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宋朝:朝廷解决生不起孩子、上不起学和养老问题

盛唐魂 2021-03-15 09:17:27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现今中国,当平民百姓们被买房,子女教育,看病养老压得直不起腰的时候,你是否能够想象,800年前,宋朝的百姓们却是幸福地在“生老病死”的各个层面,享受着大宋政府提供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福利?

生育: 从娘胎里开始的福利

生命是一种财富,传统文化中对生命的珍视,在宋朝体现得非常充分。国家对新生儿的照顾,从娘胎里就实实在在的开始了。

宋朝百姓无论贫富,女性怀孕5个月的时候,需要向政府登记孩子的身份信息,国家则会派专人来照顾孕妇的起居,临盆时会有官派稳婆接生,并且所有的服务全都是免费的。

孩子出生后,丈夫还可以免除劳役一年,多花时间在家照顾妻子。

以上都是国家有关生育的法律——《胎养助产令》中的明文规定。该法令还规定:“禁贫民不举子,有不能育者,给钱养之。”就是说贫穷不能成为国民不生育的理由,没钱不要紧,国家给钱养孩子。

对贫困家庭,宋朝政府给每一名新生婴儿补助4贯钱,用于新生儿所需要的用度,这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000元人民币。为避免弃婴,国家规定孩子多的家庭,可免除各种赋税。

杀婴被宋朝人认为是天理不容的大罪。因各种原因遭到遗弃的婴儿,和流浪街头的儿童,国家全部收养起来,孩子们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机构收养,当时叫“慈幼局”,政府出钱为婴儿雇用奶妈哺乳,提供住宿、衣物、食物,教育,抚养他们长大成人。

史料记载,最多的时候,仅一年各地衙门收养的弃婴、孤儿达两万多人。

流浪街头的儿童,国家全部收养起来,被送入附近的福利机构收养(宋)苏汉臣 《长春百子图 》局部

不仅如此,皇帝每年还会亲自为这些无父无母的孩子主持大婚。真如慈父一般。

据史料所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全国人口约3250万,到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人口已经约1亿1275万。这种无微不至的生育制度,也有助于宋朝人口的增长。

教育:不仅免学费,还给零花钱

到了小孩该上学的年龄,家长们也不需要为孩子们的学费操心。宋朝政府对国民的教育十分重视,并舍得投入。宋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打开平民入仕为官的管道,使大量过去贫寒的读书人一跃成为士大夫阶级。

宋朝的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按等级分为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和县学,覆盖面广,各地都有,开始每年收费2000文,后来改成了免费教育。

念到太学时(相当于现在的名牌大学),每个学生每月还能领到1000文钱补助生活。寒门学子在校外没有住房的,国家提供住宿和伙食。

宋人受教育程度之高,史载“人人尊孔孟,家家诵诗书”,文盲少之又少。

很多现代人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应该比古代拥有更先进的一切,其实真的不一定。八仙中张果老倒骑驴,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他要倒着骑,因为他发现往前走就是往后退。

当你知道800年前,中国人就可以享受这么令人艳羡的福利制度,活得这么没有负担,现在中国人能听到却享受不到的德政,在那个时代却是如此实实在在,有没有想梦回宋朝的冲动呢?

养老:老有所依  颐享天年

《村医图》为南宋李唐所创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为村民治病的情形,是中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道,家族中的长者往往受到良好的尊敬与赡养。宋朝的朝廷,为了支持家庭养老,实施了两项制度:一是侍丁制度,二是权留养亲制度。

侍丁制度指的是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朝廷减免他们的税收和徭役。宋仁宗规定,如果家里有80岁的父母,可免除家庭成员的人口税,并免除家里一位男丁的劳役。

《宋刑统》则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龄在80岁以上的,允许犯人回家照顾父母,等赡养结束,再返回官府判刑。这也就是权留养亲制度。而对于鳏寡孤独贫困的老人,政府就出钱养起来,让他们颐养天年。

