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高血压。
高血压,这是西医的病名,在中医学上属 “眩晕”“头 痛”的范畴。这其中的病因,往往定位在肝肾。
在临床中,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肝阳化风的症候。
什么是肝阳化风?
这个主要病因归则于肝肾阴虚,肾属水,肝属木,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维阳,从而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最终发为眩晕,也就是高血压,即所谓肝阳化风。
具体临床表现,诸如半身不遂、半身麻木偏瘫、言语不利、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脾气暴躁、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有的人呢,伴随大便干、小便黄。
这时候啊,就得平肝阳,息肝风。血压好不好,就看肝风灭不灭。
围绕这个思路,可能有很多朋友还不太明白,我这里有一则医案可以分享给大家。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65岁。
这位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发头晕、头痛,于某医院查高血压164/106 mm Hg,诊断为高血压病,规律服用拜新同后血压降为138/92 mm Hg,头晕头痛症状稍有缓解。5年来间断发作头晕、头痛,一按压就会痛,近半年来发作更为频繁。
最近,这种疼痛症状更加严重了,降压药不管用。于是想来看诊中医。
刻诊,见患者头晕并伴有头痛,痛有定处,腰膝酸软,耳鸣,口干,面唇紫暗,食欲不佳,睡眠也不好,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舌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量血压150/96 mm Hg。
了解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后,我就写了一张配伍,见:
三七、白芍、桑寄生、杜仲、丹参、天麻、萝芙木、地龙、葛根、炒香附、甘草。7剂,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
服完药后,患者反馈前述相应症状多有缓解,就是睡眠不好,五心烦热,于上方中加夜交藤、酸枣仁,7剂。
三诊,患者反馈诸症减轻,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调理1个月余,症状均明显改善,血压在125~ 135/82 ~ 88 mm Hg,并趋于稳定。
好了,医案说到这里,我就给大家说完了,这其中是怎么回事呢?
上文中的这位患者,平日身体素来虚弱,肝肾阴虚,血枯脉涩,发为眩晕。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化风,患者就头晕脑胀、目眩。
肝魂不藏,所以患者睡眠不安,多梦。
虚热伤津,患者口渴口干。
脉细涩、舌边尖红、舌边有瘀点,这些无不是明白地提示我们,患者肝肾阴虚、肝血不足,气虚血瘀的表现。
这个时候怎么办?治则养阴柔肝、化瘀息风的复方七芍降压方加减治疗。
方中三七活血化瘀通络,白芍养阴柔肝息风,两药合用,共为君药;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丹参活血祛瘀,天麻平肝息风,均为臣药;萝芙木平肝清热,地龙息风通络,葛根生津活血,炒香附理气疏肝,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合用,使阴虚得补,阳亢得平,脉络得通,髓海、清窍得以濡养,眩晕之证自愈。
二诊患者大部分症状都已缓解,但仍睡眠不好、五心烦热,所以加夜交藤、酸枣仁以养心安神。
整个医案的精义,就是这些了。
我想和大家表达的是,临床有大量冠心病患者,从中医辨证的角度看,具备明确的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问题。他们眩晕、头胀、头痛、易怒。伸出舌头,往往舌红苔黄偏燥。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口干迷糊。
根本之道,在于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很多时候,把这一点做到了,血压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因此,这类滋阴平肝之法,也就成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常用办法。上文医案里这个配伍,还是建议大家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