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24年造船订单量对比:韩国占全球23%,日本6%,中国多少?

永贞观看世界 2025-01-14 18:10:5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造船业作为支撑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中国造船业以强劲的势头领跑全球,而传统的造船强国日本和韩国则面临着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

那么中国的造船订单量究竟是多少呢,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崛起,日韩又将会如何突围呢?

信源:德媒:中国造船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环球时报 2025-01-06

韩国造船业

曾经雄踞全球造船业榜首的韩国,如今却面临着增速放缓、份额下降的严峻挑战。

根据航运服务公司的数据,2024年韩国造船业订单量占比全球23%,虽然这一数字看似仍然可观,但与鼎盛时期相比,已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韩国获得的订单容量仅为66万标准集装箱,与中国的360万标准集装箱相比,差距巨大,这无疑给韩国造船业敲响了警钟。

面对重重挑战,韩国造船业并非坐以待毙,他们积极调整战略,将目光投向了高附加值船舶市场。

这些船型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能够帮助韩国船企提升盈利能力,同时,韩国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努力追赶在环保节能技术方面的差距。

然而,这些努力能否扭转韩国造船业的颓势,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造船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韩国造船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面对挑战,日本造船企业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其中一些企业选择了合并重组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整合资源来实现规模效应。

而另有部分企业选定高科技发展路径,专注于研发与生产高附加值船舶,诸如低排放、智能化的新型船只。

但这些努力能否奏效,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日本造船业要想重振雄风,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并且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造船业

当韩国与日本的造船业举步维艰之时,中国造船业却生机盎然,以惊人速度崛起,摇身成为全球造船业的新兴领军者。

2024年,中国在全球集装箱船订单量里占比达69%,此比例远超韩国和日本,从而连续四年雄踞全球首位。

不仅如此,中国造船业的承接数量与修正总吨均攀升至历史峰值,这昭示着中国造船业的规模与实力迈向了新的高度。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造船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企业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同时,中国抓住加入WTO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造船业的快速扩张。

加入WTO后,中国造船企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为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国具备先进的造船设施,还有一支技术精湛、成本较低的工人队伍,这为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中国船企拥有众多熟练工人与先进生产设备,这使其能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生产船舶,进而在国际市场具备价格优势。

在中国造船业高歌猛进的同时,美国却不断施加压力,试图阻碍其发展。

美国因素

2024年5月,他们突然宣布对中国的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展开“301调查”,并威胁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建造船只征收高额关税。

这一举动明显带有针对中国的意味,其目的在于遏制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同时提升美国自身的造船实力。

然而,美国的这一做法能否奏效,值得商榷,美国的造船业已经落后于中国多年,其造船成本比其他国家高出数倍,缺乏国际竞争力。

相比之下,中国不但具备先进的造船设施与技术,还拥有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生产能力,全球吞吐量最高的十大集装箱港口,有七个位于中国。

在此种情形之下,美国妄图凭借关税手段扭转局势,这无疑是缘木求鱼之举。

美国的这些举措对中国造船业的影响可能有限,反而可能使日韩两国从中渔利。

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建造的船只征收高额关税,那么一部分原本属于中国的订单可能会流向日韩。

然而,日韩两国的造船产能有限,难以完全消化这些订单,最终美国的这些举动可能会适得其反。

非但不能遏制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反而可能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成本,毕竟关税产生的额外费用终究会转嫁给消费者。

笔者认为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各国造船业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中国造船业,将继续乘风破浪,引领全球航运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0 阅读:8

永贞观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