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老人,曾经是顶梁柱,风风火火地忙活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理应是享清福的年纪,却发现儿女的态度慢慢变了。以前总是笑脸相迎,现在爱搭不理,甚至有些嫌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844b4ba7cbfb33f8ada871c9f2012c.jpg)
人老了,为什么儿女突然变得冷漠?也许不是突然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情绪爆发。
细想一想,多半是以下几种情况,让亲情的温度降到了冰点。
孩子长大了,老人失去了“价值”
很多老人年轻时拼命工作,到了晚年,自然想帮儿女一把,接过带娃的责任。起初,儿女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毕竟请保姆要花钱,老人帮忙又放心。
娃一天天长大,能自己吃饭,自己上学,不需要人盯着。老人还住在儿女家,突然成了“多余的人”。曾经辛辛苦苦付出,换来的却是儿女的冷淡。
有的老人本想继续留在儿女身边,但儿女觉得“任务完成”,开始催促回老家。特别是家里兄弟姐妹多的,更容易互相推卸责任。小时候是爸妈抢着带孙子,孙子长大了,爸妈就成了“大家的老人”,谁也不想一个人全包。
小时候孩子是纽带,很多话不好说。等孩子不需要了,隐藏的矛盾就爆发了。以前不满的地方,现在全都摆在了明面上。
身体每况愈下,成了儿女的“负担”
老人健康时,能给家里添福气,儿女觉得有老人在家是好事。可是一旦身体垮了,需要人照顾,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5fc06854202620a9d71e884cd06c059.jpg)
身体不好,住院、吃药、行动不便,都需要人帮忙。儿女不是不孝顺,而是现实摆在面前——工作要忙,家庭要顾,自己的生活已经不轻松,再加上老人,压力翻倍。
有的老人生病后,脾气也变得暴躁,嫌饭不合口,嫌房间不够暖,嫌照顾不够细心。小病小痛还能忍,长期下来,家里每个人都心力交瘁。
没有谁愿意照顾一个整天抱怨、挑剔的病人。久而久之,家里人对老人的态度就开始变味了。不是不爱,而是没有力气去爱。
观念不同,矛盾越来越多
时代变了,老人的思维跟不上,儿女又忙,双方都觉得对方“不讲理”。
老人觉得儿女不懂感恩。小时候含辛茹苦地养大,现在不过是多住几年,怎么就变得这么嫌弃?当年自己带娃熬夜,现在让他们多端一碗水,就开始抱怨。
儿女觉得老人不讲道理。现在的社会压力大,挣钱不容易,每天已经够累了,回家还要听老人指指点点。管孩子的教育,管家里的消费,甚至连夫妻吵架,老人都要掺和一脚。
有的老人喜欢回忆过去,总说“以前的人多孝顺”,话里话外都是埋怨。儿女听多了,心里就有了疙瘩。一天两天还好,时间久了,就不愿意再多说什么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e7f0ed5c21dfc1c68cae14133441aa.jpg)
老人固执,儿女忍耐有限
有的老人脾气倔,认定自己的方式最好,改不了。买菜一定要讲价,非要跑远路省几块钱;孙子一定要多吃饭,不吃就是不孝顺;晚辈说了不同意见,就觉得是“没大没小”。
年轻人烦的不只是意见不同,而是沟通的方式。说轻了,老人听不进去,说重了,又怕老人伤心。
这种情况下,儿女能做的,只有少说话,少接触。久而久之,关系就越来越冷淡。
老人太节俭,反而让人心累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老人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省钱本来是美德,但过了头,变成了一种压力。
明明家里条件不错,老人还是舍不得用好东西,买菜斤斤计较,衣服穿到破洞也不换。
有的老人省钱省到了极致,却不管家里的氛围。比如,把省下来的钱偷偷留给其中一个孩子,其他兄弟姐妹知道了,矛盾就来了。还有的老人一分钱都不给儿女花,宁愿攒着留给孙子,结果孙子不领情,儿女心寒。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e8d7139e59722f18a2c6aa121dd7d3.jpg)
省钱不是错,但如果省钱的方式让家人难受,那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一碗水端不平,家里矛盾不断
有的老人觉得“多给谁点,也不是大事”。但在儿女看来,这就是区别对待。
儿子有困难,拿出几万块资助,女儿有困难,只是一句“你要靠自己”;大儿子家孩子多,老人天天帮忙带,二儿子家孩子出生,老人却说“太累了,带不动了”。
这些事,老人觉得没什么,可儿女心里明白,偏心是藏不住的。小时候偏心,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差;老了还偏心,连老人自己也会被怨恨。
有的老人临终前才想要一碗水端平,等到分财产的时候,才说“大家都是我的孩子,应该平等”,可惜,已经晚了。
如何避免被儿女嫌弃?
年纪大了,最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没人愿意真心陪伴。想要避免被儿女嫌弃,最好的办法不是责怪他们,而是先调整自己。
第一,别住在儿女家太久。住一阵子可以,长时间住下去,矛盾肯定会越来越多。钱够的话,可以自己租房住,或者在老家过自己的日子,偶尔来看看,比天天待在一起好得多。
第二,身体健康最重要。别想着儿女一定会照顾自己,越是健康,越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每天锻炼,少生气,吃好喝好,不给儿女添麻烦,才是最好的“养老保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d8c3f502f88e2c837002548e8dcf8d.jpg)
第三,留点钱在身上。年纪大了,手里有点积蓄,自己买想吃的,生病了自己掏医药费,心里有底气,儿女也不会嫌弃。等真正走不动了,再决定怎么用这些钱,留给愿意照顾自己的那个人。
第四,学会放手。儿女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老人别总想插手。意见可以提,但别强迫他们接受。孙子孙女是儿女的责任,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少管闲事,日子才会轻松。
第五,公平对待每个儿女。千万别偏心,别让子女为了钱、为了照顾的责任吵架。老人公正,家庭才能和睦。
结语
人老了,最怕的不是没钱,也不是生病,而是被最亲的人嫌弃。想要晚年过得舒服,不是靠儿女,而是靠自己。年轻时为儿女操心,老了也要为自己打算,活得自在,才不会让亲情变味。
子女的劝,父母从来不听!上骗子当N回继续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