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前,钱学森建议,国防部批准设立导弹试验场

晨鼓 2024-08-28 08:39:23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它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国家前行的道路。六十七年前,即1957年8月28日,国防部的一项重大决策——批准设立导弹试验场,不仅标志着新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更开启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壮丽篇章。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与汗水,也见证了新中国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飞跃。

上世纪5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与核讹诈如同乌云笼罩,给新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更是对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取。

在这一背景下,钱学森等一大批海外归来的科学家成为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钱学森,作为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他的回国无疑为新中国的导弹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957年,钱学森向国防部提出了设立导弹试验场的建议,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批准,标志着新中国导弹事业的正式启航。

1958年初,靶场勘察小组经过细致考察,提出了在甘肃省酒泉东北弱水河畔地区建设导弹试验场的初步意见。这一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人烟稀少,且自然条件适宜进行导弹试验,因此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随后,十万解放军官兵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戈壁滩的建设中。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官兵凭借着铁锹、麻袋、竹筐等原始的劳动工具,用汗水和热血筑就了这座庞大的导弹试验基地——酒泉“东风基地”。他们面对风沙、严寒、酷暑等恶劣环境,喊出了“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青山头,埋在戈壁滩”的豪迈口号,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坚韧与奉献。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酒泉“东风基地”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基地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施齐全,为新中国的导弹试验和研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1960年11月5日9点02分,随着一声轰鸣,我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在这里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了拥有自主研制导弹能力的国家行列。

“东风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也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一成就不仅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也为我国后续的“两弹一星”研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聂荣臻元帅在庆功宴上激动地说:“在祖国的地平线上,飞起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这是我军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

此外,“东风一号”的成功还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见证了我国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十七年前,国防部的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开启了新中国导弹事业的辉煌篇章,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攀科技高峰的伟大精神。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要铭记那些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先辈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六十七年前那个决定性的瞬间所蕴含的历史重量和深远影响。它告诉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复兴。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0 阅读:9

晨鼓

简介:有创意、有思考、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