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我国一直没给他台阶下,特朗普狗急跳墙了。
4月17日,美国政府对我国的造船、物流、海事领域启动了“301调查”。说白了,特朗普还是那个套路,要对在美国港口靠港的、和我国相关的货轮征收最高140万美元的“港口费”。
如果特朗普真敢这么玩,那就意味着美国将和过去的大清一样,搞起来“闭关锁国”:你们都别过来呀!过来我就打死你!
那么,特朗普为啥要这么搞?
因为他觉得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如此一来,就能重振美国的造船业。
好了,问题来了,特朗普的这招能行得通吗?
特朗普的野望
遥想二战时,美国的工业实力能用“逆天”来形容,尤其是造船业,高峰时,一个礼拜就能下水一艘护航航母,商船的建造速度甚至让德国的潜艇兵欲哭无泪。
但是,在二战后,尤其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美国的产业升级,美国资本都扎堆到了利润更高的高科技和金融产业,造船业这种费时费力赚钱还少的产业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落。
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本土的造船量断崖式的下跌了85%,能搞定大船的造船厂数量锐减了80%,更要命的是,造船业的产业链,尤其是核心设备的产业链也彻底瓦解了。
特朗普既然能当总统,说明他不傻,他也看到了造船业的严重萎缩。所以,为了“嘛噶”,重振造船业就成了他的重要抓手。
可问题是,这事儿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
经过了奋起直追,我国已经崛起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造船第一大国。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我国当年造了全世界差不多56%的船,手里的订单超过了全球的63%,而新接的订单更是创纪录地超过了全球的74%!
而美国如今在全球商船市场所占的份额是多少呢?
答案是:0.1%,甚至更少。
面对如此令人绝望的差距,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粗暴,那就是不让任何与中国沾边的船来美国,如此,各国不就得把造船订单给美国了嘛,那么,美国不就“嘛噶”了嘛!
以上是特朗普的第一个野望。
除此之外,他还有另一个野望。
2023年,我国的商船船队总规模达12万艘,是全球第一大船东国,谦虚一点说,我国在全世界的贸易和能源运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朗普呢,则把这视为不可接受的巨大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美国基本不具备建造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能力。那么,作为如今的能源出口大国,特朗普肯定不想把美国的命脉拴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船上。
事实上,在能源运输船的限制方面,特朗普还真不是只针对我国,只要不是美国生产的这种船,他都针对。
他的想法就是给国内的造船业抢回来更多的能源运输船的订单,进而保证美国自身的能源安全,并加强对全世界能源命脉的控制。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特朗普要稳住自己的基本盘。
毕竟,他是因为传统制造业的红脖子支持“嘛噶”才上的台。
这些红脖子亲身经历了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和自身生活水平的大幅降低,所以,对国际贸易和外部竞争都有着盲目的排斥,甚至是憎恨情绪。
特朗普很清楚,自己要想坐稳总统的宝座,就要不断煽动和维持这种民粹主义才行。
而他目前的处境是在折腾了3个月后,支持率已经下降了14%,共和党的支持者都表示对未来经济很悲观。
那么,在面临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要大举反攻的巨大压力,特朗普必须得搞点事情出来,树个“靶子”,以转移选民的注意力。
说白了,为了他自己的“屁股”,就算自己的政策已经遭到国内外的反对,特朗普也要不计后果地继续搞贸易保护主义,继续给红脖子们打鸡血,灌鸡汤。
综上所述,既然特朗普铁了心要搞我国的造船业。但是,他是不是应该在拍脑袋之前,先看看具体数据再说?
鸿沟
说实话,特朗普在对我国的造船业下手之前,真应该先问问中美造船业之间,除了订单量之外,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
先说说成本吧。
根据权威数据,美国造船的价格基本都是国际平均水平的4倍,甚至更高。
成品油轮,美国的报价是1.25亿美元,我国呢?
是3650万美元。
风电安装船,美国的报价是6.25亿美元,我国呢?
是3.3亿美元。
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美国的报价是3.3亿美元,我国呢?
是5500万美元。
那么,我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优势呢?
