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览
二零二四,岁在甲辰,季秋之初,会于“摩娑钟鼎 陶写本心”第四回韩天雍书法篆刻大展正在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展出。韩天雍·刘茜大型网络展,再叙传觞盛事也。韩天雍刘茜夫妇,璧合比翼,切磋琢磨而为陶印六十方。印钮皆为龟形,矫首昂视,憨态可掬;所篆之文俱出自《兰亭集序》,态势纵横,翰墨淋漓。其作闳约深美,全赖先生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出入经史百子而证据今古;鹣鲽双馨相助相亲,跨界之谊领异标新,可谓从艺之典范。古韵新作,感昔人之感兴;昆吾锋指,铭今世之浩气。雍氏佳作,线上观之;千古风流,尽陈于此。虽无丝竹之悦耳,但撷先贤旨趣,了然于心胸;抒我朝壮志,重振汉唐雄风。诸君尽可游目骋怀,迁想然后妙得也。中华巍巍,无坚不摧。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
浙江省甲骨文学会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
海内存知己
韩天雍刘茜陶印观感文 | 韩天衡
( 西泠印社名誉社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
陶印出现得比较晚,战国时期印章盖在陶器上留下来很多陶印的同时也给我们搞篆刻的人留下了新鲜别致的篆刻资料。陶印作为印材入印,清中期以后当时的文人也在努力为之,天雍刘茜二位伉俪即篆刻家和陶艺家结合起来从陶材料的钮制到篆刻创作在当前篆刻界还没有第二对,非常有意义。刘茜在印章的钮制上有很多巧妙的构思,同时将印按在钮上也是一种新的探索。天雍在陶土上刻多字印,尤其是将整本的《兰亭序》全部刻出来,用了很多心思,非常不易。陶土烧成后比青铜还要硬,反之泥土松弛时又特别难用刀,所以刻多字印更加有难度,纵观整体风格凸显毅力可赞。二位天作之合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机缘之合,在印钮印面的表现上超越传统理念将更加有意义。让我们一起努力带着一种新的理念为当代篆刻艺术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来。
爱入骨髓 一一刘茜的陶泥制作文 | 刘正
(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著名陶艺家 )
刘茜是堪称爱陶入骨髓者。
刘茜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后调入中国美术学院。做陶之前已是出色的版画家。在本世纪初,刘茜初试陶泥不久,即深为其动,有相见恨晚之叹。记得在一次交流中她对我说,陶泥创作是她未来的人生中不变的追求。二十余年来,其志愈坚,爱泥愈深。陶泥创作几乎是她生活的标志和全部。
刘茜是勤奋快乐的陶艺家。她因勤奋而快乐,因快乐而持之以恒的创作......初试陶泥的作品便受到陶艺界的关注。她以是似而非的表现主义的肖像系列作品和抽象的造型系列,在泥性语言尝试和造型表现的实验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中国当代陶艺发展过程中可贵的成果之一。
最让我们惊喜看到的是,刘茜近五、六年的时间里与她的先生一一著名的书法学者、书法、篆刻家韩天雍教授合作的陶印作品。韩刘合作的陶印大多是比较大型的,是以传统的印章为起点,致力于印章钮制本体的美感和文化内含表现的作品。这些陶印极大地发挥了陶泥的可塑性特点,与传统的硬质材料的印章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让人耳目一新。刘茜陶印造型的立意大都源于中国汉代汉印符号和形象,加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大写意的率意表现,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尤其是在泥感的处理和效果追求上有中国书画书写的用笔韵味。且不拘细节,放手直搏,有雄浑之气。做为一名女性艺术家,巾帼不让须眉令人生敬。刘茜的陶泥成就体现出她对陶泥的挚着与深爱。当然也受益于与她先生的相互激励,陶泥之道与书法篆刻之道本已相通,陶艺家与书法篆刻家之间的碰撞与磨砺是琴与瑟的和鸣!
