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觉得教育孩子太累了,请听劝:早点换种沟通方式吧

兰妈谈育儿 2024-08-27 20:26:41

文/兰妈谈育儿

和一位妈妈聊天时,她一脸疲惫地告诉我:

“现在一看到读初一的女儿就好烦,生活上懒,学习上摆烂,平时还不能说,一说就顶嘴,有那么一刻真的不想要孩子,太累了”

原来,妈妈嘴里所说的女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外面跟谁都能和颜悦色,回到家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有一次,同学约她出去玩,一早就起床收拾打扮,然后再换好鞋提前坐在门口等待

10分钟、20分钟、40分钟,妈妈只是提醒一下:“换那么早鞋干嘛,你等同学给你发消息了再换鞋,也不是来不及”

没想到,话刚说完,女孩就烦躁地让妈妈闭嘴,还一脸嫌弃地指责说:“闭嘴,你不说话行不行”

最后呢,长达一个多小时等待,换来的却是同学说:“要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改天再约”的消息

本以为孩子脾气那么大,肯定会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

不曾想,面对同学的爽约,她却找了很多理由开脱,但对妈妈依然没有好脸色

在区别对待下,妈妈顿时觉得无比心寒,甚至还赌气说出“早知道如此,当初还不如不生”的话

听到这里,我瞬间明白了横在这对母女之间的一根刺:说狠话

还记得帆书创始人樊登在一次演讲中曾说过:

“如果你在管教孩子这件事上,感受到了痛苦、压力、觉得很难,那一定是因为方法用错了”

确实如此,也许我们的孩子叛逆、爱顶嘴、不听话,但没有哪个娃能接受“当初还不如不生下你”的狠话

所以,当我们教育孩子感到太累时,就要尽早换种沟通方式了

比如,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就需要借助嘴巴说出孩子能接受的话,从而建立用语言塑造目的的结果

01

希望孩子认真学习

那就夸夸他们进步的地方

这是一位妈妈,劝女儿好好学习说的话:

“孩子,你所看到的所有幸福和快乐,都是来之不易的,你看看初中、高考的考试淘汰制度,考进分数线内的,就可以继续上学,考不进的,就只能提前尝尽社会百态”

“孩子,妈妈知道你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用小小的肩膀扛下重任,在过去多少个夜晚,你趴在桌前认真学习的样子,爸爸妈妈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可是,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必须足够的努力,才能换来你想要的东西,请原谅爸妈对你严厉,因为我们害怕自己倒下时你还不能站立,所以现在才想尽办法让你先立起来”

这番话,可谓是充分地展示了什么是“父母为子女的为之深、计之远”了

也许,有些家长觉得这些“大道理”孩子根本就听不懂,毒鸡汤而已,孩子如果真的能听进这些话,那也就不会感到养儿太难了

事实上,当我们觉得累的那一刻,就无须再坚持已见了

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那就让他们看见“好好学习”的样子

比如,多夸夸孩子进步的地方:

“看看你最近进步多大呀,这都是你每天回家就写作业的功劳,最重要的是作业写完了再玩,就可以没有压力地放松快乐了”

如此,在“进步地方+积极学习好处”的沟通技巧下,孩子自然会懂得如何做、如何选择了

02

希望孩子有安全感

那就做个事事回应的父母

记得弗洛伊德的使命里讲过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

“一个孩子如果能无可置疑地深受父母的信任、支持,那他们就会终身保持胜利者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还会成为他们这一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动力”

当时,一个朋友和我读那段话时,她就满脸底气地说:“就像我31岁,哪怕嫁出去了,老父亲大老远来看我一次,我都觉得是一种安全感,心里也觉得踏实、有底气,父母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任何人代替不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朋友就是她女儿的成长底气

记得某次中午,她着急上班就送女儿早到学校几分钟,当时学校门也是开着的状态

孩子呢,看到学校门开着,就直径往校内小跑

没想到,仅仅是刚踏进学校,校领导就指着孩子严厉训斥说:“谁让你进来的,出去…”

朋友作为妈妈,立马就站出来反抗说:“我们是早到又不是迟到,如果不让早几分钟进学校,那学校门干嘛开着,为什么开家长会的时候不强调,为什么家长群也没有给出通知”

当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这件事挺悲哀的,也觉得“孩子早到,破坏了规则,还不允许校领导批评”

事实上,孩子犯错、破坏规则,我们该纠正的纠正,但批评指责就能让孩子从此远离犯错吗

并不会,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在犯错中不断纠正错误

你希望孩子犯了错的第一反应是想办法改变错误,你希望孩子遇到困难也乐观积极对待,那就需要给足孩子心灵上的安全感

比如,告诉孩子:“别害怕,爸爸妈妈会一直陪着你,放心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又或者,告诉孩子:“别着急,你慢慢说,爸爸妈妈会支持你的决定,哪怕失败了,结合经验再试一次,相信结果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如此,父母事事有回应,孩子才能无压力、无叛逆地一身轻

03

希望孩子勤快自立

那就在家务上“舍得”使唤

有人说,培养孩子责任感、信任感,是因为你相信孩子能做得特别好

仔细想想,事实还真是这个理儿

看到过一个视频,有个男孩帮老师到校门口取外卖

这一幕,被一些家长看到后就拍下来放到网上,当时还引起了一阵儿热议

有人觉得:“我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帮老师取外卖的”

