后而无奈的选择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他们鼓励年轻的母亲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工作上来。

给了宽裕的产假育儿假,那也怕没钱养孩子啊。这点也不用担心,政府有补贴。所以在丹麦来说没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因为孩子们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学前学费大部分是由政府补贴,家庭出的学费大约占30%。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教育补贴还会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有所调整,保障孩子能接收适宜的照护和教育,所以有人把这形象的比喻为:每个孩子一出生都是背着一袋钱。

二、高质量的园所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

丹麦的日托法规定,26周的孩子就可以日托了。他们可以选择社区里的日托家庭。就是在同一个小区,把孩子送到某个家庭,由日托妈妈来照看。而且他们有法律规定,一个日托者不可以带超过5个孩子。日托家庭的环境卫生和设施安全都是由政府和社区考核通过的,并且时时监督。

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是可以把孩子送到日托所。日托所以3岁以下的孩子为主。这种一般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机构。虽说是私立的,但是收费差别也不是特别大。第三种便是我们熟悉的幼儿园了。目前,丹麦3-6岁儿童的入园率为98%,世界内排在前面。

(图为:幼儿园的孩子)

日托所和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是非常专业有爱心。举个例子,在日托所里有个一岁左右的小女孩咬着奶嘴,摇摇晃晃的走路姿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仅是因为她走路的姿势可喜逗人,更是因为,她把鞋子穿反了。这时候就有人提醒老师帮小女孩换过来。可是老师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小宝贝第一次自己穿好的鞋子,她穿得很棒,我们不需要纠正什么。相反,我们还会蹲下来表扬孩子,她成功的自己穿上了鞋子。”

老师们随时能够把某些哲学家和教育家的理念引入到日常的照护中。就如孩子反鞋子来说,孩子一开始有独立意识自己去动手,如果老师这时候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出面干涉,这其实是一种“越权”,这样会剥夺孩子的体验。至于以后的改进,需要孩子自己去观察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是“赋能”,保护孩子自主做事的方法。从这些小细节上可以看出丹麦早期教育水准和品质,所以,在丹麦人眼里,把孩子交给这些专业的教育者,高质量的园所,是比长辈扶养,甚至比自己全职带娃都要更好。

三、在公共空间上,尽显对儿童的关怀

在丹麦的公共设施方面,处处可以见到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关怀。博物馆和商场,公园一定会设有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和学校还会不定期合作,让老师们带孩子游览。每个商场都会设有母婴室,为母亲儿童提供便利。就连洗手间也专门为儿童设置儿童迷你型,适合孩子的高度的马桶,洗手台。带孩子去卫生间不会因为是异性的照护者而感到尴尬。但凡有公共的活动,都会专门开辟一个角落,这里放的是孩子们需要的游乐设施。

还有一个最为特别之处,就是他们的市政施工工地,虽然也都是被墙板围起来,但是,他们会在墙板高低不同的地方留下一些透明的窗口。这样,孩子们可以透过窗口看看里面有没有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样方便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他们的小区,公园,商场都会以孩子的视角考虑孩子的需求。如他们的公园,会设置有身体运动的区域,如自行车道,丹麦是一个热爱自行车运动的国家,安静呆坐的读书区域,自由玩耍的区域,还有一个可以亲近大自然的区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种些花花草草等。这些都是整个社会注入对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图为:丹麦奥尔胡斯博物馆)

四、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上,特别注重满足

比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如果有社交方面的困难,幼儿园老师可以向市政提交申请,请求专家定期为孩子做辅导,带孩子做小组游戏。还会有专门的机构发起定期的家庭治疗项目,与家长和老师进行三方合作,一起帮助这个孩子客服当下的困难。

曾经看过一些关于丹麦幼儿园的事例,真的觉得他们从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当有陌生人进入幼儿园参观,老师会先把参观者的照片发给小朋友,给他们一一对比,这是为了让孩子提前熟悉这些面孔,给她们安全感。另一方面,也通过照片和真实的面对面对比,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不同的媒介传达的信息有更丰富的体验。

丹麦注重孩子的幸福感,而游戏往往是很多孩子的快乐源泉。2018年,丹麦日托法经过修订,确立了游戏在儿童早期教育的核心地位。他们认为游戏是孩子的权利,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学习方式。所以家长和早期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就是会玩,并且学习怎样在游戏中支持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语言与沟通、感官与身体运动、文化和审美、自然科学等等领域的发展。简单来说就是把教育中融入游戏,在游戏中学习。

老师和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游戏是一种娱乐也是一门课程。在幼儿园的一节戏剧课上,老师给孩子们换上简单舒适的道具服装,让孩子们扮演戏剧的角色,他们从不会局限于童话故事的条条框框,而是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根据角色跟他人互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没有要求背台词,任孩子们畅所欲言。

(图为:孩子们在玩角色扮演游戏)

给我们家长的启示

第一、让父亲参与日常的养育。

我们社会默认的观念“男主外,女主内”,妈妈是养娃的主力军,妈妈们为了照看孩子把工作辞了,回归家庭中,而爸爸觉得孩子有妈妈的细心照顾已经够了,再加上自己辛苦的在外工作,所以爸爸们一回到家就做起了甩手掌柜。但是养育孩子从来不是哪一方的责任,也不是哪一方能够独立做得来的。

爸爸带娃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养成,增强性别意识,让男孩子更有男子汉气概,能够影响女孩子将来对男性的认知心态,也更宽容和开放,思维方式也更加理性而有逻辑,独立性也会更强。爸爸参与育儿对稳定家庭关系和安抚妈妈的情绪都非常重要,而且研究也证明了,爸爸带大的孩子更聪明。

(图为:爸爸和孩子)

第二、给孩子更合适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无私的爱。可是我们真的会爱吗?仅仅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没有底线的宠爱?著名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的仰视他们。”

爱孩子首先表现在对孩子的了解上。比如常见的一个场景,我们总是嫌弃一岁左右的孩子独立吃饭而把自己和地板搞脏,收拾起来太麻烦,然后总是追着喂饭,从而拒绝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在生活上也拒绝孩子自己刷牙,脱衣服等权利,取代他们的是家长的主张,家长的行为。这也是一种“越权”,我们应该学习丹麦老师的“赋能”,即使孩子穿反了鞋子,我们也要表扬她,因为这是她独立完成的。

爱孩子也是一种尊重和包容。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宽容的对待孩子,即使我们不是教育家,我们也能给孩子发展的权利,这样发展,孩子才能自由的走向独立。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给孩子相对清晰的价值引导,我们必须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家长的权威和管制,跟孩子平等对话。给孩子合适的爱,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一个都不能少。

(图为:家长和孩子平等交流)

第三、明白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一说到游戏,都会担心孩子会玩物丧志,怕游戏是孩子学习路上的拦路虎。其实会玩的孩子更会学习,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艾莉森.高普尼克的著作《园丁与木匠》里的重要观点:玩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成长环节,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普尼克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们根本不用逼孩子学习,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因为对6岁前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自发,随机,自主的玩耍都有助于他们学习。”玩是他们的重要课程,这一点和丹麦他们早期教育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倡导寓教于乐。

所以家长们放下你们的焦虑,放开心态和孩子玩起来吧,无论是玩玩具还是打闹游戏,假装游戏,甚至是和孩子们到公园踢踢球,散散步对孩子来说是玩也是学习。

1 阅读:16

元素哒哒哒

简介:骏马面前无沟壑,怂人面前全是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