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美国成功游说日本和荷兰签订了旨在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端DUV光刻机的所谓“三方协议”。该协议旨在剥夺中国企业对顶尖EUV光刻机的获取途径,从而限制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竞争力。尽管面对压力,荷兰政府最初同意在2024年1月前不实施出口禁令,暗示两国间的执行力度和决心存有差异。这一时期的拖延为荷兰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以重新评估其在全球市场中的战略定位。
然而,随着美国对于出口限制的态度愈发坚决,荷兰的立场逐渐明朗化。面对美方新一轮的限制要求,荷兰政府展现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公开拒绝加入美国的行列。这一立场的转变,不仅反映了荷兰对美国政策的不满,更是出于对本国企业可能遭受的负面影响的深度考量。荷兰政府的这一态度,显然是在为ASML及其他荷兰企业的全球业务保驾护航,试图在国际政治与商业利益的夹缝中寻找平衡点。随着荷兰首相公开宣布其对中国的访问安排,这标志着自五年以来首次的高层交往,目光全球聚焦于此次访问背后的深层含义。业界普遍认为,此行的核心议题将聚焦于光刻机的出口问题及其后续的售后服务。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的当下,美国曾有意通过限制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来削弱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荷兰首相此次访问,被广泛解读为荷兰在国际舞台上对美国政策的一种调整,旨在维护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关系,保障ASML在全球市场中的利益与地位。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ASML身处两难之境。一方面,若遵循美方的要求,ASML可能会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这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及市场份额将是重大打击;另一方面,若忽视美方的压力,ASML又可能面临来自美国及其盟友的政治与经济反击。而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不仅年消耗的进口芯片份额高达70%,更在于中国正加速推进芯片产业的自主化。如今,ASML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它的选择将深远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格局。尽管荷兰首相访华的直接动机可能聚焦于经贸议题,但其深层次的意图和潜在影响远超过一次简单的国际访问。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越来越需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荷兰和中国之间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两国在半导体领域合作的信号,也可能成为推动全球科技与贸易领域合作新模式的典范。在此背景下,荷兰首相此行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贸易问题,更是为了探索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合作的新路径,为未来的国际关系与经济合作开辟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