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女:革命星火永不灭

车上车下 2025-04-25 19:48:51

1927年4月25日,在广州红花岗畔的监狱里,年仅34岁的萧楚女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下慷慨赴死。这位手持革命火炬的书生,用生命点燃了中国青年的理想火焰,让马克思主义的星火在大革命的血色黎明中永不熄灭。

笔锋如剑的革命播火者

萧楚女本名树烈,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时改名"楚女",取《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之意,立志成为唤醒沉睡国人的"女娲"。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以《新蜀报》主笔之笔作刀枪,在《遍地哀鸿满城血》等文章中痛斥军阀暴政。1924年赴上海主编《中国青年》,文中"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成为无数青年的精神座右铭。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明灯

1926年北伐军兴,萧楚女南下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番禺学宫的青砖教室里,他带着农民学员丈量土地,教他们识字算账,更点燃阶级斗争的星火。他独创"筷子理论"——单根易折,十双难断,让不识字的佃农听懂团结的力量。讲习所的油灯夜夜彻明,照亮的不仅是算盘上的数字,更是千万农民心中的革命觉醒。

刑场上的最后授课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萧楚女在秘密据点被捕。狱中特务用烧红的烙铁烙他的脊背,逼问党组织名单,他高诵《国际歌》拒不作答。临刑当日,刽子手问有何遗言,他蘸着伤口鲜血在墙上写下:"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唤醒工农大众!"枪声响起时,他仍保持演讲姿势,年轻的身躯像一柄永不卷刃的投枪,刺破旧世界的黑暗幕布。

萧楚女牺牲五个月后,毛泽东在武昌农讲所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位永远三十岁的革命者,用生命印证了真理——当知识分子真正与工农结合,思想的火炬必将照亮整个民族的前路。今日武昌都府堤41号的老宅里,萧楚女亲笔书写的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仍在向世人诉说那份永不褪色的信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