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凤鸣
摘要:本文对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开展了简要的评析,并基于其特点,提出了上课不用现成资料,备课要筛选增删,只有教师深入“题海”,学生才能减负的复习教学建议。
关键词: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复习教学建议
2024年上海高考结束后,来自普通中学的考生反映数学试卷题目不难,来自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却感到难。笔者从这一感受出发,围绕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进行简单的评析,并根据命题特点提出几条复习教学建议。
一、试题总体评析
1. 基于常规,着眼选拔
要找寻到普通中学的考生反映题目不难,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却感到难的情况发生原因,我们不妨先看一下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布情况:函数与导数约占53分,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约占32分,解析几何约占23分,立体几何约占19分,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约占9分,复数、平面向量约占9分,数列约占5分。全卷有69分基础题,占比46%;有57分中档题,占比38%。虽然中档题也可以拉开考生的得分差距,但真正起到压轴作用的只是第12题、第16题、第21题的(2)(3)题,共24分,占比只有16%。如此之大的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分值占比,极大地稳定了考生的考试心态,考生在确保获得基本分数的情况下,自然信心倍增,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解答后续试题。
之所以会出现普通中学的考生反映题目不难,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却感到难的情况,一是因为基础题送分到位,大部分考生能得到60分左右;二是对于中档题,大部分考生也都可以上手完成;三是对于难题,这是大部分考生本来就没打算做的试题,只有部分尖子生才期望完成的试题。从学校均分看,普通中学考生均分大多能在90分左右,稍好一点的考生均分都能超过100分。由于大多数普通中学考生都能考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分数,所以普通中学的考生整体上认为题目不难。而由于压轴题的难度确实较高,即便是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考生要获得135分以上难度也确实很大。因此,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反映试题难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正是高考选拔功能之所在,这样的区分度正好适合各类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
为了达到“基于常规,着眼选拔”的目的,在命题方式上就是“基础稳定,难易有度”。这种命题风格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十分明显,它告诉我们一线教师,平时教学要抓好基础,即抓好“四基四能”,不要游离教材之外太远。对大多数学生要讲透基本概念以及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讲清并示范运算化简的基本程序和灵活变通的基本方法,少讲局限性很大的“妙招、绝招”。当然,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则另当别论。
2. 匠心独运,特征明显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可谓匠心独运,特征明显,它向一线教师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基础题不需要“题海战术”也能得到相应分数,压轴题即使依靠“题海战术”也无效。
首先,基础题送分到位。与往年相比,2024年上海卷更突出基础性,对普通中学来说是极大利好,因为平均分比以往高不少,师生都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使教师们认识到,狠抓基础必有用,立足教材是正道。
其次,中档题拉开差距。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卷中的中档题,大部分学生虽然容易上手,但是有些题要得满分不容易。解答这样的试题,既不影响考生情绪又不影响高校选拔人才。
最后,自定义试题典雅大气。多年来上海高考数学卷一直考查自定义试题,常有让人眼睛一亮的试题出现,2024年尤其如此。第12题、16题和21题可谓典雅大气。三道题都用集合语言表述,体现集合的基础性作用,在使得试题表达简洁优美的同时,考查考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能力。
二、复习教学建议
1. 告别“题海”,回归常规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多数试题解法单一,基本都是常规解法。这提醒教师需告别“题海战术”,回归常规教学。所谓回归常规教学,就是依纲据本,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
依纲据本开展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各类问题研究透彻,包括例题、习题的溯源、推广、变式等。此外,日常教学要讲清教材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里的讲,更要围绕相关概念设计题组,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题组可以是一个个相互独立的例(习)题,也可以设计成问题串的形式,但整体应形成完整的知识模块。题组中的题目优先选择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教材中有些例题或习题要“深挖”,使得学生通过一个问题的求解学会一类问题的求解,达到举一反三之效。
备课是指教师自己要精选例题和习题,把好“课堂入口与课后出口”关。每道例题要考虑是否适合所教学生,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高考命题的相关要求。与课堂例题配套的习题,不仅应有简单模仿的基础题,还应有变式训练的提高题。
认真上课是指教师要明确课堂上哪些地方重点讲,讲到什么程度;对较难题目要讲清楚教师自己是怎么想到的;哪些地方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书写才算规范。
认真批改作业是指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知道学生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误,为什么犯这种错误,如何避免或少犯类似错误,以加强教学或对个别学生辅导的针对性。当然,如果教师事先估计到学生会在哪里犯错误,那么,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相关的问题,强化训练,及时提醒,以减少学生犯错误的可能。
2. 师入“题海”,学生减负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计算量偏小,但在平常练习中教师不能忽略运算能力的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的重要能力之一,必须通过一定的数学运算才能检测出来。市面上充斥着各类教辅资料,不能“拿来主义”,筛选增删就很重要。因此需要师入“题海”,学生减负。
所谓师入“题海”,就是指教师在拥有大量教学资源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例题和习题,但要控制题量,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训练得当。长此以往,自然会有好的教学成效。
202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中16道填选题中有11道源于教材,第18题的(1)题和第19题都有教材原题影子,再次向一线教师释放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一定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赶进度、提前讲某些大学知识,是揠苗助长的做法,应当摒弃。
3. 面对挑战,从容应对
高考数学最难的试题是自定义形式的压轴题。自定义试题是考查学生即时性学习,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答自定义试题的最大困难是读不懂题意。面对新定义、新概念、新情境,最重要的是要冷静。迅速获取试题所述的新信息,努力调动大脑中的有关知识,建立新旧信息的联系,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是进一步解题的关键。自定义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明显提升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符号语言理解的教学,即加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注重符号语言的理解。对书本上的数学符号以及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要特别注重,不能一笔带过。
二是提升阅读能力。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数脱离了书本,对教学中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训练不够,进而当学生遇到文字较多或者新定义题目,就会出现畏难情绪。
三是提高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在遇到新定义题目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自己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并分享交流,久而久之获取信息的能力会有提高。
四是培养知识融合、逻辑分析的能力。解答新定义问题,在正确理解题意之后,最终落实到基础知识的融合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其中包含解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知识融合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在遇到陌生问题时镇定、自信且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