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患者的救星!崇文中方治疗方案,效果立竿见影!

薨新北 2025-02-23 05:06:58

肺炎,这一古老而复杂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归类为“肺热病”、“风温”或“咳嗽”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由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加之正气不足,邪气内陷所致。外邪一旦入侵,若人体正气无法抵御,便会导致病情加重,邪热壅肺,炼液为痰,形成痰热壅滞,严重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进而引发呼吸困难、高热、喘促等一系列危重症状。

在中医看来,肺炎的病机演变,是一个由外及内、由实转虚的动态过程。外邪内陷,邪热炽盛,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的关键。热毒壅肺,气机闭阻,痰热互结,肺失宣肃,终致呼吸衰竭。此外,邪热炽盛还可逆传心包,痰热蒙蔽心神,出现神昏谵语、意识障碍等危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然而,肺炎的威胁远不止于此。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热邪耗伤气阴,正气溃败,气阴两竭,患者出现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细数等虚脱症状。若邪盛正衰至极,阳气暴脱,则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休克或循环衰竭征象。

更为复杂的是,肺炎还可导致痰瘀互结,壅塞肺络。痰热壅肺日久,阻碍气机运行,血行不畅成瘀,形成痰瘀互结,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此外,肺病还可及心、肾等多脏腑受累,出现心悸、紫绀、呼吸浅促、气息难续等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功能不全、呼吸肌疲劳或肾衰竭。

面对肺炎这一顽疾,中医智慧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大阴阳理论强调能量的强弱,认为如果某个器官出现问题(小阴阳出问题了),那一定是大阴阳系统失衡的结果。在肺炎的发病过程中,正是由于肾的能量不足,无法打开命门,导致气如同游离的日光,四处游荡,形成浮阳。浮阳所到之处,烘烤着体内的津液,使得身体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因此,治疗肺炎,必须从大阴阳的视角出发,让肾的能量充沛,打开命门,引火归元,引导气归其位。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方法,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和谐。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急则治其标,清热化痰、醒神开窍、回阳救逆,以缓解患者危重症状;又要缓则治其本,扶正固本、肝肾同补、生精生血,以恢复患者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肺炎的中医防治之道,既体现了中医对疾病本质的深刻认识,又彰显了中医智慧的独特魅力。崇文中方大阴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让我们在防治肺炎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中医的引领下,重拾健康与幸福,享受生命的美好与和谐。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