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自家的房,建的越漂亮人家越想收回去。
喷的体无完肤又哄又蒙的鸿蒙,再差也是自家房住的舒坦。
2025年3月27日,Google正式宣布停止维护Android开源项目(AOSP),标志着这一全球用户量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正式转向闭源开发模式。
此举被视为Google对Android生态控制权的全面强化,也将对全球移动设备厂商、开发者及消费者产生深远影响。
决策背景与核心措施
AOSP自2007年诞生以来,作为Android系统的“毛坯房”,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开放源码框架,允许厂商自由定制操作系统(如小米HyperOS、三星One UI)。然而,Google此次调整将终止AOSP公开分支的维护,后续开发仅限内部团队完成,并逐步关闭相关支持资源(如持续集成工具、代码提交平台)。尽管Google声称“仍遵守开源义务”,但法定协议(如GPL)外的组件源码将停止更新,实质上削弱了外部开发者对系统演进的话语权。
影响范围与行业反应
主流厂商:协议保护下的“豁免权”
与Google签署GMS(Google移动服务)协议的厂商(如小米、OPPO、三星)仍可通过内部闭源分支获取最新代码,用户端体验短期内不受影响。但长期来看,厂商定制化系统的开发自由度可能受限于Google主导的技术路线。
非认证设备与第三方开发者:生存空间压缩
未接入GMS的终端(如部分车载系统、低端设备)将无法获取代码更新,被迫选择与Google合作或退出市场。第三方ROM开发者则面临“代码断供”,仅能基于旧版本进行有限维护,最终可能放弃项目。
消费者:选择减少与成本上升
非认证设备厂商若选择与Google合作,成本可能转嫁至消费者;部分小众设备退出市场也将削弱用户选择权。此外,闭源可能导致Android版本碎片化加剧,安全更新延迟问题或重现。
垄断争议与生态博弈
Google以“简化开发”为名推动闭源,实则加强了对Android生态的集中控制。这一策略被类比为Oracle对OpenSolaris项目的“延迟开源”,最终导致生态萎缩。目前,华为鸿蒙系统因完全脱离AOSP成为唯一“免疫”厂商,其自主可控路径或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未来展望:开源与闭源的平衡点
尽管Google强调“不关闭源代码访问”,但AOSP更新滞后与开发透明度的丧失,已让Android从“开放协作”转向“单向输出”。行业担忧,Google可能逐步缩减AOSP内容,直至其名存实亡。如何在商业利益与开源精神间找到平衡,将成为Android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
此次闭源决策不仅重塑了移动操作系统格局,也再次引发对科技巨头垄断力的审视。随着欧盟等监管机构对数字市场规则的收紧,Google的后续动作或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审查。
小编作为一名Android开发工程师,短期看确实对手机用户没啥影响,但是如果国内手机厂各自为战,各自基于现有的“毛坯房”迭代,很快就会扼杀新功能迭代,迭代出的新功能也会出现兼容性问题。
或许这是对我们自己毛坯房鸿蒙的一把助推剂吧。
呃,安卓退出中国也就那么回事,反正老子用鸿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