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山诡异泉水,喝了让人变哑,牛羊不敢靠近,科考队前往调查

悠悠谈奇闻异事 2025-04-30 04:14:45

在云南巧家县蒙姑镇新塘村的深山褶皱里,隐匿着一处被当地人称为“哑泉”的神秘水域。

堂狼山的峡谷间终年雾气缭绕,豆腐沟的溪流沿着山石蜿蜒而下,却在某一处转折后变得寂静无声——这里的泉水千百年来被赋予了一个令人胆寒的传说:凡饮此水者,咽喉如遭铁锁封喉,周身肌肤似万千蚁噬,苦痛经年不散。

云南深山

据村中老人讲述,“哑泉”的由来与一个古老的传说紧密相连。大约一千多年前,堂狼山中居住着一位行踪不定、居无定所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行事作风怪异,喜好清净,一旦有人打扰他修行,便会降下惩罚。

有一次,附近的一个苗族村民进山采药,一时兴起唱起了响亮的山歌。山歌的声音传到了老道长耳中,影响了他的修炼。于是,老道长对山中的泉水施加了诅咒,此后凡是饮用过泉水的人都变成了哑巴,还患上了怪病,有些人甚至不得善终。

老道长

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甚广,让村民们对“哑泉”充满了恐惧,认为山中出现了邪气,从此再也不敢进入堂狼山,那口泉水也被当地人称之为“哑泉”或者“毒泉”。

然而,传说终究只是传说,现实中“哑泉”泉水有毒却是不争的事实。许多饮用过“哑泉”泉水的人都出现了失声的现象,浑身瘙痒难耐,虽然不至于致命,但也足够折磨人。直到今天,也没有人再敢饮用“哑泉”内的水,哪怕是渴死,村民们也不会去打它的主意。

哑泉传说

虽然传说无法作为科学依据,但它也从侧面证明了“哑泉”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事实上,最早关于“哑泉”的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曾亲自率兵讨伐南方的蛮夷之地,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他的部队就遭遇过一次意外。当时,南方天气炎热,军队连日在深山之中作战,人困马乏。突然,一名士兵在山中发现了一眼泉水,在他的招呼下,士兵们迅速一拥而上,畅饮起来。

诸葛亮

可让人意外的是,所有喝过泉水的士兵都出现了不能说话的现象,一时间整支队伍的人都变成了哑巴,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昏厥以及死亡的现象。

史书中记载:“前到一泉,人马皆渴,争饮此水。饮后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后知军所饮水,乃哑泉之水也。”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三国时期我国的南方地区就出现了“哑泉”,而且饮用了“哑泉”的水之后出现的现象几乎和现在如出一辙。

士兵

那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部下士兵所遭遇的“哑泉”究竟是不是如今我们所说的这口“哑泉”呢?经过专家们的调查,发现还真有这种可能。

因为蜀国当时的都城是成都,诸葛亮在南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经过如今的云南境内,而且在当地还有许多著名的地名,比如“点将台”“旗子岩”“扎营地”等等,而最为著名的当属“茶棚子”了。

点将台

关于“茶棚子”的来历,是因为堂狼山里“哑泉”的水并不能饮用,为了防止有些不了解情况的外来人误饮“哑泉”的水,当时有一个老人就在路边搭了一个棚子,为往来的人们提供可正常饮用的茶水,久而久之“茶棚子”的名号就传了开来。

茶棚子

山脚下的苗寨里,七十岁的李阿婆至今记得祖父的告诫。1942年夏日,三个外乡货郎不信邪掬水痛饮,当夜便成了“指手画脚的活哑巴”。

她比划着当年见到的骇人场景:男人们脖颈暴起青紫脉络,十指抓挠得胸前血肉模糊,却发不出半点呻吟。

货郎

哑泉的神秘毒性在生物界投射出诡谲投影。羊群在距离泉眼百米开外便止步不前,即便在干旱季节也绝不越界。牧羊人注意到头羊会频繁用前蹄刨地,鼻腔发出短促的嗡鸣示警。

泉畔栖息的蝮蛇鳞片泛着诡异的蓝光,这种冷色调光泽与寻常蛇类的金属反光截然不同。水边岩石上不见丝毫苔藓附着,连最顽强的水蟑螂都只在水流边缘活动。当地药农世代遵循的规矩里,采药筐绝不能沾染泉水,否则筐中草药会在一夜之间发黑霉变。

黑霉变的草药

泉眼四周形成鲜明的植物分界线:外围云南松挺拔如卫兵,针叶泛着油亮深绿;向内十步,灌木丛突然低矮蜷曲,叶片边缘泛起焦黄;核心地带的杂草全部贴地生长,茎秆扭曲成螺旋状。某些雨季疯长的藤蔓植物,在此处只能伸出不足半米的细弱枝芽。

