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道成字绍伯,祖籍东海兰陵县,萧道成为汉相国萧何二十四世孙。其高祖萧整为避战乱携全族过江居于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治今常州西北),东晋于此侨置兰陵郡,萧氏始被称为南兰陵人。
南迁后的萧氏官位皆不显,萧道成之父萧承之因军功居官,历仕刘宋建威府参军、威烈将军、龙骧将军,封晋兴县五等男。萧承之凭借战功在刘宋政治舞台上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始终受到压制,不得高升。
萧道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在接受儒学教育、军事影响的同时,也感受到世家大族对庶族阶层的压制排挤,因此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改变这种受排挤的状况,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一、萧道成的崛起(一)家庭教育对萧道成的影响
作为十六岁便从军征战的将领,萧道成能迅速取得战绩、树立威名,除了自身的才智,与他自幼所受的家教是分不开的,而其父萧承之的征战经历和仕途经验也给萧道成提供了借鉴和影响。籍此,道成在军事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灵活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在政治上步步升迁。
1、自幼习儒的深厚根基对后来政治经历的影响
萧道成十三岁时特受教于当时的儒学名士雷次宗,治礼及左氏春秋,颇有见识,对儒家的入仕等思想稔熟于心,这对萧道成的政治道路无疑是一种引导。更借助于对儒学的学习,找到一种政治归属感,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借以对社会上的社会意识进行分析、评价,有选择的吸收,才能在宋末处处危机的政治局势中屡次化险为夷,稳步升迁。
2、父亲萧承之对萧道成的影响
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颇有胆识,特别是在战争中既有勇武又有计谋,他的征战经历特别是一些重要战争,给萧道成带来了很大影响。萧承之特别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无战事便“留家治事教子孙”,自然会将自己的征战经历和经验教于道成等,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萧道成自小就积累了对军事的许多感性认识,并在其后的征战中得以借鉴和发挥。所以说,萧道成的军事才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幼年所受教导,这使得他从军以后能很快地掌握战争技巧,更快的将自己的才智融入作战之中。
(二)在征战中军事经验积累的逐步增长
萧道成政治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出镇淮阴。泰始初年,由于徐州刺史薛安都等将降于北魏,引魏侵宋,致使青、冀、兖、徐州皆陷于魏,并失去豫州之淮西,淮南地区因此成为对抗北魏的最前线。明帝遂“侨立兖州,治淮阴,徐州治钟离”,以淮阴取代了原来的治所彭城,并派萧道成出镇淮阴。道成便由一个普通的征战将官转化成了开始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的镇边大吏。在接触了更多宋世政治中的弊端和积弱现状后,萧道成称雄割据的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他至淮阴即开始安集荒余、营缮城府、收养宾客,为以后的称雄做准备。
(三)由军事将领向政治权力中心的逐渐渗透
即使身在军营,没有参与权力中枢的运转,实力渐长的萧道成仍然受到了明帝的猜忌。泰始六年明帝召道成回京,鉴于明帝疑心颇重,回京之后即有可能被剥夺军权,难以自保,道成便制造了边境的骚乱,迫使明帝“使道成复本任”。
而道成通过分析认识到泰始七年初,晋平剌王休祐、建安王休仁和巴陵王休若已先后被明帝所杀,威胁新帝皇位的危险已排除,而皇帝年幼,必须安排大臣辅政,不会再大肆杀戮大臣,道成曰:“主上自诛诸弟,为太子稚弱,作万岁后计,何关它族。惟应速发,事缓必见疑。今骨肉相残,自非灵长之运,祸难将兴,方与卿等戮力耳。”
既认识到了局势的不同以往,又预测到未来政治的发展走向,认为以后一定会有大展宏图的一天,于是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应征入朝,“与尚书令袁粲、护军褚渊、领军刘勔共掌机要”,成功地由一名边关镇将转化为政权的核心人物,开始了仕途生涯的新篇章。
入朝后,萧道成开始参与中央决策,实力发展更快。身处中央,萧道成对宋皇室内部相残,秩序混乱的政治弊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其政治志向已不再满足于在朝辅政,而是酝酿时机,以图进入权力的最顶端。
二、萧道成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壮大萧道成军事集团不仅吸引了众多渴望入仕的庶族成员,也容纳了众多处于政治上层的世家大族,各阶层在利益目标一致的条件下,凝聚在一起,共同协助萧道成建齐代宋,集团成员在这一过程中也获得了所希求的政治利益。
(一)萧道成军事集团形成的政治社会环境
在正常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封建君主对臣民有强大的约束力,整个国家的运行以皇权的最大伸张为中心,这样就很难出现实力强大的地方军事集团,但在刘宋后期,宗王的接连叛乱和不断地对外战争,弱化了君主的权力,给地方实力集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使其得以迅速壮大,成为刘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一股分裂力量。