举个例子。
为了降低造船成本,在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200公里的范围内,造船和配套企业竟然有上千家,这种进群效应是其他国家根本学不来,也做不到的。
同时,美国造船业的配套设备国产化率现在只有40%多一点,像推进系统、曲轴这样的很多核心设备都要进口,成本当然要比我国的全国产化高得多。
更令美国绝望的是我国的造船技术一直在快速优化和迭代。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工业部门最全面的国家,这就为造船业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了基本完整的造船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建造航母、大型LNG运输船和大型邮轮能力的国家。
尤其在核心的发动机方面,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结合,我国不但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而且还开发出很多高效、低排的发动机。在其他配套产品方面,更是无需多虑,能有的全有。
在绿色造船方面,我国是全球的翘楚。2024年,我国手里的绿色船舶订单占到全球份额的将近80%,并且覆盖了所有主流船型。
同时,在造船效率方面,我国更是领先全球。
江南造船厂将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周期从28个月压缩到13个月。沪东中华把LNG船的建造周期从40个月压缩到不到18个月,部分示范工程的建造效率从2010年的每修正总吨40多个工时降低到15个工时。
反观美国,唯一还有点优势的也就是军舰和一些特种船舶的建造,但造一艘同样的船的工时要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0%到60%。
船东们的钱又不是天上掉馅饼,谁会放着又便宜又好的中国造的船不买,去买美国贵的要死的船?
说白了,美国的高成本是自己把制造业玩砸的恶果,跟别人没关系。
如果有人说我们是在自卖自夸,那就看看美国人自己的数据。
据美国海军的数据,我国现有75家大型造船厂,拥有56座10万吨以上的船坞和船台,30万吨以上的更是拥有40多座,我国的年造船能力是每年2325万吨,是美国的200多倍!
据克拉克森的统计数据,我国在2024年交付了1286艘新船,总吨位超过3900万吨,占到全球的54.6%。而美国才交付了28艘,总吨位只有30多万吨,只占全球的0.04%,其中,有客轮6艘,其他的都是拖船、作业船这样的小船,一艘远洋货轮都没有。
反正一句话,虽然各家的统计结果有所出入,但结论都是无一例外地说明中美造船能力之间的差距是令人绝望的。
看到这样的现实,特朗普难道还要再垂死挣扎一下吗?
求锤?
从本质上来讲,特朗普只是个商人,他最擅长的也只是算小帐。而造船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中的关键领域,如此大帐,让他算,真是有点为难他了。
造船业的供应链体系极为复杂。建造一艘现代化的船舶,从龙骨到船体建筑,从动力总成到各种电子设备,涉及的零部件数以万计。而这些零部件的生产又设计到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电气设备、塑料橡胶等众多传统制造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一艘大型集装箱船,参与制造的就包括传统制造业各个领域的上千家企业。
更重要的是,整个造船行业还需要至少几十万资深的工程师和熟练工人。
可美国现在上哪去找那么多配套企业、工程师和工人?
别的不说,就说军舰的集成化桅杆。我海军战舰的集成化桅杆已经“白菜化”了。而美国国内唯一能生产集成式桅杆的企业都倒闭了,以至于美海军的战舰现在又倒退回了几十年前“晾衣架桅杆”的年代,
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但整个造船业的重建可不是这4年就能完事的。到他下台的那天,美国造船业能重振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准。可在另一方面,他这胡折腾对世界航运产业和美国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一定会在这4年里显现出来。
如前文所述,我国每年交付的新商船占到了全球一多半的份额。如果特朗普进行制裁,那全球就要损失差不多1000万修正吨的运力。
而特朗普虽然闹着“美货美运”,要求在3年内,这个比例达到5%,在7年内达到15%,但美国目前的运力仅占全球的1.4%,差距实在有点大,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果他强推对我国造船业的制裁,那么,海运单箱的成本至少要提高50%,别说对别国有什么打击,美国自己的农产品出口每年就要损失50多亿美元。
在进口方面,美国对我国船舶的依赖度目前为21%。在特朗普制裁之后,与我国相关的驶到美国的货轮,每个集装箱成本要增加600到800美元,而这些成本都是要转嫁到美国人自己身上。据估计,美国人在消费方面每年至少要多花300亿美元,甚至是500亿美元。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在美国自己没有产能和运力的情况下,特朗普还要对我国的商品和货轮进行制裁,而最后埋单的却是美国消费者。
红脖子们本来盼着特朗普能给他们多找点工作,多赚点钱,结果,工作和钱都没着落,日常消费反而上去了。
就问特朗普这波操作6不6,秀不秀?
所以,就让特朗普自己折腾吧,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把中美造船业之间200倍的差距缩小点。如果他不行,那就换别人继续上。
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瓜子儿,看戏就行了。
素材来源:
直新闻丨定向打击中国造船业,特朗普想干啥?丨思辨风云
羊城派丨鱼眼·观察丨中美造船业博弈:中国以体系韧性不断突破“天花板”重构全球格局
第一财经丨从中美造船多维度对比,看美301调查结论的荒谬|专家热评
央广网丨陈建榕:美国对华造船业限制措施实为“剜肉补疮”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