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苏轼写作此词时,政治上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与弟弟苏辙也已多年未见,仕途不顺与亲人分离的愁绪交织于心。
但是,他的性格豁达乐观,虽有抑郁惆怅,却没有陷入过度的哀怨悲戚。
词中既有对宇宙奥秘的探寻、对月宫仙境的遐想,又有对人间温情的眷恋、对亲人团圆的期盼,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中,最终回归到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展现出苏轼在困境中寻求解脱、在无奈中秉持旷达的复杂而又超脱的心境。
人生的旅途,恰似那阴晴不定的月色,时而明媚如银盘高悬,时而黯淡似被乌云遮蔽。
往昔的岁月里,也曾有过花团锦簇的盛景,阖家团圆的欢笑仿佛还在耳畔回响,那是生活赐予的温柔馈赠。
可命运的风云变幻从不留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凛冽寒风,吹散了所有的温馨与安宁。
曾经并肩同行的挚友,在分岔路口走向了不同方向;曾经相濡以沫的爱人,也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事业的崩塌、梦想的破碎,如巨石般压在心头,让人在漫漫长夜中辗转难眠,满心皆是迷茫与苦涩。
但正如东坡居士于那中秋月夜所感,月有阴晴圆缺,人又岂会无悲欢离合?
在这最深的绝望中,亦要寻得那一丝希望的微光。
回首过往,那些美好的回忆是心灵的暖炉,虽不能驱散当下的严寒,却足以慰藉疲惫的灵魂。
或许,这一场场变故是生活别样的磨砺,让人在伤痛中学会坚强,于挫折里领悟释然。
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因为苦难也是人生的华章。
且将这破碎的心重新拼凑,怀揣着对往昔的感恩、对未来的期许,在这坎坷的路途上,踏出坚实而勇敢的步伐,去追寻那可能迟到却永不缺席的光明与温暖,相信终有一日,会在岁月的流转中,再度与幸福相拥,与安宁相伴,就像那跨越千里依旧共赏的婵娟,永恒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