地衣群落从外围的墨绿色渐变至灰白色,靠近泉眼的石面上,仅剩几簇暗红斑块状苔藓存活。深秋时节,外围枫树红叶似火,断层内的植物却保持着病态的暗绿色,直到被初雪覆盖也不曾变色。

泉眼

为了查明“哑泉”的真相,专家们带着科考队员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向堂狼山中进发。传说中的“哑泉”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般“尸骸遍布、寸草不生”呢?随着众人向前探寻的脚步,“哑泉”逐渐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科考队员

在进入堂狼山中大概走了十几里路之后,科考队员们就发现了一条自山中流淌而下的泉水,当地的向导告诉科考队员们这就是“哑泉”的泉水了。

乍一看,这一泓泉水明亮而清澈,没有任何难闻的气味,虽然水底有些泛黄的迹象,但也很难让人把这口泉水和“有毒”“恐怖”等字样联系起来。

流淌而下的泉水

科考队员们打算继续向前,去看一看“哑泉”的源头处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可他们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现象,周围也生长着许多枝繁叶茂的植物,看上去“哑泉”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可怕。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科考队员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了“哑泉”的发源地。这里和一路走来所见到的景象并无太大差异,清澈的山泉在地上流淌,击打在山石上,发出一阵阵悦耳的流水声,让人感觉十分愉悦。

枝繁叶茂的植物

这时,当地的向导提出要带科考队员们去一个更为神秘的地方。众人跟过去一看,发现是一个山洞。这个山洞的四壁十分光滑,看起来不像是天然形成的,倒像是人工挖掘出来的,洞口也十分狭窄,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

据当地的向导所说,这个洞穴就是传说中那个老道人用来修炼的洞穴,传说中附近村民们看到的那些颜色诡异的烟雾,就是从这个山洞里面传出来的。

山洞

这种说法让科考队员们立刻专注起来,他们越发觉得这个洞穴不简单,于是小心翼翼地朝着洞穴深处走去。只见洞穴深处的内壁上布满了大面积的白色结晶,在洞内昏暗的环境下,这些白色结晶看起来熠熠生辉,煞是好看。

科考队员们上前提取了一小部分样本,发现那些白色结晶竟然是硫酸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石膏。

白色结晶

为了彻底调查清楚“哑泉”的秘密,专家决定继续向上游进发,希望能在上游地区发现更多的线索。没走多久,几块带着血色的石头映入了科考队员们的眼帘。看着这诡异如鲜血一般的石头,科考队员们也是感到一阵头皮发麻,难不成曾经有人在此遇害了吗?

一名科考队员迅速上前进行查看,在对那些红色物质的气味以及形态进行甄别后,科考队员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红色物质应该是铁或者铜之类的矿物质,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某种生物的血液。

鲜血一般的石头

大家陷入这种思考的时候,不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铁器敲击的声音。难不成这山里还有人在居住吗?科考队员们闻声而至,结果眼前的场景让他们惊呆了。只见一个山谷间零零散散地坐落着许多民居,而那些铁器敲击的声音就是从下方的山谷中传来的。

专家们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在大约2亿年前的时间,堂狼山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

在这个过程中,地壳中的铜铁锌铅等化学物质被送到了地表,紧接着这些化学物质与炙热的岩浆发生反应,最终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这些化学物质就形成了我们熟知的矿石资源沉积在了堂狼山的山体之中。

而堂狼山中的这些居民正是靠着大量的矿石资源,才形成了以打造铜器为生的生活方式,而堂狼山中铜矿石的资源无疑是特别丰富的,这也是堂狼山内居民制作铜器的手艺能传承几百年之久的原因。

打造铜器

既然堂狼山中存在着大量的铜矿石,会不会也存在着大量的其他矿物资源呢?到这里,“哑泉”的泉水有毒的原因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因为“哑泉”的源头处有一座巨大的石膏矿,这就导致许多硫酸钙和硫酸镁都溶解在了泉水里,时间久了“哑泉”内硫酸镁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

石膏矿

而一旦人体摄入了大量的硫酸镁,就会导致人的声带出现脱水现象,从而会产生失声的状况。同时,硫酸镁在人体内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身体瘙痒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体需要维持一定的电解质平衡才能正常运转。硫酸镁进入人体后,会打破这种平衡,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

硫酸镁

传说虽然为“哑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但真正解开谜团的还是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调查。

0 阅读:0

悠悠谈奇闻异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