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荷叶在小儿发热病中的应用
作者/白峻峰
荷叶一药,其气轻清,有“轻可去实”之功,性味苦平,入肺、心、肝、脾等经,可清肺、心、肝、脾等脏之热。
因而余尝用荷叶一药治疗小儿发热等多种病症,其疗效得心应手十分满意。
一、食积发热
小儿脾常不足易被乳食所伤;小儿外感易夹食夹滞。治疗宜在消导的基础上加入荷叶。
《本草通玄》谓荷叶能“开胃消食”;《本草纲目》谓荷叶能“生发元气,裨助脾胃”。
病案一张××,男,2岁,1981年10月15日就诊。
患儿发热,下午偏高,纳呆,手足心热,已有五日,曾以感冒论治不效。两日前又出现腹泻,势急,质稀色黄,味臭,每日3~5次。诊见:体温38℃,指纹稍紫,舌质偏红,苔腻。
证属:食积郁热,内阻肠胃。治宜消积化滞,清热止泻。
方药
枳实3克,白术6克,荷叶6克,胡黄连3克,焦三仙各6克。二剂热退泻止。
二、外感发热
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之后,多从热化。此时治疗应在清热解表的方药中加入荷叶,既可助其解表,又可清其里热,阻止热邪内传。
病案二刘×,女,3岁半,1980年11月10日就诊,患儿发热,咽痛,鼻塞,口渴,溲赤两日。诊见:体温39.2℃,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证属:风热燥邪侵及上焦气分,治宜清热润燥。
方药
连翘10克,荷叶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栀子6克,绿豆衣18克,三剂而愈。
三、高热咳喘
由于小儿“稚阴未充”感邪极易化热,治疗宜在清热宣肺,豁痰平喘之方药中,加入荷叶,使其既清解热邪,又助正气升发,防止正虚邪陷。
病案三张××,男,2岁半,1983年1月15日初诊,患儿眩嗽、低热一周。近一日出现高热,鼻煽气促,咳嗽加重,喉中痰鸣,面赤唇红,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初过气关,脉数。
检查:体温39.8℃。心率110次/分,两肺可闻散在细小水泡音,右肺底较明显。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重,右肺底部可见点雾状阴影。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3500/立方毫米,中性偏高。
证属:风热壅肺,肃宣失司。治宜清热宣肺,平喘止咳。
方药
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荷叶6克,连翘10克,水煎分六次一日服下,每四小时一次。
二诊:服上方两剂后,热势减退,体温38.2℃,诸症均减轻,咳嗽痰黄。效不更方。上方加桔梗6克,蜂房6克,四剂后病情如释而告愈。
四、高热惊厥
小儿脏腑娇嫩,真阴不足,形气未充,邪易化热,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故前贤有小儿“肝常有余”(《丹溪心法》)之说。
加入荷叶一药最妙。荷叶苦平入心入肝,既可清心之热,又可平肝之风。
病案四王××,男,2岁,1983年7月8日就诊。患儿抽搐,神昏,四肢厥冷2小时。患儿在3天前出现发热、流涕、咳嗽,自服地霉素、安乃近(量不详)效不显。
今日午后突然躁动不安,继而抽搐,神昏,四肢厥冷,胸背汗出。诊见:体温40.5℃,口唇色青,舌质紫红,指纹青紫初过命关,脉滑数。
证属:外感热邪,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治宜解表清热,开窍熄风。
方药
羚羊角(另煎兑服)1克,银花10克,连翘6克,荷叶6克,竹叶3克,蝉蜕6克,钩藤10克,菖蒲3克。
一剂热势退,抽搐止。又处以银翘散加减,以解余邪而善后。
五、疰夏发热
此病为小儿特有的疾病,夏季暑热,暑多挟湿,易伤脾胃。治疗宜在清暑益气的方药中加入荷叶,既可清暑热(《本草再新》谓“清热解暑,止渴生津”),又可健脾升阳利湿。
病案五姜××,男,5岁,1982年8月15日就诊。
患儿病已10日,发热(体温37.5℃~38.2℃之间),微汗出,倦怠,溲短赤,食少,有时呕恶,口渴喜饮,但饮水不多,曾服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片等药不效。诊见:体温37.9℃,形瘦体弱,舌红少苔,脉细弱数。
证属:暑湿外侵,气阴俱伤,疰夏发热。治宜清暑益气。
方药
西洋参6克,麦冬12克,五味子10克,竹叶6克,荷叶6克,西瓜翠衣30克。
服三剂后,体温正常,饮食稍增。仍体倦懒动,脉缓。健脾利湿,益气养阴以善后。
六、湿热泄泻
小儿夏秋季节常有湿热泄泻,治疗宜在清热利湿之方药中加入荷叶,以清利湿热,升清止泻,使湿热分消,清升浊降,泄泻自止。
病案六白××,男,1岁半,1983年10月18日就诊。患儿发热、腹泻3日。
现症:泻下急迫,每日7~10次,泻下物多为稀水,色绿,有时夹杂未消化食物残渣,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色红,尿少色赤。体温38℃,舌红苔黄,指纹青紫。
证属:湿热邪气,下迫大肠泄泻。治宜清热利湿,升清止泻。
方药
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3克,甘草3克,荷叶6克,车前子(布包)6克,两剂热退泻止,又予健脾利湿和胃而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