1、君主的残暴滥杀激起的反叛和禅代之心
刘宋诸君主以其刻忌滥杀、凡庸狂暴,逐渐失去了百官对其的忠敬之心,朝臣甚至期盼或直接参与废立之事,直接导致刘氏政治军事集团解体。与此同时,这些已获得高官贵爵的既得利益者面临着为保护自己特权的重新选择,他们的目光便投向了新崛起的政治势力。
纵观刘宋在位的八位皇帝,除顺帝为傀儡,无所作为,武帝、文帝尚能治国建功外,孝武、前废帝、明帝、后废帝五位君主皆是残忍滥杀之人,毫无治国之能,以致曲意奉承者可得权势,忠正刚直者惨遭屠戮,君臣相疑,众臣战战栗栗,在忠君观念相对淡化的时代,更使得世人为保全性命铤而走险,孤注一掷,走上反叛的道路。这对刘宋皇室来说是为渊驱鱼,对地方实力集团来说则是收揽兵力、壮大自己的好时机。
2、保族重于忠君,众世族为保家族各寻出路,刘宋统治内部力量分化
忠君的观念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忠君观念却远没有家族之孝道更被尊崇。加强家族联系。维系家族地位的孝道成了社会的最高准则。
世族作为政治的上层依靠力量,对刘宋统治集团的稳固有重要作用,他们在国家衰败、灭亡之际,在家族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转而依附异性权臣,以保护全族,促进了地方集团的形成,分化了刘氏统治集团的力量。这也是萧氏集团能够壮大,继而建齐代宋并迅速巩固政权的一个重要条件。
3、为保证基本生活状态,庶族谋求进入政权,成为萧道成集团力量来源
自东晋以来,世族成为政权的特殊力量,享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而同样作为统治阶级的庶族阶层,由于处在统治阶级的下层,处处受到压抑和排挤,居官、升迁都不能有平等的机会。
庶族阶层即使是在政府机构中处处受排挤,也要去争取谋得一席之地,来保全基本的生存状态。而处在“任官取仕,专称阀阅”的世族当政时期,以正规渠道进入政权是很困难的,选择一个可以依靠的边将朝臣充任幕僚,则是这些渴望入仕的庶族的便利方法。萧道成集团中便有许多此类阶层的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为萧道成东征西战,在壮大集团力量的同时,个人也得到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4、刘宋宗室相残,朝臣诸将的依附目标转向异姓权臣
刘宋政权的内乱迫使百官大臣重新选择靠山,就刘宋中期政治军事形势而言,强大的新势力仍出自于刘氏宗族成员,百官大臣们等待着利益代表出现,然而在多次的宗王内乱中,刘氏宗王没有形成能代表并保护诸臣利益的强势力量,各起兵宗王渐次失败,淘汰出局,萧道成却异军突起。实际上萧道成作为以军功起家逐渐成长的一员将领,他能成为众人依附对象的机会并不太多,只是刘宋后期的宗王厮杀淘汰了诸多显贵,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树立起自己的威望,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在刘宋后期,历代君主的残暴诛杀贤良,以致人心离乱;宗王重将都可以收揽豪士,进行皇位的争夺;而反叛诸王由于自身缺乏足以吸引人才的实力和统兵作战的才能,先后失败。而在平定叛乱中逐渐崛起的萧道成凭借其出色的统军才能和善于拉拢、任用贤才的智慧,及坐镇淮阴的军事优势,不断地吸收很多骁将良才,组成了一支最终完成王朝更替的军事集团,分析这一个集团的具体组成,及它的不断壮大,就会了解在乱世之中,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了解萧道成何以得以称帝。
(二)萧道成集团的形成
萧道成十六岁开始领兵打仗,在征讨北蛮和对抗北魏的诸多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名颇具实力和较高声望的将领。萧道成以一名武将,不但军事娴熟,又博学善文,自有一股儒雅风度,颇能博得世人的好感。在此基础上,他在军事上的真正转折点和萧氏集团的兴起便因机而发。
(三)集团核心成员在促进集团势力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集团成员正是因为看到了与萧道成的利益不可分割,更是因为萧氏的用人以诚,用人以才,他们在得到道成的庇护和提拔的同时,也不断经营和保护着这个集团,在遇有危难之时,积极谋划,保证了整个集团的不断壮大。
三、总结萧道成集团就是在宋末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各阶层力量为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逐渐聚拢形成和不断强化的。成长于征战中的萧道成,以军事为突破口,在战争中不断提升自己,逐步建立根据地,成为众多庶族阶层的依靠对象。
在纷繁多变的政治形势下,萧道成审时度势,谨慎对待每一次危机,也积极把握每一次机会,这样才在得以保存自己的同时壮大自己,壮大集团,逐步拥有了足以颠覆刘宋政权的力量。
萧齐代宋不仅有道成的善于谋划,更有集团成员的同心协力,不管是萧氏集团中占居多数的庶族阶层还是从刘宋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世族人物,无不希望依靠这一强大的集团力量来获取个人利益,也正是在这种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扫除一个个障碍,完成了朝代的更替,集团成员也成为齐初政治的支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