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大学的发展历史上,匡亚明功不可没。
如今,在吉林大学还有“匡亚明”班。能够进入这个班,很多文科生都以此为荣。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匡亚明是一位老革命家,长期做“地下党”,还曾经给康生做过秘书!
匡亚明
1906年,清朝末年。
匡亚明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导墅镇匡村一个贫苦的塾师家庭。1923年,进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
在师范学校读书过程中,匡亚明接触到进步思想。1924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爆发,匡亚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他也因此被学校开除。
虽然被开除,但是匡亚明没有灰心,而是继续参加革命活动。
1926年,他前往上海读书,并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一个月后,匡亚明就转为正式党员。那段时间,匡亚明主要活跃在江苏以及上海一带,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当时,我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特科”,主要负责政治保卫工作,然而当时环境复杂,匡亚明甚至被“特科”误认为是叛徒。1929年,匡亚明被中共特科红队误认为是叛徒而遭枪击,子弹从口中射入,穿过脖颈险而未死,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
1937年,匡亚明被营救出狱。
匡亚明
1937年,匡亚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
当时,康生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社会部部长等职务。匡亚明担任康生的秘书,康生对匡亚明十分信任,还曾给匡亚明写过诗,后来匡亚明还担任了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被调到华东局,担任了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主要负责华东局宣传方面的工作。
他把宣传当作阵地,用自己的如椽大笔书写了大量宣传文章,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国后,匡亚明继续留在华东局工作,晋升为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那段时期,匡亚明在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巩固新生政权的工作,促进了老百姓生活的安定。
吉林大学
1955年,大区撤销时,匡亚明主动要求到学校工作,他被调到东北人民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吉林大学,担任了校长。
匡亚明刚刚来到学校,就在大会上直言不讳:“学校没有校长可以,没有教授就办不成。”在匡亚明老校长带领下,校领导班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一批大家先后来校执教。为了聘请一代宗师于省吾先生,他先后三次登门,甚至答应了他不上政治课的要求。参考当时的政治环境,匡亚明校长可谓担着天大的风险。此外,他还破格提拔26岁的高清海为副教授,高清海也成为吉大哲学界泰斗人物。匡老先生三顾茅庐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
来到吉林大学之后,匡亚明先生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在当时现有学科布局的基础上,他大力拓展考古学和人文学科建设,使吉林大学学科结构更加完整。时至今日,吉林大学考古学在全国排行前列,并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人文学科同样实力不俗。这一切都归于匡老先生高瞻远瞩,为吉林大学奠定的坚实基础。
匡亚明
匡亚明主张对大学生既要用主要时间加强基础课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和创新能力。他提倡安排教授和有教学经验的讲师为大学生开基础课,提倡讲究教学法,开展公开观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校园面积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匡老高瞻远瞩,为吉林大学积极争取用地。据说北区那块地皮省里已经有别的用途,匡老先生却一定要拿下这块黄金地段。为此,他连夜带着学生出动。由于他年事已高,就搬把椅子指挥别人开车绕街道跑了一圈,吉大北区就这样被拿下,为吉林大学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匡老先生的辛苦经营之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1958年,学校定名为吉林大学。两年之后,1960年吉林大学就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从此,吉林大学跻身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前列,而此时距离学校建校不足15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匡亚明老校长,一定没有如今蓬勃腾飞的吉大。匡老先生带给吉林大学的精神思想,仍然影响着一代代吉大人。鉴于匡亚明先生对于吉大决定性的贡献,有人说:“匡亚明之于吉林大学无异于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
匡亚明
1963年,匡亚明又被调到南京大学,担任了南京大学的校长。那段时期,匡亚明延揽名师,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为建国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过,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匡亚明被“打倒”,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当时匡亚明被东北人民大学的一部分人抓回吉林批斗,备受迫害,好在匡亚明意志坚强,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时期。1978年,匡亚明重新复出,复出后他官复原职,继续担任了南京大学的校长。官复原职后,匡亚明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强调大学要集科研、文化学术以及教学于一体,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匡亚明一生著述颇丰,是我国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1996年,匡亚明因病去世,享年90岁。【作者: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