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 “小便门” 事件,让海底捞这家餐饮巨头深陷舆论的风暴眼。2 月 24 日凌晨,上海外滩店的包间内,两名男子在酒足饭饱后,做出了令人作呕的举动 —— 在火锅锅底中小便。这一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仅严重冲击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更给海底捞的品牌形象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事件发生后,海底捞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管理的短板。由于缺乏应对此类极端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员工培训,门店值班团队对这一恶劣行为毫无察觉,让消费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继续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用餐。直到 2 月 28 日,海底捞才从网络上得知这一事件,但此时已无法准确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面对如此困境,海底捞管理层迅速采取行动,向简阳等地警方报案,并对全球 15 个国家的 1400 多家门店展开地毯式排查。然而,由于数据庞大、线索有限,排查工作举步维艰,进展十分缓慢。
经过长达一周的不懈努力,3 月 6 日晚,海底捞终于锁定了涉事门店 —— 上海外滩店(黄浦区南京东路 123 号外滩・中央 5 楼),并得到了警方的确认。当地警方迅速介入,对涉事人员作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海底捞也没有就此罢休,进一步排查涉事人员的就餐记录,确认他们并未在门店消费酒类饮品,排除了因醉酒导致行为失控的可能性。3 月 10 日,海底捞向上海黄浦区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坚决追究涉事人员的法律责任。
在危机公关方面,海底捞展现出了一家大企业的担当。上海外滩店在 3 月 7 日迅速调拨锅具和物料,于 3 月 8 日凌晨对店内的火锅锅具、餐具(包括筷子)进行了全部更换,并按照最高标准对环境卫生进行了 “搬家式” 清洁消毒。同时,海底捞宣布对该店的 4109 单顾客进行全额退款,并给予十倍赔偿。这一举措虽然无法完全抹去消费者心中的阴影,但至少表明了海底捞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和承担责任的决心。
然而,危机公关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海底捞要想彻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提前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案,以便在危机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小便门” 事件虽然给海底捞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也是一次难得的自我革新的机会。只有通过深刻反思、积极改进,海底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