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共有过六次人口大迁徙。第一次是在西晋“永嘉之乱”时期,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的人口迁向了更南的地方; 第二次是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因为南方的战事比较少,经济比较繁荣,所以约有100万人南迁; 第三次是在两宋末年时期,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因无法忍受屠杀和高压政策大批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在南宋末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居民为躲避战乱又再度向珠江流域迁徙。
第四次是明初大移民,当时因为北方人口从四成跌到了不足一成半,北方经济衰败,朱元璋不得不发动大规模迁徙,让南方的人到北方去开垦荒地。说到底,主要还是因为南方的人太多,北方的人太少。 第五次是湖广填四川,当时四川境内很多人都被老虎吃掉了,于是清政府利用各种奖励吸引了湖广地区的人口来到了四川。
第六次就是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其中闯关东和走西口更多的是因为谋生,而下南洋的人主要是为了寻找商机。其实现在东南亚地区很多富豪都是靠着父辈当年下南洋制造的商机发展起来的。 纵观这六次人口大迁徙,从古至今算下来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而从整体上来看,无论是出于生存还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人口南迁一直都是大趋势。毕竟以前的南方战事比较少,经济发展水平也比较高,所以更容易吸引北方人迁徙。
这样的人口流动趋势一直维持到现代,其实在近些年来,依旧有很多北方人会来到南方工作和生活。因为就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比北方多,更容易吸引外来劳动力,以致于这些年来南方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只不过,按照近几年中国的人口流动情况来看,维持了1500年之久的“南迁时代”似乎已经要宣告结束了,因为现在中国的人口流向已经不是“从北到南”这么简单了,而是各大城市的人口在向区域化中心城市群靠拢。
就像是现在中国的广东、江苏、浙江这些人口大省,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常住居民都是外来人口,而这些城市要么就是在长三角区域内,要么就是在珠三角区域内。除此以外,包括现在的成渝地区也在吸引着大量的外来人口。 就目前来看,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这三个城市群的经济集中度比较高,而且经济发展很容易辐射到周边的城市。本身劳动力的流动就是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地区流向高劳动生产率地区的,而这三个城市群的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该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进而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目的地”。 参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报告:中国经济人口“南移”已持续1500年,一线人口仅占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