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之美,传承不息:一声爆竹辞旧岁,一片烟花迎新春!

小荞看综合 2025-01-21 03:34:56

今天我们的年俗系列走到了第九期,燃放烟花爆竹。这是一场新年的热烈序曲,“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辞旧迎新的时刻来临,烟花爆竹总能以震耳欲聋的声响拉开新年的序幕。

它不仅是中国年俗中最富有激情的一笔,更承载着几代人对热闹与美好的深深眷恋。尽管现代环保观念让烟花爆竹的燃放受到限制,但它的文化意义与情感价值却从未被时间冲淡。烟花爆竹的历史,停止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古人在春节时会燃烧竹节,发出“爆裂”声响,以驱逐恶鬼和不祥。这便是爆竹的雏形。到了宋代,火药被发明,人们将火药装入竹筒或纸筒中,点燃后发出更大的声响,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烟花爆竹。古人相信,“声大”才能“威力大”。爆竹的炸裂不仅驱散了“年兽”和恶鬼,也象征着辞旧迎新、祈求平安。

爆竹响起时,便是新年的第一声问候,寓意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烟花与爆竹,虽一字之差,却各有特色。爆竹以“响”取胜。一挂长长的鞭炮点燃后,瞬间噼里啪啦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小孩子常常捂着耳朵又忍不住偷看,那种刺激和欢乐令人难忘。而在传统观念中,爆竹声也象征着“吓跑”过去的晦气,为新年开一个好兆头。

那么相较于爆竹的单纯响声,烟花就是一场视觉盛宴了。从“冲天炮”到“礼花弹”,夜空中的点点火花如流星划过,最终绽放成五彩斑斓的光影。那一瞬间,人们仿佛被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感受到无尽的浪漫与梦幻。对于许多人来说,烟花爆竹不仅是新年的标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每个人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能放烟花。跟着父母到街上挑选鞭炮和小型烟花,回家后小心翼翼地点燃,每次火花四溅,都让人激动不已。那一刻的欢呼和雀跃,几乎成为每个中国人年少时的美好记忆。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伴着鞭炮声辞旧迎新,这种仪式感赋予了烟花爆竹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是家庭团圆的背景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对许多人来说,没有烟花爆竹的新年,总觉得少了一份热闹与仪式感。

爆竹声中,不仅是对过去一年辛劳的告别,更是对新一年幸福的热烈期盼。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烟花爆竹的燃放逐渐受到限制,许多城市禁止或减少了个人燃放。尽管如此,人们对这项传统的情感依然深厚。在现代化与环保压力下,烟花爆竹的未来可能更加注重创新与节制。

但是它的文化意义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削弱。一声爆竹辞旧岁,一片烟花迎新春。烟花爆竹,是新年的召唤,是记忆的留声机,更是中国文化的热烈符号。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传统,也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那声声脆响和绚烂光影,永远是新年的序曲与高潮。这份绚丽与喜悦,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成为每一个中国年不可或缺的美好篇章。

0 阅读:0

小荞看综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