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举债120亿收购沃尔沃,如今15年过去,吉利赚了多少

闲云上野鹤游 2025-03-12 15:01:23

前言

2010年,被人们称为“汽车狂人”的李书福,做了一件轰动整个汽车行业的事情,他斥资18亿美元,完全买下了当时正在亏损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

当时人们都认为,李书福是“疯了”,沃尔沃背靠福特这种超级大厂都发展不起来,你吉利不过才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8年,凭什么?各种负面评论铺天盖地,似乎都在暗示吉利一定会失败。

但是,15年过去了,吉利不仅成功进入了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沃尔沃也重新焕发了活力,李书福是如何完成逆袭的?十五年来吉利又赚了多少?

异想天开的收购

想要明白这次收购的重要性,要先看看那时候的大环境,那段时间,全球经济并不景气,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汽车行业也进入了低谷。

更雪上加霜的是,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本身就要晚一点,自主品牌的技术水平相对不是很高,品牌的形象也不容易和国际大牌竞争。

而市场竞争又那么激烈,自主品牌经常被外国的品牌压制,就像吉利,只能靠低价的策略才能维持生存。

不是吉利不想进步,而是能力实在有限,他们也想过自主创新,想先靠着模仿,设计和别的汽车品牌相似的产品,来慢慢的学习进步,但这个办法,只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官司。

李书福还能扛住,毕竟当初他可是拿着120块钱,就敢创业的人,什么大风大浪他没见过,但是团队可没他这样丰富的经历,团队马上就扛不住了,就在吉利发愁的时候,福特放出了一个消息,让李书福看到了希望。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老牌汽车厂商都遭受了巨大冲击,福特这家老牌汽车公司,同样面临着财务的困境,深陷亏损之中,尤其是旗下的沃尔沃。

在外人眼中,沃尔沃是老牌豪华品牌,但对于福特来说他就是个负担,2007年,沃尔沃就让福特亏了16亿美元。

为了摆脱困境,避免破产,福特做了一个事后看来并不明智的决定,卖掉沃尔沃,减轻经济负担。

李书福自然是注意到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变化趋势,并且他也意识到,沃尔沃是很有潜力的,价值巨大,所以他决定收购沃尔沃。

其实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决定收购沃尔沃了,早在2002年,他就向福特提出了收购沃尔沃的想法,但是被拒绝了。

机会再一次给到他,他这次一定要把握住,不过想买下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难度可想而知,吉利需要面对的难题包括,一大笔钱,技术实力,以及来自各方的怀疑和不信任。

要知道在计划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汽车在国内的销量仅仅排在第十位,和销量前三名的汽车品牌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

而他们的年收入也只有8.79亿人民币,福特开出的价格是60亿美元,要攒够这笔钱,吉利埋头苦干也得67年。

这么大的差距,所有人都认为,李书福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但即使面对这么多的质疑,李书福也从没动摇过收购沃尔沃的想法。

他清楚的知道,收购沃尔沃对吉利乃至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当然,沃尔沃这个品牌确实能带来不小的影响,但是吉利要的,是沃尔沃的技术。

只有把技术捏在手中,企业的发展根基才能稳固,为了能成功收购,李书福几乎把自己能动用的钱都拿了出来。

他四处奔波,找遍了国内的大银行和投资公司,为了凑钱,哪怕是找私人借高利贷也在所不惜,他在上海嘉定借了十个亿,高盛也投资了三亿三千万美元。

每一笔借来的钱,都寄托着李书福的期望,也让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他渴望收购成功,但同时也深知失败的后果。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达成这笔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收购,他竟然还向福特公司贷款了两亿美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时间来到2009年12月,瑞典哥德堡见证了一个历史性时刻,李书福站在瑞典哥德堡的谈判桌前,和福特公司的代表,签署了18亿美元的收购协议。

2010年3月,吉利汽车和美国福特汽车正式达成协议,同年8月2日,李书福出任沃尔沃轿车公司全球董事长。

虽然成功达成了梦想,李书福也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非常清楚,收购沃尔沃,只是漫长征程的开端,未来还有更多挑战需要克服,怎么重新激活沃尔沃的活力,这才是他面临的真正难题。

起死回生

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并未立即将它并入吉利,而是选择“双品牌战略”,明确表示吉利还是吉利,沃尔沃还是沃尔沃,各自独立经营,互不干预对方的运作。

这种做法一方面确保了沃尔沃的品牌,继续保持独特性,另一方面也避免吉利,过度干涉沃尔沃的日常运营,从而尽可能地维护了沃尔沃的品牌价值,这样做既尊重了沃尔沃的自主性,也保障了吉利自身的稳健发展。

为了提高吉利汽车的技术实力,李书福在2013年和沃尔沃联手,建立了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简称CEVT。

这个研发中心吸引了许多来自福特,通用,沃尔沃等,全球知名汽车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他们把世界一流的汽车技术引入吉利,给吉利未来发展成为,国际顶尖汽车企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技术研发上,李书福和他的团队非常有远见,他们打造了SPA和CMA两大模块化平台,这两个平台好比一个大型的“积木库”,里面储备了各种各样的标准化部件,能够像搭积木一样,根据不同车型需求,迅速组装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

领克汽车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为领克就是用CMA平台制造的,它的销量和用户评价都非常好。

领克的成功,确实是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取得的一大成就,李书福说过,是沃尔沃把我们领进了造车的大门,这句话就是在说明,沃尔沃对吉利的重要作用。

在李书福的精心经营下,沃尔沃不仅摆脱了亏损的局面,还重新焕发生机,2011年,沃尔沃在全球卖出了45万辆汽车。

而到了2021年,销量跃升至69.6万辆,2022年6月,沃尔沃汽车的股票价格上涨到了6.64美元,总价值达到了197.9亿美元。

这个价格和李书福当初收购沃尔沃时,花费的18亿美元相比,沃尔沃的市值增长超过了十倍,相当于李书福在这十几年间,赚了十几个沃尔沃。

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李书福眼光的“毒辣”,同时也反映出,沃尔沃的品牌价值之前被严重低估了,而现在吉利可厉害了,它手底下管着沃尔沃,宝腾,路特斯,领克,等等一堆汽车品牌,真是一个国际大汽车集团了。

想想十五年前那次大胆的收购,谁能想到,当初被人笑话的李书福,居然能把企业做得这么成功,更有意思的是,2023年,福特选择和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国建设电池工厂,而他们使用的技术,恰恰是来自沃尔沃的CMA架构。

总结

李书福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就,也代表着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从一无所有到遥遥领先,我们也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中国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和国际大品牌一较高下,甚至做得更好。

信息来源:

1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6689 1
    2025-03-13 15:40

    是那个把理想意志执行到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