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文献记载,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开始,全国人口记录在数的共有五千万左右;然而到了三国统一归于晋朝时,统计人口却只剩下八百万左右。
短短百年时间死了这么多人,其中有战乱而亡的,有被强人所害的,也有天灾人祸,更有瘟疫横行;汉末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瘟疫足有数十次之多,每一次瘟疫的横行,都让太多无辜的人丧生。
正是在这么一种社会背景下,华夏大地诞生了三位历史上著名的神医,他们在当年被人们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华佗与董奉、还有张仲景。
华佗就不用多说了,出了名的神医,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或者说看过《三国演义》的中国人,都听说过华佗的大名,神医华佗嘛,这两个字似乎专门为华佗而生。
同时期的神医董奉,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医者;董奉了不起在哪里,我只说一点,从古至今具有医德、且医术高明的医者,会被人们称作为“杏林妙手”。
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遂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董奉的典故,至于董奉究竟有什么典故,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一位张仲景就更加厉害了,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医圣”,伤寒杂病论就是张仲景之作。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汉末三国天下大乱,成就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因为汉末三国瘟疫横行这样一个时期,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医者。
不过本文主要讲述的,还是神医华佗的典故。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 徒百余里来省之,中间三日发病, 一如佗言。——《三国志·魏志》
东汉末年时期有一位督邮名叫顿子献,此人早有疾病在身,但经过华佗的治疗,已经有了痊愈的征兆。这天,顿子献来到华佗这里复诊。
华佗告诉顿子献,他虽然已经痊愈了,但身子还很虚弱,必须要静养才行,不能劳累着,尤其是不能行房事,否则必死无疑,死后模样还十分凄惨,吐舌而亡。
顿子献一听整个人都懵了,他觉得华佗说得话,未免有些太过严重了一些;不让自己劳累不就行了吗,为何偏要说这话恐吓自己呢?
将信将疑的顿子献,从华佗这里离去。
也该顿子献命里有此一劫,当顿子献刚刚回来,便看到自己的妻子前来看望。俗话说得好,小别胜新婚,两人将华佗的医嘱全都抛之脑后。
顿子献不听华佗的劝告,三日后旧病发作,果然身亡;且去世后的惨样,跟华佗描述的一模一样,舌头吐得老长,把他妻子都给吓得够呛。
诸如以上事迹,记载于《三国志》,里面除了华佗为此人诊病之外,还有着各种诊病的记录。而顿子献的故事无不在警醒着世人,一定要听医嘱,千万不要将医者的劝告当作耳旁风。
本文由《历史教堂/道远文史》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