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战,赵匡胤改变人生的一场战役

云鉴历史 2023-10-07 17:08:27

周太祖郭威去世,世宗柴荣新立,北汉的刘崇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能重新夺回失去的疆域,就向契丹乞师,组成联军一起南下,并说好只 要能打败后周,就平分天下。

当时,契丹派遣大将杨衮率领一万骑兵,北汉刘崇带着三万本部兵马南下,高平之战由此展开。

那么问题了,既然完全没必要御驾亲征,朝荣为何还要只身前往变换诡谲的前线,他难道就是不争馒头争口气吗?显然柴荣作为后周的中兴之主,绝不可能那么幼稚。他这样做,其实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郭威本来有两个儿子,但是却因为被汉隐帝所猜忌而杀,也因为这个缘故,郭威才带兵反了,建立了后周。郭威年事已高,加上多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体早就日薄西山时日无多,因此就准备让自己的养子柴荣继承皇位。

柴荣就这样,当上了皇帝,但是对于自己的帝位,他内心却是充满了恐慌。首先,自己不是郭威的儿子,这点在法理上就有点说不过去,如果说养子都可以继承皇位,那么是不是侄子外甥都可以啊?其次,在五代这个乱世,强者为尊,柴荣身边可都是一群虎视眈眈且跋扈不逊的武将。如果柴荣不能在军中快速立威,那很有可能被取而代之。因此,要巩固自己的军事地位,就是柴荣即位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双方军队在高平相遇(现山西高平县),北汉中军由刘崇指挥,东路军由大将张元徽指挥,西路由契丹将军杨衮指挥。后周面对北汉契丹联军也安排了三路大军对应,而周世宗柴荣则在大军后方,由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禁军保护。

战斗伊始,北军大将张元徽率领数千兵器突进后周的右军,后周右军大将樊爱能,和徽看到敌军势大,则立马率军逃遁,导致后周军队大乱,数千士兵解甲投降。就在后周大军即将大败的时刻,在后军的周世宗毅然的率领2000禁军冒死突进冲入北汉的大军之中。很快,在周世宗的强突之下,战斗局势发生了陡然的改变,北汉军将领张元徽被杀,军心动摇,北汉军一败涂地。史书记载“北汉主自举赤帜以收兵,不能止,僵尸满山谷,辎重,器械,杂物不可胜纪“,刘崇也只能带着百余骑逃回。

此战之后,周世宗这样的行为大为赞叹赵匡胤,并被封为殿前都虞侯。原来在当时,后周的大部队已经开始大面积崩溃后撤,柴世宗率领的2000骑兵,是他自己的嫡系部队。虽然这两千人都是死战之士,可毕竟是深入敌营,北汉的军队在短暂的混乱之后就开始围攻柴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赵匡胤带领着万余骑兵也冲入了敌营,这才彻底的将敌军击垮。此战之后,周世宗柴荣自己都承认,当时后周的军队其实已经崩溃后撤,如果不是赵匡胤带着亲兵誓死挺进,那后果不堪设想。

高平之战,无论是对柴荣还是赵匡胤都意义非凡。柴荣通过此战的表现,彻底的在军中立下了军威,朝堂之上也无人敢对他的旨意有所非议。赵匡胤在此战中脱颖而出,不但获得了自己顶头上司柴荣的好感,也和自己的直属上司张永德建立起了密切关系。

果然,不久之后殿前都虞侯的任命书就下来了。

这次任命对于赵匡胤来说绝非是仅仅是升官那么简单,因为这次的任命让他获得了未来可以获得夺取

提拔为殿前都虞侯之后,赵匡胤就被任命负责后周禁军的选拔工作。

也因为这个差事,赵匡胤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后周禁军的中下层军官的升迁全部都有他负责,这也为日后他黄袍加身奠定了非常坚固的军中基础。

高平之战后,后周自柴荣之下最拥有权力的两人分别是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郭威女婿)和侍卫司统帅李重进(郭威外甥)而赵匡胤就成了后周朝廷的第四号人物。

2 阅读:96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