伉俪亦真逸
韩天雍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书法教育家
刘茜 陶艺家
素以为绚兮
《兰亭集序》 专辑
释文:兰亭序
尺寸:10.0x9.8x12.0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尺寸:9.9x10.1x12.4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暮春之初
尺寸:11.3x10.4x13.6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尺寸:7.9x8.7x9.1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修禊事也
尺寸:10.6x8.9x13.2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尺寸:11.5x11.5x11.5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尺寸:11.3x10.9x10.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尺寸:10.3x9.5x11.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尺寸:13.0x11.5x11.2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尺寸:11.2x11.0x13.6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一觞一咏
尺寸:6.1x11.1x6.3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亦足以畅叙幽情
尺寸:10.0x10.2x11.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尺寸:9.8x9.8x12.3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尺寸:10.6x10.8x11.5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所以游目骋怀
尺寸:10.4x10.3x9.5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尺寸:9.2x10.0x9.3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尺寸:10.0x10.5x11.2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尺寸:10.4x10.3x13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放浪形骸之外
尺寸:10.6x10.0x11.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尺寸:9.4x9.4x12.3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尺寸:8.4x9.3x7.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快然自足
尺寸:9.6x9.7x11.2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不知老之将至
尺寸:10.0x9.8x12.0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及其所之既倦
尺寸:11.0x11.7x10.4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情随事迁
尺寸:6.3x6.5x6.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感慨系之矣
尺寸:10.7x10.7x11.0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尺寸:9.4x9.7x11.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尺寸:11.0x9.8x12.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尺寸:9.9x10.2x12.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尺寸:11.0x12.8x12.5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尺寸:9.6x10.2x10.5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赤枫阁柴烧1290℃
释文: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尺寸:10.9x10.7x9.6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不能喻之于怀
尺寸:10.0x10.6x9.2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尺寸:10.0x10.8x12.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赤枫阁柴烧1290℃
释文:齐彭殇为妄作
尺寸:11.1x10.3x8.4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尺寸:11.4x12.0x11.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尺寸:10.0x10.6x11.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虽世殊事异
尺寸:9.9x10.3x11.9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尺寸:11.2x11.5x13.4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后之览者
尺寸:10.9x12.5x10.8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亦将有感于斯文
尺寸:11.0x10.4x11.0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释文:右将军王羲之章
尺寸:12.4x12.4x9.7cm
材料:宜兴陶土、高岭土
温度:电窑1260℃
文章本天成
《当代陶印感悟》
文 | 刘茜
陶印的前世今生也占据了中华文化发展史的一个份额,虽然比例不大,但掷地有声。千年前的封泥印的遗存,为我们提供了最强佐证。印章和封泥的出现与我们现在称之为篆刻艺术所不同的是,前者最初的呈现是实用性+艺术性而后者是艺术性+实用。所以我们现在看印章、看陶印与古人有所不同。古人在生活中给予印章陶印封泥以与其时代同步的简约大气恢宏的美感气度,令人不忍熟视己陶醉其中;现代的篆刻艺术是百花齐放各自封侯良莠难辨。当代陶印就是在这种历史的机缘下出现了。
