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说母亲谌容:心疼一生坎坷的她,我让妈妈的晚年不再流泪

铭泽说娱乐 2023-08-01 08:28:01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梁天是演艺圈的著名演员,参演过《顽主》、《喜剧明星》、《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天生胆小》、《72家租客》等影视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荧幕前,梁天是喜剧界的一个符号,与葛优、谢园并称“喜剧三剑客”。梁天的母亲谌荣是著名作家,代表作有《万年青》、《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等小说。

一路走来,谌荣的人生历经了诸多的风雨和坎坷。在花甲之年,还历经了丧夫、丧子的悲痛,是梁天用亲情温暖了母亲的晚年,让她不再流泪。

01.

梁天,1959年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父亲范荣康原名梁达,是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母亲谌容是著名作家,哥哥梁左是剧作家和相声作家,妹妹梁欢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妹夫是英达。

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可以说就属梁天更为普通,哥哥和妹妹都毕业于北京大学,反观梁天却只是普通高中毕业的。所幸的是,谌荣从来都不会去责怪梁天,在她眼中,梁天也是有优点的。

1981年,梁天从部队转业后,谌容非常关心儿子的未来发展。她决定将梁天介绍到中国作家协会从事外联服务工作,希望能够为他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然而,梁天却感到有些不安分,他认为自己是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做服务工作让他感到没面子,似乎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在谌容的积极安排下,梁天有了进入表演艺术领域的机会。谌容得知儿子喜爱文艺表演,便不遗余力地请著名演员姜昆帮忙。姜昆常常到家里找梁左,这也让谌容有机会向他倾诉梁天的愿望和才华。

姜昆对梁天的热爱表演的兴趣和潜力深信不疑,于是他决定将梁天推荐给另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这个推荐成为梁天进入演艺圈的关键一步,他开始接触表演训练,并逐渐展现出自己的天赋与魅力。

1986年,陈强和儿子陈佩斯参演了电影《二子开店》。正是在这个时候,陈强将年轻的梁天介绍到了剧组,并向导演王秉林特别力荐了他。梁天虽然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也没有经验参演过电影,但陈强对他的赞誉以及姜昆的推荐,让人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梁天的外貌也是他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娃娃脸和单眼皮使他看起来非常可爱,而睁着眼睛时的睡意表情更增添了一份喜感。这样独特的长相让他在众多面孔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眼中的新星。

毫无疑问,梁天的成功并非偶然,是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他迎来了这个机遇。母亲谌容的勇气和决心,她为儿子谋求更好未来的坚持,给了他无尽的力量。而姜昆和陈强这样的演艺前辈的赏识与推崇,更是让梁天信心倍增,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这一切让梁天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让他明白有时命运可能就在一瞬间改变。从《二子开店》开始,梁天踏上了演艺之路,迈向了自己充满梦想的未来。

1987年,《二子开店》的公映让梁天一炮而红,他的名字迅速传遍了全国。观众对于这个娃娃脸的新演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表演风格带有一份天真和喜感,让人印象深刻。

不久后,梁天又有了新的机会,主演了峨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顽主》。这部电影让他再次得到了认可,证明了他的演技和潜力。梁天的名字开始在娱乐圈中闪耀,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生代演员。

从《二子开店》到《顽主》,梁天的演艺之路似乎一帆风顺。然而,这其中的付出和努力并不是简单的偶然。他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理解和投入,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表演魅力。同时,导演和制片人们对他的认可和支持也为他在影视圈中找到了更多机会。

梁天的成名虽然迅猛,但背后是他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对表演事业的热爱。他在演艺之路上砥砺前行,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演技和魅力,为观众带来了更多精彩的表演。

02.

1989年,梁天终于得到了姜昆的帮助,顺利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这对于只有高中学历的梁天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转折点。

当调令寄到家里时,谌容看到了儿子的名字和这个重要的转变,她忍不住激动地告诫梁天:“你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容易,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谌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里涌出了泪花。梁天从未见过妈妈如此伤感,他不禁鼻子一酸,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下来。

对于梁天来说,妈妈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她默默地支持着儿子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梁天有了追求演艺事业的勇气。看着妈妈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欣慰和感动,梁天更加明白这个机会的珍贵。

一旁的父亲,也开始讲述谌荣的艰辛过往,正是在父亲的口中,梁天才知道母亲谌荣有多么不容易。

谌容的童年和少女时期充满了战乱和动荡,每一次生命的逆境都考验着她的坚强和勇气。在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她陷入了生死边缘,但是幸运的是,一位老中医的悉心治疗挽救了她的生命。这一次的奇迹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

抗日战争期间,谌容随着父母逃难到了重庆,然而重庆也成为轰炸的目标。她经历了战争的恐惧和险阻,多次面临生死考验。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她目睹了太多悲惨的景象,但她的生命坚持了下来。

