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女明星,曾红遍大江南北,枪毙前大喊:不公平

姩姩有娱 2025-02-07 10:58:53

欲壑难平,沟壑难填。

一个贪字,葬送了“刘三姐”程春莲大好的前程和花一样的生命。

从风光无限的女明星,到执行死刑女罪犯。

程春莲这堪称颠覆性的人生,究竟经历了什么?

1955年,程春莲出生于黄石铁山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父母都是在本分不过的老实人。

在未被贪欲蒙蔽双眼和心智的时候,程春莲也继承了父母的简朴作风和吃苦耐劳的性格。

只可惜......

在程春莲15岁那年,人生的轨道发生偏移。

因为长相漂亮,程春莲被选中到黄石歌舞团。

要知道这在当时这可是妥妥的铁饭碗。

虽然父母十分不舍得年幼的女儿离开家,但为了女儿之后的前程,父母还是选择了支持。

就这样,程春莲孤身一人来到了陌生的歌舞团里。

歌舞团里人才济济,既不缺少能歌善舞的人才,也不缺少长得漂亮的姑娘。

为了能让自己从中脱颖而出,程春莲总是练功最刻苦的那一个,只要一有空闲功夫,程春莲便去虚心请教。

甚至因为练功,程春莲三次因肌肉损伤昏倒在练功场上,这样的勤奋刻苦、谦虚努力也让团里的众人都对她印象十分地不错。

只要程春莲来问,大家就都十分乐意指点她。

在大众的帮助和自身刻苦努力下,很快,程春莲便成为了团里的佼佼者,继而成为团里台柱子般的存在。

她也是当年黄石市京、楚、汉、歌舞几大剧团青年演员业务考核中,唯一一个获得全能奖的人。

新闻报刊更是纷纷刊登她的事迹。

借着这股名气和热度,在当年竞演“刘三姐”时,程春莲轻易地获得了主演的资格。

凭借着所主演的歌舞剧《刘三姐》,程春莲瞬间成为了黄石市的红人。

那时的程春莲可谓是风光无限。

渐渐地,程春莲的胃口被养得越来越大,她已经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辉煌。

正巧这时,下海经商的浪潮来临,而歌舞团也走上了下坡路。

眼见其他人抓住了时代机遇,赚得盆满钵满,程春莲自然也不满足每月只领着死工资。

于是程春莲毅然决定离开歌舞团,投身商海。

但是商场如战场,经商创业哪有那么地容易?

这可不是只靠着努力就可以成功的。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碰到南墙之后的程春莲也在这时明白了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么地天真。

但她并没有及时掉头,止损,而是将脑筋动到了“歪门邪道”上。

利用美色作为诱饵和交易,程春莲很快就进入了一家经济效益良好、名气大的中日合资美尔雅公司。

尝到甜头的程春莲为此感到洋洋得意。

殊不知,当她踏出那一步时,便已经再难回头。

随着日方经理中川三郎东渡扶桑回到老家,不再管理“美尔雅”的事务,程春莲在美尔雅的处境立刻尴尬了起来。

但尴尬归尴尬,程春莲在公司依旧我行我素,丝毫不遮掩自己的嚣张气焰。

而中川三郎显然也对程春莲念念不忘。

即使回到了日本,二人依旧不忘鱼雁传书。

使用的词汇,更是夸张露骨,令人脸红心跳。

在信里,中川三郎不止一次地邀请程春莲来到日本留学、学习美容,开办美容院。

字里行间勾勒出的大饼,让程春莲向往不已。

但向往归向往,现实却是残酷的。

想要出国留学可不是一笔小费用,尤其是程春莲这样的“事业型女强人”想要干一番大事业,所需要的资金更是巨额的。

就在程春莲苦恼自己该如何筹备自己的创业基金的时候,1988年5月,程春莲和美尔雅的领导积攒多时的矛盾,终于爆发。

对方限令程春莲一个月内调出。

却不想心高气傲的程春莲根本不吃这一套。

冷冷地丢下一句“不要一个月,十天就够了。”说完头也不回的美尔雅。

事实证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就在程春莲拿着档案准备寻找新的工作单位的时候,一则有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轨制出台,吸引了程春莲的目标。

