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职场大环境,可谓是严寒,很多企业在搞裁员,裁掉要价高的,留下要价低的,并push他们拓宽自己的业务面,做更多工作。中、小企业的手段姑且这样,大企业则会搞“岗位备份”——彻底把人的工作独特性抹去,即使走了一个员工,还会有2-3个员工能立马顶上来,不耽误活儿。
最近看了一篇帖,说比亚迪的员工爆料公司为了应对离职潮,防止离职员工对公司的进展造成影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岗位备份”计划。如果是真的,这就代表着以后在迪子工作的员工的生存环境更为严苛了。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岗位,原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做的活儿,负责的方面,大家互帮互助,合作共赢。
现在迪子这么搞,之后的工作就变成一个坑好多个萝卜,大家都做一样的事情,1号走了不要紧,2号马上顶上来,2号走了还有3号等着补位。
永远有备用,永远不用担心工作进度,只要我备份的够多,离职潮就追不上我。咱就是说,这么搞,真把人当螺丝钉用了哈。
对此,有网友表示很正常,毕竟大公司不是小公司,项目周期长,关键人物走了,项目停摆,损失的钱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同时,大公司也不能因为一个在重要岗位上的员工要离职而被要挟,满足一些条件。
这样想好像很有道理,站在公司层面上也确实如此啊,万一一些关键项目的关键员工突然撂挑子,此时还处在项目周期内,真实怎么想怎么窒息。
所以搞点备用,也是人之常情,有备无患嘛!但怎么说呢,就像上面网友说的,这样也容易造成干活和不干活或者打酱油的政治环境,即已经有人干活了,并且我的工作和对方一样,那我为啥要努力干?反正都能拿到同样的钱。
而对于那个一直努力的干活的人来说,除了工作本身带来的压力,还有岗位竞争者的潜在压力。因为这对员工来说,意味着公司对个人价值的认可度降低了,公司可以随时把你换成别人,安全感很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不然拼命卷自己,接受来自公司的“PUA”,要不然干脆跳槽换环境。
但是不管选哪一种,对个人来说,都是蜕一层皮般的痛苦。
话又说回来,个人觉得现阶段的职场,还是需要自己足够努力,才能有机会争取到足够多的机会,因为公司不管搞出什么样的用人模式,本质上都是有用人需求的,需要大家在岗位上创造价值,这点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机会。
相对应的,大厂能提供给大家的,不只是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还是平台、眼界、工作方式培训等,这些都是日后的财富,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非常有益。
所以大家还是要减少一点悲观,多想想“我能干什么才不浪费自己在大厂的机会”,而不是“好烦啊,怎么在大厂也才挣这么一点,还可能被裁员”。
最近看杨天真的专访,她讲到自己入行经纪人,从最初到现在事业有成的工作思维等,我觉得特别有启发性。
她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北京的一家大型经纪人公司,月薪2500元,但是她没有自怨自艾,觉得钱少事多,相对应的,她觉得工资这么低,又花费了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我没有收获,岂不是又没赚到钱,又浪费了时间,这样不就亏很大?
所以她在职期间,成为了公司最突出的新人,别的应届生两天一篇新闻稿,她一天写七篇,除此之外,她还负责四个艺人的宣传工作,并且见缝插针帮同事处理工作。
后面她的发展想必关注娱乐圈的大家应该或多或少有听过一些,她的成功,我愿称之为“主人翁心态”——不管外界如何,我只专注于我的目的,尽一切可能让自己能学到更多东西,积累经验,因为自己肯定不会一直在这家公司的。
总而言之,外界环境不可控,能控的只有自己,带着主人翁心态去学习积累,让自己变得更强,相信肯定会遇到适合自己的机会,让自己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