随着战争结束,谌容的父亲工作调动让他们迁居到北京,然后再返回重庆。在重庆,她又经历了火灾的威胁,幸亏有父亲的英勇拯救,她才得以幸存。

16岁的谌容毕业后,进入了重庆西南工人出版社门市部卖书,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尽管年纪轻轻,但她却展现出了坚强和勤劳的品质,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谌容的经历使她变得坚韧而成熟,她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可贵,懂得珍惜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谌容在《西南工人日报》编辑部的工作虽然琐碎,但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地完成每项任务。她的书法功底让她在领工资和分发电影票的工作中显得格外得心应手,她的字迹工整而优美,让同事们都赞叹不已。

除了工作之外,谌容还要兼顾其他的责任。她需要去印刷车间校对稿件,确保新闻的准确无误;还要拆分读者来信,耐心细致地回复每一个读者的关怀和建议。即使工作忙碌到深夜,她仍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记录,以便第二天将重要的新闻及时传递给编辑。

谌容的勤奋和敬业精神为她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赞赏。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充分发挥了在工作岗位上的优势,成为编辑部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工作的动力,让她更加深入地融入了编辑部的大家庭。

虽然她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谌容用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她坚持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自己的生活故事,成为一个努力奋斗的人生典范。

03.

1954年,谌容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谌容的大学生活是充实而辛苦的。考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对她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让她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

每月的25元助学金虽然不多,但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然而,谌容并没有将这些钱全部留给自己,她心系家庭,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父母和弟妹。

尽管她需要交出大部分的助学金用于学校和生活费用,但她每月仍坚持拿出10元寄回家。这份孝心和责任让谌容的父母和家人感到无比欣慰。尽管学制由3年延长至4年,但谌容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完成学业的决心。

大学毕业后,谌容顺利分配到了中央广播事业局。作为一名翻译,她被分在伊朗、土耳其语组,负责将新闻翻译成俄语。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她精通多国语言和对国际事务有深入了解。

谌容的工作非常繁忙,她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处理翻译工作。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和不足的睡眠让她的身体疲惫不堪。两次在打字机旁晕倒是她身体亮起了警示灯,显示她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

为了保持工作状态,谌容尝试了中药和西药的治疗,但这些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她继续坚持工作,但昏厥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每天都要面临昏倒的威胁。身体逐渐虚弱,她的体重下降到仅有70多斤,可见她的身体状况十分糟糕。

在了解母亲谌容的过往后,梁天对她产生了更深的敬重和心疼。自从与孙凤英再婚后,梁天夫妇和父母一起住在北京煤渣胡同,这让梁天更加贴近母亲,更加了解她的辛苦与付出。

梁天时常利用空闲时间在家给母亲做饭,同时也主动承担起洗碗、擦地等家务活,希望能够为母亲减轻一些负担。他深知母亲的过去经历,也理解母亲对他的关心和期望,因此他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

谌容是一个善良而慈爱的母亲,她不仅疼爱梁天,还特别心疼他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梁小凉。母爱的力量使她时常催促梁天去看望女儿,希望他能够尽自己的责任,陪伴孩子成长。

在这个家庭里,梁天扮演着一个疼爱妻子、尊重母亲、负责任的角色。他理解家人的期望,愿意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让他与家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睦。

每年国庆节和春节,谌容都坚定地要将孙女梁小凉接到家里团聚。她深爱着这个来自儿子前婚姻的孙女,视她如同亲生的一样。谌容用自己的爱心和温暖,让孙女在节日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谌容对梁小凉尽心尽力,给她买漂亮的裙子、凉鞋,除夕之夜悄悄地给她发压岁钱,用一份份小小的心意表达着对孙女的深深爱意。

每次送孙女离开时,谌容都会拉着孙女的手,温柔地说:“这里也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亲人,有什么困难就告诉奶奶。”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奶奶对孙女的关爱和呵护,也让梁小凉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支持。

梁小凉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面对生活的不易和挑战,奶奶谌容深知她会遇到很多艰难。因此,她特别希望孙女知道,家里有奶奶这个坚强的后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可以依靠和倾诉。

04.

2001年4月25日,谌容失去了一生的伴侣范荣康,他们风雨相伴了一辈子,感情深厚。老伴的离去让谌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整整两天两夜她都没有合眼,沉浸在无尽的悲伤和失落之中。

梁天深知母亲此时的心情,非常担心她可能会陷入抑郁症。为了让母亲能够缓解悲伤,他决定带着妈妈和妹妹梁欢一起去大连散心。

大连的海风和海景,让谌容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在海边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慢慢地让她开始放下心中的悲伤。梁天和梁欢陪伴着母亲,关心着她的情绪,让她感受到家人的陪伴和温暖。

在大连的日子里,梁天和梁欢不断地鼓励妈妈,让她知道家里永远有人支持着她,陪伴着她。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陪伴,帮助母亲渡过难关,渐渐恢复了平静。

