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乌克兰马达西奇工厂被俄军摧毁,当年卖给中国,又中途反悔

寒雨山 2022-05-27 11:18:11

在俄罗斯国防部发表的最新战果中,一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乌克兰马达西奇工厂被俄军摧毁。马达西奇是乌克兰的“百年老店”,也是当年苏联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拳头企业,由于各种原因,2016年濒临破产后,马达西奇与中企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从中方拿到上亿美元的注入资金,企业开始重新运转。

但是,在美国鼓动下,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开始介入,以各种原因拖延合作并拒绝履行对中企的承诺,最后搅黄了这笔交易。中企一气之下将乌方告上法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索赔45亿美元。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年卖给中国又中途反悔的马达西奇,如今却被俄军导弹给摧毁了,不得不说,这是“报应”。

据观察者网5月27日的报道,近日,俄联邦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对外发布最新战报,科纳申科夫表示,自冲突爆发以来,俄军摧毁了乌军坦克3500多辆、火炮1600多门、军车3100多辆,无人机1000多架,可谓战果辉煌。值得注意的是,科纳申科夫还重点提到,俄军动用多枚海基、空基“远程高精度导弹”,摧毁了位于扎波罗热市的“马达西奇”公司的生产车间,而这些车间为乌军制造航空发动机。

据悉,“马达西奇”公司在苏联时期就已经享誉海外,乌克兰被称为“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而“马达西奇”就是苏联航空发动机制造行业的“明珠”,它负责为几乎全苏联的军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即便是苏联解体之后,其拥有的技术和专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科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军事力量上也是如此,特别是武器装备比以前先进得多,但不得不说,一定程度上依然受困于“心脏病”。这个“心脏病”,其实特指的就是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困境和不足”,有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咱们都能够将火箭、空间站送到太空去了,怎么可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存在难以克服的“心脏病”?

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原因在于,将火箭、空间站送到太空去的,那是航天发动机,其工艺和技术虽然复杂,但毕竟还是“一次性”的,用完了无法回收,属于“消耗品”,它们被称为“航天发动机”,与“航空发动机”不是一个概念。航空发动机之所以“难造”,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航空发动机需要“重复使用”,对于材料、工艺、设计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达到“纸面数据”上的性能,如推力等等,还需要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有些甚至还有苛刻的“省油”要求。

这么一来,想要制造出一台“合格”的航空发动机,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特别是还要满足其“可靠性”的要求,必须要“重复”使用,这是与“航天发动机”的最大不同。

另一方面,航空发动机的大小受到极大的限制,因为飞机载荷就那么大,飞机的机型就是那个样子,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寿命与可靠性。

因此,综合各方面来看,虽然航天发动机的制造“不容易”,但航空发动机对于咱们来说,“明显更难”。

有鉴于此,中方一度斥巨资收购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但在最后时刻,乌总统泽连斯基受美国鼓动,冻结了交易,并且拒绝归还中企收购的资金。更过分的是,乌政府还不允许中企出售“马达西奇”的股份来抵扣损失,到现在为止,“马达西奇”还欠着中企45亿美元,这也是乌政府对中国的欠债,因为泽连斯基早已将“马达西奇”国有化了。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