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这已经是全网最低价,以后没有这个优惠,今天是我们自己补贴了XXX元,库存不多,赶紧下单!”
看过直播带货的朋友,想必对这样的直播话术并不陌生,但以后可能不会再出现了。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包括“全网最低价”等不实表述,行业内诸多不当做法即将成为过去。
01
北京规范直播带货
全网最低价
近年来,直播带货行业飞速发展有目共睹。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1月至10月,网络直播销售额已突破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的18.1%,其市场地位愈发稳固。
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虚假宣传泛滥,到不文明带货、价格误导等,这些问题频频引发消费者的不满和投诉。
据年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网购相关的投诉举报高达1261.1万件,其中直播电商等新兴电商平台的投诉举报增长尤为显著,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达到33.7万件,同比增长52.5%,增速远超市场规模。
为了规范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中指出,当采用价格比较方式开展促销活动时,直播带货直播间运营者、直播带货人员和直播带货服务机构应当明确标示或通过其他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表明被比较价格和销售价格,不得以“全网最低价”等不实表述误导消费者。
此外,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方面发布、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中也已指出,直播行业主播以所谓补贴形式大搞“破价”,称自己做到了“全网最低价”是典型伪造口碑、炮制话题、制造虚假舆论热点。
显然,上述《意见稿》、《暂行规定》这一系列相关制度,均意在推动直播带货进一步将价格透明化,从而帮助消费者在进行购物决策时避免受到信息差等因素影响,从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02
“全网最低价”有何套路?
说起“全网最低价”,在行业内引起的风波可不在少数,比如2021年双11期间“巴黎欧莱雅面膜”事件,去年双11前京东采销朋友圈喊话李佳琦二选一牵出的“底价协议”事件....
事实上,真正的“全网最低”很难实现,从往年的双十一大促中看,商家宣称的“最低价”套路繁多。
一方面,因为不同主体宣传的“最低价”比较方式有所不同。有的商家的最低价对比只是针对其他商家同类产品的售价,有的商家宣称的最低价是算上赠品价格。
另一方面,是最低价的“计算”或者说“实现”方式也不同,平台有通过消费券、满减、直降等各种方式叠加,还有的商家宣称的最低价需要充值购物金,购买优惠券等等。
总之,由于各平台、地区定价的差异和促销方式的不同,“全网最低”其实多为主播和平台的营销噱头。
03
正能量直播带货
人人有责
直播带货作为现代电商的新形态,其核心在于传递商品与服务的真实价值,而非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消费者利益。
为了推动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在多个层面不断加强规范和监管。
比如,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直播带货活动明确标示“谁在带货”及“带谁的货”,再次强调信息透明化的重要性。
还有《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等。
新规的陆续出台,不仅为消费者权益保驾护航,也为行业参与者树立了清晰的合规底线。
带货不能带偏,促销不能忽悠,少一些炒作、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实惠,真正让消费者获益才是正道。
税收上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