谌容知道,家人的陪伴和爱意是她走出悲伤的力量所在。虽然失去了至爱的老伴,但有了孩子们的陪伴,她感到生命中的爱仍然在延续。

在大连的那段时间里,母亲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和关怀,也逐渐开始重新面对生活。梁天和梁欢,作为她的孩子,一直在默默地支持着她,为她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在老伴范荣康逝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又失去了长子梁左。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谌容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长子梁左年仅44岁,本应是谌容的骄傲和依靠,然而他的突然离世让母亲的心伤再次加深。梁天和梁欢作为谌容的子女,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不但如此,梁天还得面对哥哥梁左留下的高额借款以及孤儿寡母的困境,心情无疑更加沉重。他深知这样的债务压力对于梁青儿和吴兰青是巨大的负担,而自己也承受着家庭的责任。

对于梁青儿来说,年纪轻轻就面临了这么复杂的局面,离乡背井在异国他乡留学,却要面对家里的债务问题,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吴兰青作为孤儿的母亲,不得不远离家乡,来到美国陪读照顾女儿,同时还要面对梁左留下的债务。这样的处境让梁天感到内心无比焦虑和担忧。

面对梁左的借款问题,梁天或许会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与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并尽力还清债务,减轻吴兰青和梁青儿的负担。他会考虑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求家人的意见和协助,努力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来应对这一困境。

在面对梁左留下的高利贷和剧本出售的问题时,梁天和妹夫英达有不同的看法。梁天认为出售哥哥的剧本可以快速还清债务,而英达则希望保留这些剧本,以后慢慢制作。在这样的局面下,谌容召开家庭会议,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想办法,共同帮助梁青儿和她还清高利贷。

在谌容的倡导下,梁左的好朋友王朔、马未都等人自发地前去与那位北京商人交涉,希望他能够减免一部分利息,以减轻梁青儿和谌容的负担。幸运的是,对方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除了寻求商人的理解和支持外,谌容带领家庭成员也积极行动起来。她不吝用自己不多的积蓄,梁天和英达两家也尽力凑钱,最终在2004年成功将梁左欠下的高利贷还清。

05.

在失去了心爱的老伴和长子后,谌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她抽烟的习惯更加凶狠,常常被呛得泪水横流。

然而,梁天作为儿子,毫不犹豫地展现出无尽的孝心与关怀。他将妈妈的香烟藏起来,改为在房间里摆上口香糖和南瓜子,希望能减少妈妈的吸烟频率。

每当妈妈睡不着,他都会陪着她聊天,陪伴着她渡过难熬的夜晚。梁天还抽出时间带妈妈出去旅游,希望通过新鲜的环境和美好的回忆,让妈妈的心情逐渐好转。

梁天的孝心像滋润的雨露一样,慢慢地温暖着谌容的心。在儿子的陪伴下,谌容的情绪逐渐恢复了正常。特别是当梁天的儿子梁晓天考入北京大学时,谌容感到特别高兴,巨大的喜悦将她的悲伤推向了一边,让她重新看到生活中的希望和阳光。儿孙的成就是她的骄傲和快乐,也是她内心的一片田园。

梁天看着妈妈重新走在阳光下,心中充满了感动和骄傲。他的孝心不仅仅是帮助妈妈渡过了难熬的时刻,更是给予了她重新振作和面对生活的勇气。母亲的笑容和灿烂,是梁天最珍贵的回报,也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梁天的陪伴下,谌容慢慢走出了阴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梁天的孝心和关爱,是母子之间深深的情谊和血脉相连的牵挂,也是家庭温暖和和睦的象征。

2023年,梁天已经64岁了,迈入了人生的晚年。虽然他的大女儿梁小凉已经成为了妈妈,让梁天踏上了当姥爷的美妙旅程,但对于妈妈谌容的孝心却丝毫没有减退。谌容仍然健在,梁天深知自己责无旁贷地要继续尽心尽力地照顾和陪伴妈妈。

虽然年事已高,但梁天的孝心不减当年。他用心呵护妈妈,陪伴她度过每一天。每次见到妈妈,梁天都会带着满满的爱意和关怀,让妈妈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梁天的陪伴下,晚年的谌容再也不会流泪。她精神饱满,头脑依然清晰,思维活跃,说话有条理,完全不像一个88岁的老人。梁天的陪伴和孝心,让谌容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和快乐,让她保持了坚强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岁月的流逝。

梁天深知妈妈的存在是自己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他将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地陪伴和照顾妈妈,让她度过美好而幸福的晚年时光。姥爷的身份使他感到欣慰,但妈妈的健康和幸福才是他最牵挂的。

梁天愿意用他的孝心和爱,为妈妈带来温馨和快乐,让她在人生的尽头感受到无尽的幸福和满足。在梁天和妈妈谌容的相互陪伴和照顾下,他们的亲情之树必将生长得更加茂盛,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0 阅读:129

铭泽说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