几年的历练下来,程春莲早已不是那个一心只追求艺术的舞蹈家,她敏锐地从抽象的政策中窥视到生动的实惠。

只要凭关系搞倒卖就可以图谋到巨额的利润。

意识到这一点后的程春莲心中一动。

1988年7月,程春莲风姿摇曳地走进了黄石市工业供销总公司石油协作公司,故技重施的施展起了美人计。

很快程春莲便成为了该公司的一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提拔为副科长。

借着工作的便利,程春莲认识了当时渤海石油公司运销处销售科科长粱述胜。

可不要小看这个人,在每年完成出口合同后,还有一部分原油会在武汉及九江这两个炼油厂提炼后就地销售。

所以想要拿到更多的汽油,就要巴结好这个手头上有油的科长。

于是各地的业务员纷纷想尽办法讨好他。

借着美色作为资本,一连几个晚上,程春莲都会准时来到梁述胜的房间里。

二人谈星星,谈月亮,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谈发财,谈到动情处,二人还会情不自禁抱在一起........

当一切水到渠成后,程春莲会一脸委婉地谈到她的难处,而梁述胜自然也不会让她失望,毫不犹豫地包揽下了这件事情。

此后的程春莲在公司简直成为了大功臣一般的存在。

为了能拉拢住程春莲,公司与他签订了三七分的合同。

这也意味着程春莲每谈拢一笔生意,都会有巨额收益到账。

但即使如此,程春莲仍不满足。

她的高调,更是将此事恨不得宣扬得人尽皆知。

很快,浠水公司就知道程春莲这个能人的存在。

为了能搞到石油,浠水公司向程春莲承诺,每代购一吨石油,便会给程春莲140元的消息费。

面对这送到嘴边的诱饵,程春莲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她背着公司于浠水单方面的订购了1000吨汽油。

在程春莲看来,这样的“兼职”赚取信息费,简直比自己为公司干活来得快捷得多。

不仅如此,出入住行还都有人报销。

尝到甜头后的程春莲,胃口愈养愈大。

从之前的一千吨,到之后惊人的一万吨。

要知道,在那个石油供应日趋紧张的特殊年代,一万吨无异于个天文数字。

但是程春莲却丝毫不觉得。

答应得痛快,办事还一如既往地高调。

终于,这也让她被自己的同行所举报。

1989年5月底,一封非同寻常的举报信从黄冈地区浠水县飞向了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这封署名为“浠水县某公司数名职工”的信中陈述:

举报信一出,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几位省检察长被惊动,当即就批示了黄石市人民检察院认真查处并通报这件事情。

随后,5位检查员成立的专案侦查组开始行动了起来。

一辆破旧的蓝色上海牌小车从黄石驶向了浠水县城。

而此时的程春莲还不知大祸临头,仍美滋滋地做着前往日本留学,学习美容,变成金融大亨的美梦。

1989年,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程春莲被带到了市检察院。

面对受贿76.75万元的充分证据,程春莲始终咬定浠水方面只有58.25万元。

对于剩下的18.5万元拒不供认。

见她到现如今仍是执迷不悟,检察长和监察开始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但是程春莲的表现却令人感到心惊。

对于生养她的父母,他表现得不屑一顾。

对于她的丈夫和女儿,程春莲更是表现的深恶痛绝,甚至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出来以后要与她离婚。

仿佛这个世界除了钱财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打动她。

哪怕在死刑复核裁定书下达后,检察人员仍试图挽救她。

“人死万事空,如果连命都保不住了,把钱留下来又有什么用。”

事实上,只要程春莲有悔过自新的表示,愿意交代所有赃款的去向,就能立马宣布暂停执行。

但程春莲,依旧冥顽不灵,拒不认罪的态度,也让她亲手将自己送上了绝路。

据说,在临近死亡的那一刻。

程春莲依旧没有觉得自己有任何的错误。

反而神经质的哈哈大笑,连声大喊“不服”。

结语

回顾程春莲短暂一生,实在令人唏嘘。

明明前程大好,有无限可能的将来。

却败在了一个贪字上面。

参考文献

李晶霞主编,囚牢女罪犯

凌迟编,打击犯罪大纪实 卷6 欲望的沼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