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卡塔尔亚洲杯对所有的西亚球队来说,都有一定主场优势。一方面人家确实近水楼台、心态上很放得开,另外裁判的尺度稍微宽松,身体对抗的优势就很容易转化为实际的比赛优势。韩国队最后能扳平,也是对手体能不足的结果。
还真不是什么盘外招,也不能说现场的韩国球迷支持不够,就是单纯的有一种主场的气势和自信,跟昨天的伊拉克一样——无论比赛实际情况咋样,都让人感到一种充分的“优势在我”的气魄。
上半场的2-1完全就是双方表现的精准反映——韩国开场有些微的优势、随后获得了一个比较幸运的点球,但随后比赛逐渐被约旦控制、并凭借扎实的前场压迫、猛攻实现了反超。塔马里-奈玛特-乌勒万组成的三叉戟人人都发挥了很高的水准——他们对韩国的两翼和中路都形成了明显的压制:韩国左后卫李记帝踢的很吃力,右后卫薛英佑更是如同掉了魂——他的半场评分甚至低于打进乌龙的朴镕宇……而负责中场组织的黄仁范则不到30分钟就因战术犯规吃黄——一句话,韩国队的中场几乎全部陷入被动,很难将球顺利交给孙兴慜,李刚仁更是失误连连,接近消失。
这个开局明明很像国足对韩国队的世预赛,但被人家约旦生生改了剧本,成了昨天日本队吃瘪的复刻——可能从场面上,韩国还不如日本主动、真正的机会更是寥寥——大概只能通过稍微狡猾的身体接触和“经验”获得的定位球来挽回一些面子。我想原因也跟昨天差不多:约旦队的竞技状态就是明显比韩国队高出一筹。
下半场韩国队的调整比较见效:换下了状态极为吃力的李记帝和打进乌龙的朴镕宇,洪铉锡和老将金太焕出场,更加强调两边的进攻,这样一度形成了场面压制。70分钟吴贤揆和郑优营出场,阵型进一步变成4141,此时约旦队的体能出现了困难,基本只能后场蹲坑、无力在前场展开围抢。可以说,让比赛逐渐进入韩国节奏的,还是体能优势。
最后时刻韩国队的进攻主要还是靠孙兴慜发起,第90分钟金太焕的强行传中、孙兴慜回传门前、黄仁范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扳平比分。此后漫长的11分钟补时,韩国队的体能也到了瓶颈,没有进一步改写比分。
这场比赛韩国队还是依靠改变阵容和战术扭转了场面的劣势、而最终决定结果的还是体能——多说一句,我觉得扬科维奇在国足的后手换人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现代足球最终决定胜负的,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体能。
由于昨天日本队的意外失利,平局的结果对双方来说似乎都是更乐于看到的选择。整体上感觉是,韩日的大牌球星们固然能力更胜一筹,但在亚洲杯上还真得调动100%的动力才能占据优势——类似今日的李刚仁、昨天的久保建英,几乎就无法给球队带来什么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