陶印,两字一词两层质地两个含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点同篆刻艺术一样,只是篆刻艺术家不想接受这种即分又合的艺术载体,然而实际上的篆刻艺术正是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复合体。不少篆刻艺术家已经习惯在各种石材市场淘宝石淘雕工精细的料材,而忽略了与自己的篆刻艺术形式与钮制是否形成一个艺术整体这样一个事实,从而带来了遗憾与缺陷。陶印,陶和印,与古和今,它从出现之时以至今日,材质的原点至篆刻艺术的视点给我们呈现出的是泥土、火、艺术的极大融合,不矫揉不造作,是自然与艺术的有机融合。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篆刻艺术家心动于陶印的缘由。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当代篆刻艺术家喜欢上了陶印,或许是因为陶材料的可塑性、延展度及自由自在的泥性触觉征服了他们由始以来对冰冷生硬的石头材料的视觉需求,进而尝试陶印制作并篆刻。一时间陶印大量涌现,好的作品也时有呈现。当然这也不排除近些年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着实影响并在钮式制成方面引领了当代篆刻艺术家们,同时也为篆刻家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制作陶印的工作场所。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是当粗厚的陶土占据了陶印的主要部分,涵盖钮制、印面及背后的久经思谋的秩序与制作工艺时,那么,就要求陶印艺术家自身不仅要有一匠人的审慎和耐心,还要有对陶材料的技术把控与运作。这也是当下篆刻家最难破解的瓶颈之一。然而当“热爱”出现在问题与困难之前,显而易见的是“热爱”产生的激情与生命力会在一件件陶印作品中找到答案。那是一种诗意的、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有焙炼窑变温度的、看上去手法简单而实质上却既深刻又复杂的艺术。
假如我们站在篆刻艺术家的角度来思考当代陶印,我想说首先你要稍微放下的是你最熟知的印面字形及刀法刀味这些架上经验而转向审视包括钮制在内的整体布局,你手中掌控的不再是坚硬的石质“盘龙”“醒狮”,而是柔软的、有湿度的、由你的内心支配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就是陶土,它长在你儿时的记忆空间里并产生无可阻挡的力量。当你在泥土中述说、宣泄、叠加、挤压,在一方方小小体积中堆、磨、刮、蹭,使之按照你所需要的方向向观者传达那种收缩与展开、平面与线条、扭曲与舒展的视觉空间信息的时候,那么,你的陶材料的钮制包括印面在内的形态空间会被完整地表现出来。当然这中间你还要慢慢地学着如何用眼睛去看,如何用头脑去思考。而不去纠结那些传统与现代、客观与主观二元对立的二分法。所以说当代陶印一如哲学,那就是旨在揭开泥土的真实性中展现自我。
我们不想走得太远,对于当代陶印也只想在一个切入点中寻找它的资源。这就是说将对陶印材料解构和重新理解,排除障疑。以泥土为媒介转化为陶,最吸引我们的当然是它内在的特质。从久远的古人类直至现代,一棒泥土的造化让我们生生不息地繁延后代,让生命永恒。当我们把一捧泥土经过焙炼转化为陶时候,它不经意间的裂变、柔软成型直到坚不可摧那么奇妙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视知觉。可以说,当眼睛被创造性的物质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开始明白,陶印制造者在决定作品的高度时不仅取决于人,更重要的也决定于物。若将物从感性材料中剥离,将你所热爱的由传统的造像图形所建立的空间秩序与你所熟悉的泥土的自然状态实现高度技巧的纯熟并用以实现精神的和谐就有了不可避免的必然存在。这也反映出来一个陶印制造者驾驭陶材料的更新与提高、坚定的意志并将体验推至极致,达到艺术的整体表现境界。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材料在当代陶印里的美学价值占有非常大的成分。如果一个篆刻家有千万种理由只专研印面部分而无视其他,那是因为一直以来你所面对着的是由工艺美术艺人提供的石材钮制。但是当你接触陶印之时你不得不改变视角重新梳理整体创作理念。这时,陶与印的融合之美使你睁大眼睛让泥土重构,让火焙炼,让刻刀舞动合成一曲新的乐章,让陶印整体从自我思维模式中走出……当代陶印就是要真实地面对自然,忘却杂念,让心灵、眼、手在泥土与篆刻中嬉戏,让心肺呼吸,血液循环与自然互为因果,一朝醒悟,陶在刀下。让每一环节中的每一个偶然的制作都有机会成为当代陶印在这个时代记忆的谜底。
一件真正的当代陶印作品所需要的精神内涵及其艺术形式都要付以相应的技术技巧,这是对艺术家长期以往的艰辛劳作的考量与检验。就是说陶印的钮制或印面泥材料的运用技巧与表现效果并不是一种游戏与自由,而是一种有难度有技巧的运用、把控与艺术的升华。当下,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很多陶印作品出现在各种展览上与网络上,其作品的随意性、自由度占据了作品的全部,与其说是在彰显泥性,其实是对泥材料与印的关系基本常识的缺乏,并且任由主观随意。非常遗憾,应该确切地说,当代陶印只有在当代美学引领下,在材料的运用技巧上(包括烧制)艰苦研究才能显示出当代陶印的时代意义。
犹见墨痕浓
左起: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韩天雍、刘茜夫妇,赛丽美术馆馆长夏赛丽,著名影星何赛飞出席《陶写本心》展览开幕式
与刘江先生合影
与沙孟海先生合影
与欧阳中石先生合影
与小林斗盦先生合影
与徐朝兴先生合影
工作与生活
流传必绝伦
从左至右:《日本篆刻艺术》、《日本书法经典名帖系列》、《中日禅宗墨迹研究——及其相关文化之考察》
从左至右:《韩天雍大篆字帖》金文十种、《韩天雍金石书画集》、《日本篆刻艺术》
《中国历代名家篆刻边款释文集成》
《韩天雍书法作品集》
《日本书道史》、《韩天雍厚积堂印选》
《中日禅宗墨迹研究》——获国家十一五艺术基金奖
后记
今以《兰亭集序》为主题之“摩娑钟鼎 陶写本心“韩天雍刘茜大型网络展再续佳话,六十方陶印联袂展出,续兰亭之雅意,继书圣之绝学,作品之艺术脉络,上承流觞之兴,益清透有气。艺路踏歌,千淘万漉虽辛苦,而众网友之鼎力相助、竭诚相待,风情张日横天。此实乃炎夏之一大乐事也!古人常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余二人长念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博导、著名陶艺家刘正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德高望重的著名篆刻家韩天衡先生之撰文点评、倾心指教,谢无疆焉,陶印得以以鲜亮之姿、蓬勃之态如期面世,余亦胜感谢意。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噫!微斯人相与则此事难成矣!诸君之纯谊,不可不谓是余二人之盈满之储也。纵积金至斗,亦不过此。幸逢盛世,流景华裳;恢弘艺教,道阻且长。天得时则日月有光,地得时则万物生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余惟顺应艺科相融之奔腾大势,于陶泥材料与篆刻创作之界面筑匠心独运之艺术语言,以继晷焚膏之力、激昂青云之志上下求索,张皇幽眇,旁搜远绍,寻茫茫坠绪,障东之百川,开当代陶印艺术之洞天!
幸甚至哉,赋以咏志。曰:
太极无极,又为几何。阴阳阖辟,消长盈虚。伏羲创画,仓颉构书。赤匣含玉,有凤来仪。材自高岭,语源右军。假以寸铁,雷斧洪鸣。信刀所至,意无所拘。游刃恢恢,神龟解颐。原非整饬,别有幽情。幻如云龙,恍若水月。风度翩跹,动静咸怡。羲之妙笔,炬火丹青。治印之道,贵在治心。俯仰一瞬,十载旦夕。沧海变幻,岿然自立。强为陋句,又歌其状:
泥鼋出混沌,竟未染纤尘。
潜蛟腾渊起,化尔为朱文。
引觞夹古气,狂歌洛水痕。
远道漫思之,缥缈兰亭魂。
转自:浙江省甲骨文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