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当下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热点不断更迭的时代,流量无疑是提升企业知名度、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契机,多少企业因吃到了流量红利扶摇直上。
然而,近期关于“外卖骑手”、“五险一金”、“快递员社保权益”等话题热度的兴起,却让快递头部企业集体陷入了沉默,选择视而不见,“通达兔”究竟在想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前,国家邮政局举行2025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发布的《2025年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七件实事》中,推动快递企业为一线快递员缴纳社保这一举措备受关注。
消息一出,京东迅速作出反应,乘借政策东风,当即宣布3月1日起为全职骑手购买五险一金,这一决策不仅将#京东进军外卖行业#的话题热度推向另一高潮,还成功塑造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京东这步棋走的十分精妙,却也险之又险。美团、饿了么也不甘落后,纷纷表态称要保障骑手们的合法权益。
但令人费解的是,当外卖行业的几大巨头在保障骑手权益这件事上你追我赶时,快递头部企业却毫无动静,让人不禁深思,各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夺份额时重拳出击,为何这次面对这堪称意外之喜的 “泼天流量”,却如此团结的选择默不作声呢?是不敢发声,还是压根就不愿意发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递企业集体沉默,是何缘由?
国家为快递业的良性发展,已连续9年推进邮政快递业更贴近民生实事,却只在今年由“骑手社保”话题带来的讨论热度,才似乎看到了一些实质性进展的曙光;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通达兔在快递员社保问题上毫无反应,是不看新闻报道?不注意热搜头条?还是不关注政策要求呢?显然都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通达兔选择了沉默呢?
热度影响:为他人作嫁衣?
长久以来,快递员的社保问题都是一块难啃的 “硬骨头”,在行业内,多数企业不为一线员工缴纳社保已是常态。
如今京东在骑手社保问题上的高调表态,引发空前热度,但后续参与的企业都集中在外卖即配领域;若快递企业此时发声跟进,反而会进一步扩大京东等外卖企业在整个配送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刚进入市场的“京东外卖”也可能因此在行业内站稳脚跟,谁会愿为他人作嫁衣呢?而且快递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全职与兼职、直营与外包等模式混合运营,结构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一波热度,哪家快递企业敢蹭?所以明哲保身才是他们眼中的明智之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运营模式:职业经理人难题待解
京东与通达兔管理模式不同,前者是掌权人模式,权力高度集中,后者属于加盟制企业,内部管理掣肘众多,职业经理人只有执行权并无决策权,重大事项需经由公司董事会、股东等多方利益权衡和博弈,由于各方诉求不同,内部意见在短时间内无法统一;另外,这场硝烟的主战场不在快递行业,不发声反而成了一种最 “安全” 的回应。
市场结构:运作模式差异化
快递市场和外卖行业的运作模式与市场结构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快递市场因网络层级复杂、价格战长期化及政策高压,整体运营与管理难度都高于外卖市场。
快递需协调跨区域物流网络、加盟商利益、政策合规等多重因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而外卖侧重同城实时调度,相对来说运营管理难度较低;快递单价持续下滑且成本居高不下,外卖则可通过动态定价与补贴等方式,灵活调节短期成本压力;快递面临绿色转型、末端合规等政策直接冲击商业模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去调整和适应,而外卖监管目前集中于劳动权益层面,企业在运营策略上调整空间相对较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战略布局:弃车保帅还是另有考量?
时至今日,骑手的社保话题已过去十来天,所有快递企业仍保持缄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布局业务线。兴业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2025年快递头部企业竞争强度预计强于2024年,从头部企业对于2025年的布局规划来看,也的确如此。
如2月22日,极兔在印尼投建最大航空货运枢纽(年处理量500万吨),新增10条中印直达航线;抢占RCEP区域35%跨境电商物流份额;借助拼多多Temu平台订单,中东业务量季度环比增长超50%。
2025年,中通加速布局数智化物流网络;2月23日,投资30亿元建设县域智能共配中心,覆盖90%乡镇,实现“上午采摘,一线城市当日达”;中通、圆通新增县域网点超2000个,通过“共配中心+驿站”模式降低农村末端配送成本,预计农村业务量占比提升至25%;2月28日,圆通投资50亿元在西安建成亚洲最大航空物流枢纽;韵达郑州分拨中心引入AI分拣机器人、全网启用可降解石墨烯保温箱等,可为公司降低成本达40%。
这些举措无一不表明,目前各大企业布局都聚焦在业务量增加和成本优化方面,在提升自家企业盈利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但在快递员权益保障这一项上,所有快递公司高度一致地选择沉默,似乎都在等待这场关于社保话题的热度慢慢消退。
无政策扶持:企业成本难以覆盖?
以颁布一年的快递新规为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行业秩序,但也对企业的市场发展策略有一定影响;以通达兔为首的快递企业及各驿站网点的市场争夺战已达白热化,若快递企业完全遵守新规规定配送货物,企业成本将大幅提高,可能导致业务量急剧下滑,快递人员流失,单票收入再创新低等局面;如此一来,企业在市场布局和业务拓展上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可忽视的是,虽然有关部门为保障一线员工的权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及时宣导各地执行,但从企业层面来看,目前已宣发的政策文件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或许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既能保障快递员权益,也可通过一些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帮助企业平稳度过转型期。
快递企业集体沉默的背后,反映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困境,借网友的神评论“这泼天富贵终于轮到你了”,但这偌大的快递市场却无人敢接;不过,随着行业发展和政策监管的不断完善,快递企业终将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我们不妨大胆猜测,未来快递企业在保障员工权益与企业发展之间,会如何平衡?是在政策的进一步引导下逐步落实社保缴纳,还是探索出一套独特的、适合快递行业特性的员工保障模式?还是依旧选择维持现状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仅关系到数百万快递员的切身利益,也将影响整个快递行业的未来走向。作为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我们期待看到行业的转变,也期望看到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发展,更期盼看到快递行业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