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庭丽的故事,真心说起来,既让人唏嘘,又让人感慨。这位曾经风靡台湾演艺圈的女星,不仅用她的才华和努力赢得了掌声,更以无私到几乎“燃烧殆尽”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家庭责任——只是,这样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或者换个问法:这样的牺牲,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先从头说起。孟庭丽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但这“普通”里藏着些许沉重。家境一般就算了,她还偏偏是长女。从小耳边估计就听惯了那句老话:“大姐要像妈。”你知道这话什么意思吧?翻译一下就是:凡事都靠你顶着!于是,她早早地把养家的担子扛上肩膀,说白了,就是别人忙着玩泥巴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想着怎么挣钱给家里添砖加瓦。
所以呢,为了改善全家的生活条件,她一脚踏进娱乐圈这个“大染缸”。别看明星表面光鲜亮丽,其实背后的竞争有多激烈谁都清楚。而她为了站稳脚跟,可谓拼尽全力,把时间、精力甚至健康,全都毫无保留地投进去。据业内人士回忆,当时圈内流行一句话形容她,“拍戏不要命”,这并非夸张,而是赤裸裸的现实。有一次,有剧组工作人员透露,“凌晨两点收工后大家困成狗,但第二天五点又见她笑嘻嘻地出现在片场。”这种高强度工作模式,你能想象吗?反正我是不敢试。
不过,人们往往只看到台前演员衣冠楚楚,却不知道幕后他们压根没有喘息时间。而孟庭丽更特殊,因为其他人的收入多少还能剩下几分自己花,但她却几乎全部奉献给家庭开销。有朋友曾劝过:“哎呀,你也该对自己好一点啊!”可惜,这种建议对孟庭丽来说,就像耳旁风一样飘过去……毕竟,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孝顺”两个字简直刻进骨子里。不帮家人,那还是个人吗?
问题就在这里。当一个人长期承担超负荷压力,身体迟早会发出警告——但这些信号,大部分时候被忽视掉,比如疲惫不堪时硬撑、轻微的不适当没发生;等真的躺倒下来,一切已经晚矣。2016年1月26日,正在片场工作的孟庭丽突然昏厥,被紧急送医抢救。然而即便如此,也没能挽回生命……最终在2月5日离世,只留下身后一群亲友追悔莫及,以及广大粉丝的一声叹息。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明明事业蒸蒸日上的明星为何会走到这种田地?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有人习惯性索取,而有人甘于无止境付出。根据知情者爆料,从最初赚第一笔钱开始,孟庭丽便毫不犹豫将其寄回老家,用来贴补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来二去,他们似乎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对她提出各种要求越来越肆无忌惮。至于为什么没存下一分钱,这恐怕只有那些不断伸手的人才能解释清楚……
当然啦,我们不能完全苛责一家人。但仔细琢磨,这背后确实隐藏着某种文化基因的问题。“为家庭牺牲自我”,是不是被赋予了一种道德化神圣光环,以致很多人在潜意识中主动选择接受压迫而浑然未觉?讲难听一点儿,比方说,你平时有没有遇见过类似现象:谁总喊累,总埋怨事情多,可最后啥活儿都揽在身上,让别人舒舒服服吃现成饭?
好吧,我承认这样总结显得有些刻薄。不过接下来聊聊另一面,也许心情稍微舒缓些——那就是关于遗体捐赠的话题。如果说辛苦操劳一生已属伟大,那么临终签署器官捐赠协议,则更加令人肃然起敬。据报道,由于这一决定,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八条生命因之获益。他们中包括患绝症儿童、等待移植多年老人等等。在告别仪式现场,其中一些受助者亲自赶赴吊唁,并表达深深谢意……此举不仅延续个体价值,同时推动社会公益理念普及,可以称作“一朵凋零玫瑰绽放出的最后芳香”。
然而,即使如此崇高行为仍旧无法掩盖悲伤本质。在失去之后,无论是郑少秋痛定思痛减少工作陪伴妻儿(据传他因此推掉不少重要邀约),抑或陈乔恩学会珍惜眼前缘,每次提到名字依旧红眼眶;以及章家瑄通过养育孩子填补空虚——所有迹象显示,此类事件带来的冲击远比我们想象巨大且持久。所以,请允许我弱弱问一句,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他们宁愿拥有完整温暖友情岁月,还是真金白银财富支持网络呢?
归根结底,与其单纯谴责某位具体角色,不如冷静剖析整个机制弊病所在。例如如何避免代际关系间失衡导致恶性循环重复出现;怎样减轻原生环境拖累对于年轻人成长限制等等。当然啦,还有教育层面宣传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嘛,通过强调自爱与互相扶持同样必要原则,使更多独立人格建立变为可能……
所以朋友,下次再遇见类似情况务必记住提醒自己一句:“照顾别人之前先关怀自身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