宋朝在京师和地方都设有养老院,凡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进入养老院养老,政府派人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养老院还会每日发放粮食和零花钱。

宋朝自神宗起就有规定,国家给这些老人每人每天1升米和10文钱,黄历十一月到正月给柴炭,现在叫取暖费。对80岁以上的老人,宋政府还另加大米及柴炭钱;90岁以上老人每天还多加酱菜钱20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生病了有免费医疗。

这样的福利养老院在北宋时叫“居养院”,南宋时叫“养济院”。

除了皇帝规定的这些福利制度,有些地方官员为了向朝廷表示自己对百姓照顾的周到,还会为老人病人配备厨师、雇佣陪护打杂、添置生活用品等,照顾得无微不至。

养老院内环境清幽,老人们也经常聚在一起闲聊下棋,颐享天年,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高水准的免费医疗

真宗(997年—1022年在位)即位时天下大抵安定,由真宗开始的对时疫的免费医药,到了仁宗(1022年—1063年在位)时成为遍及全国的免费医疗,神宗(1067年—1085年在位)时发展成了全国的免费医院——“安济坊”,这样的发展仅仅用了六十多年。

安济坊包括宋朝有中央或政府筹资兴建的公立医院,也有地方富豪投资建立的私立医院。也有公私合营的医院,都具有慈善公益的性质。

朝廷专门招募僧人来负责安济坊运作和照顾病人,因为当时信佛的人心地善良,待人和气。同时信佛的人看淡财物,这样的人掌管财务政府更加放心。慈善医院对医疗品质和财务支出都进行管理严格,每年年终要考核,确定工作人员的级位升降。

在安济坊,病人按病情轻重分室居住,重病患者会住在隔离病房,而病危无法医治者就会住进“将埋院”,病人死亡之后还会负责处理后事,提供棺材并将其妥善安葬。

这些慈善医院的制度,并没有因为后来宋朝的朝政危机而被废止,南宋也一直保持这种慈善医院的传统。

宋朝对药品是进行统一管理的,设有官药局,以国营的方式制药卖药,只卖成本价格,控制药品质量,严惩腐败。

养老院的老人们也经常聚在一起闲聊下棋,颐享天年

每年朝廷夏冬要向官员赠送药物,而遇到大灾大疫时,医药局则会免费向百姓提供汤药,或是拨付药费,同时太医局会选送优秀的医生前去为百姓诊治。

宋政府按人口密度设置医生数目和分配医药资源,对医生的选用进行严格审核与管理,凡用医药榨取财物的以匪盗论处,庸医误伤人命的定会被绳之以法。

对于那些因为得了疫病而被遗弃和孤立的人,政府会给予人性关怀,专门立法惩治“遗弃罪”,另外,宋政府还广发药书,普及医药知识。

终有所葬

宋朝政府对百姓的照顾,细致到连去世后,要如何入土为安的事宜都规划好了。皇帝要求京师与各个地方都在居住区附近划出一块荒地,建成福利公墓,用以埋葬没有亲属的和贫困家庭的死者,叫作“漏泽园”。政府不仅为埋葬在漏泽园的人们操持丧事,还聘请僧人主持、并为亡灵超度,显示对生命的终结关怀。宋朝时期,城镇的户数达到一千的,都要设置安济坊和漏泽园。

反观现在,史书把辉煌的五千年文明删减戏说,影视剧制作人由于学时有限和为了卖看点脑子里只剩下宫斗剧,教科书为了快速推进简略介绍主要朝代的政经制度和几个改朝换代时的农民起义时, 很多人以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只是充满剥削和黑暗。

然而当我们在现实偶尔的寒冷中,发现真实的历史,竟是以“仁义礼智信“为社会的精神主轴,以”爱民如子“为君王的追求境界,这样的时代竟然那么实实在在的存在,宋朝300多年,百姓生老病死都有朝廷管,社会保障高度完善。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4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