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中国:在关税迷宫中点亮多边主义火炬

语兰谈趣 2025-04-14 03:49:51

据报道,商务部部长负责人近日密集与各方沟通。

4月8日下午,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举行视频会谈

4月9日,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贸工部长扎夫鲁视频通话

4月10日,与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南非贸工部长帕克斯·陶视频通话

4月10日,与沙特商务大臣卡斯比视频通话

4月11日,与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副总统兼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部长阿尔克明视频通话

4月11日,与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视频通话

这些沟通中,都谈了应对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接下来,中方还会同更多国家一道,就应对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进行沟通,加强合作。

这些电话,传递了两个信号:

1.中国正在团结维护国际贸易公平正义的力量。美国掀起了单边的贸易战,中国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不只是东盟,不只是欧盟。

2.舆论场也有个别声音在担忧,认为如果其他国家都和美国达成了协议,那中国怎么办?中方的态度很明确,其他国家不管是反制美国还是和美国谈判,都是各国的主权事务,中方没有任何意见。但如果谁拿着中国的利益去给美国当投名状,中国绝不答应!

短短四天,六场视频会谈,从欧盟到东盟,从非洲到阿拉伯半岛,中国外交的“云端连线”划出一道清晰的战略弧线。

这是一场针对美国“对等关税”霸凌的全球合纵连横,更是一次在多边主义废墟上重建规则秩序的突围行动。

当美国挥舞着“对等关税”大棒,试图将国际贸易体系拖回“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时,中国的应对策略展现了大国智慧:

既不做孤胆英雄,也不当沉默羔羊,而是以“破壁者”的姿态,将单边主义制造的裂痕转化为多边合作的契机。

与欧盟的对话是撬动西方阵营的支点,与南非、沙特的沟通是激活南南合作的密钥,同巴西、马来西亚的协商则是打通区域协同的经脉。

这种立体化的外交攻势,恰似在华盛顿筑起的关税围墙上凿开一扇扇透光的窗,让被单边主义阴云笼罩的世界看到另一种可能。

面对“若他国倒向美国,中国如何自处”的疑虑,中方的回应堪称教科书级的大国外交范本:

既坚守原则底线,又展现战略弹性。

那句“绝不接受用中国利益当投名状”的警告,绝非虚张声势。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某国试图在农产品领域“趁火打劫”,中国当即调整进口配额予以反制的案例,早已为今日的宣言写下注脚。

这种刚柔并济的态度,既避免了陷入“四面树敌”的陷阱,又清晰划出了不容触碰的红线,恰如太极推手中的“借力打力”,将压力转化为重构国际经贸关系的势能。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2002年小布什政府发动钢铁关税战时,正是中国联合欧盟、日本将美国告上WTO争端解决机制,最终迫使其撤销大部分关税。

二十年后,当单边主义幽灵再次抬头,中国选择用更成熟的方式破局:

不再局限于被动应诉,而是主动编织起横跨五大洲的利益共同体。

这种转变,既源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角色的升级,更彰显了其对国际治理规则的理解已从“参与者”跃升为“塑造者”。

当下的国际贸易战场,早已不是简单的关税数字博弈,而是规则话语权的争夺。

中国此番全球动员,本质上是在重构一套新的叙事逻辑。

当美国执着于“对等”的表面公平时,中国强调的“包容性公平”正在凝聚更广泛的共识。

就像北斗系统不挑战GPS的既有地位,却为世界提供多一种选择,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方案,正在为被单边主义逼入墙角的国家搭建迂回空间。

这种“破壁”而非“破局”、“增量”而非“替代”的策略,或许正是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东方密码。

0 阅读:1

语兰谈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