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没事刷一些带娃的搞笑视频,感觉特别治愈。最近发现,我关注的几个宝爸、宝妈,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反向育儿”了。
也许你会问,啥是反向育儿?来,一起感受一下这届爸妈们的神操作。
2岁的女儿不喜欢走路,一言不合就趴在地上。
育儿专家说:3岁前的宝宝喜欢让家长抱,是因为没有安全感。于是宝爸生无可恋地抱着女儿,给足了她安全感。
但是架不住长时间抱娃后肩膀疼、胳膊疼。于是宝爸又想了一招,那不如出门就推车吧。
万万没想到带娃出去,那么容易就碰到长长的楼梯!从此出门不仅要抱娃,还得搬婴儿车。
这位爸爸各种尝试后,决定反向育儿,以牙还牙。他发现:只要你不怕尴尬坚持下去,最终尴尬的一定是娃!
孩子不吃饭,还在追着喂吗?
90后妈妈告诉你,追着喂早就out了,最有效的方法这样做:
妈妈:我尝一口你的饭吧~
孩子:(纳闷中……)
妈妈,哇,你的饭更好吃。不行,我要吃你的饭,我要把这一碗全吃完!
孩子:(持续懵逼中)
妈妈:哇呜一大口!
孩子:不行,不行!我也得吃饭啊(怎么还真吃啊!赶紧抢过来)
妈妈:你给我留一口啊,别全吃了!
孩子:我要全吃完!(还是藏起来吃安全点~)
妈妈蹲在路边和孩子一起买水果,小娃蹦蹦跳跳的跑开了。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都会喊:“小心危险,马路上别瞎跑!” 。然而,90后宝妈对此则另有心得。
这位妈妈看女儿跑开,一边跺脚一边大喊:“哎~你走了我怎么办?我不会走的啦~我会走丢的”,女儿只好气冲冲地回来牵起妈妈的手。
不少网友看了后直呼:你妈永远是你妈,孩子自求多福吧~
有多少妈妈和我一样,每天早晨开始都在喊:“快点,快点,迟到了!”,催孩子起床上学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抓狂的事。
这不就有一位妈妈因为每天催孩子催到心累,决定反其道而行。
于是,她选了风和日丽的一天,开始墨迹。眼看孩子都穿好衣服、背上小书包了,但妈妈孩子却在一边慢悠悠地收拾。
孩子边等边哭:“妈妈,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谁知妈妈淡定地回了句:“你不急,我也不急。”隔着屏幕我仿佛听到了孩子心碎的声音!
不得不感叹,这位妈妈掌握“反向育儿”的精髓啊,走孩子的路,让孩子无路可走。相信经此一役,小姑娘会对磨蹭有个新的认知。毕竟成年人幼稚起来,连亲娃都坑!
解决了早起的问题,再来看看反向育儿如何套路晚睡宝宝。
一位爸爸关上电视,喊沙发上的3小只睡觉。也许生气爸爸擅自做主关了电视,也许孩子只是单纯地不想睡觉,总之三个小的决定放大招——躺地下打滚。
爸爸静静地看了几秒之后,直接一招破防。小样!躺地下打滚谁不会呀,来咱们比比看谁厉害!这位爸爸顺势往地上一躺,也跟着娃一起打滚。
孩子一脸懵地看着地上滚得不亦乐乎的老爸,内心是崩溃的。那会孩子的OS估计是:这么丢人的事,咱们还是别干了。于是,3个小的直接无视老爸回屋睡觉了。
年纪小的宝宝喜欢拽人头发,爷爷奶奶们带娃大多笑笑就过了。但这事放在90后宝妈身上,想翻篇可没那么容易!
你第一次当宝宝,我还第一次当妈呢,凭啥让着你?你拽我头发,我就揪你头发;你打我一下,我绝不吃亏,一定会还你一下。
你别说,几次下来,宝宝就被宝妈治得服服帖帖的。
有个小宝宝,每次去游乐场都会玩得不亦乐乎,经常喊她回家,她自岿然不动。于是,妈妈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不走是吗?可以呀,来咱们一起玩,你玩滑梯,我玩秋千。
孩子玩累了要回去,着啥急?妈还没玩够呢,等着吧。于是孩子眼巴巴看着,妈妈荡秋千荡得不亦乐乎。孩子,跟妈斗你还嫩点。
“反向育儿”看似不靠谱,实则让孩子体验式成长“反向育儿”火了后,不少人出来抨击。有人说,这届家长太不靠谱;也有人说,这都是炒作;还有人说,这种育儿方法只会让孩子变得更自私。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未必!
孩子还小,是非观建立的并非那样完善,说教于孩子而言太过抽象。
就像应采儿有次说过,Jasper小时候喜欢拉开柜子再关上,说了很多次不管用。于是有一次,她直接把Jasper的手放在柜门里,稍稍用力关上了抽屉,从那以后jasper再也不乱翻东西了。
“反向育儿”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粗暴,其实是让孩子自己体验行为的后果。这种亲身经历会刺激大脑,让孩子对行为后果更加记忆深刻。等孩子下次自己想重复时,就会立刻想起爸妈的操作,从而逐渐矫正自己的行为。
不仅如此,“反向育儿”其实还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看似父母斤斤计较实则是说明,我是把你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不平等,才是育儿中的大忌。
最后来说说,这么“不靠谱”的反向育儿,你是怎么看的呢?你是否也有过反向育儿的经验呢?
好方法👍
简单说就是,不省心的父母磨炼出了操心的儿女[呲牙笑]!
故意手没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