也有人觉得:“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舍得用他们,那个帮老师取快递的孩子,他可是比同龄孩子更懂得为人处事,将来也会因为他自己的勤快、自立,更容易立足于社会”

是的,有出息的孩子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个亲戚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到了高中还不会洗袜子

就因为这一点,读书时在学校没少被同寝室的室友嘲笑、嫌弃

后来长大成了家,和媳妇两个人也是一样,吃了饭、把碗往边上一推,回到家把凳子绊倒也一脸“不关我事”的态度

在“眼里没活”的懒惰、与无责情况下,夫妻两个人的感情一点也不好,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想要孩子以后勤快自立、受人尊敬,那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眼里有活”

遇上自己的事,就自己去解决

遇上家里的家务活,就一三五、二四六地分工协作

如果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妈妈做饭,爸爸擦地”,那他就会潜意识地成为那个收拾碗筷的人

这就是环境下的潜移默化影响

你希望孩子勤快自立,那就在家务活上“舍得用”孩子,从小锻炼、才能长大如此

04

希望孩子自信强大

那就在外人面前给足面子

有位妈妈曾在网上发帖咨询说:

“我就是跟朋友调侃几句,说家里的12岁女儿太胖了,以后我的那些漂亮衣服,娃肯定是穿不上了,结果,孩子就在那闹,说她如何自卑,出门都没有信心和人打招呼,现在的孩子都那么脆弱吗”

看完这个帖子,当时评论区有很多网友为女孩抱不平

有位网友就一针见血地点评说:

“你这根本就是往孩子身上撒盐呀,十几岁的孩子,正是爱美的阶段,你现在当着外人的面吐槽她胖,你让孩子情何以堪?”

“也许是你幽默地开玩笑,但对孩子的伤害却真真实实地产生了,也将会成为孩子的自尊杀手”

“所以,你女儿不自卑谁自卑呀”

是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眼中的点评

你希望孩子自信强大,那就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看,平时在外人面前也要给足孩子面子

记得有次接女儿放学时,有位特别调皮的男孩在学校门口被老师当众指责

旁边的爸爸虽然满脸愧疚地一个劲儿道歉,但面对儿子被当众否决时,他却流利地回绝说:

“我儿子虽然现在淘气、没什么长进,可这不代表他未来会一直如此,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这是什么?这就是孩子自信强大的底气

你相信孩子有能力,那孩子就有实现能力的机会

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否决了孩子,那孩子可能连实现能力的勇气都没有了

05

希望孩子体贴孝顺

那孩子递水时就说声“谢谢”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不体贴”、“如何不孝顺”,可事实上,任何好的关系都是相互性的结果

亲戚陈叔,是个上门女婿,年轻的时候踏实能干,到了中年之后,手里存款也足够他过个安稳的晚年了

可自从老丈人过世之后,陈叔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每年只要回家跟妻子就是三天一吵、五天一大闹

看着老夫老妻还闹得沸沸扬扬的两个人,周围的亲戚劝也劝了、哄也哄了,可结果都不太理想

没办法了,大家只好找到陈叔的儿女,希望他们当晚辈的能多劝劝老人

没想到,儿女听说这件事后早已经见怪不怪,还一脸看淡地回答说:

“随他们吧,我们能说什么?也根本就说不成话,明明是关心他们,他们说我们多管闲事,平时舍不得花的钱给他们买礼物,他们也一脸冷漠地说:拿走吧,我不需要”

这件事给我的感悟很深,同时也意识到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关键的转折点,也许就是从改变讲话方式开始的

带着这份发现,我重审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每次女儿帮我做什么事时,都及时回应一句“谢谢”,每次犯错了也能鼓励说“没关系,只要继续努力,相信结果一定会变好的”…

自此,把讲话方式都变成正能量后,和女儿之间的话题果然变得越来越多了

06

希望孩子坚强有顿感

那就允许孩子做喜欢的事

好成绩是对孩子能力和努力上的认可,而健全人格、和不断创新的想法,才是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家教配置

前几天,朋友的一个女儿,声泪俱下地跟我诉苦说:

“从早上就开始写作业,我都写一天了,晚上画会画怎么了,我是个人,不是机器呀,为什么我老妈要那么逼我,非要把我逼得跳楼才肯罢休吗”

我很诧异,小小年纪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

直到朋友随后跟我不停地抱怨她女儿时,我发现她嘴里竟然没有一句好话

说起画画这件事时,也是满口烦躁地批评说:“一看就是没出息的东西,画画能当饭吃吗?我就说她几句就受不了,这点承受能力以后还能干得了什么”

听着朋友如此极端的话,我忍不住问她:“难道孩子现在听你的,以后就一定能出息吗”

再看着朋友没什么底气的样子,我突然就意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要为没发生的事过多焦虑

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永远都不要企图把孩子培养成听之任之的那个人

还有个朋友,幼年丧母,她从小就生活在父亲的严厉管控下

从小到大,她给我的印象就是:父亲的话就是圣旨,父亲说什么,她就怎么做、怎么说

也正因如此,大学毕业后她明明有更多选择、前途也一片光明,可就因为父亲的独断安排,她在最有才华的那年选择了嫁人

最后,也因为“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眼底的自卑和焦虑,致使她抑郁寡欢、感觉做什么都没劲

这就是父母过度掌控的后果,你希望孩子翱翔天空,还是做个笼中鸟,从一开始的教育方式就体现了

记得某教授在育儿讲座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孩子真正长大的过程,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阳光心态,如果成绩好却接受不了别人比你优秀,那被打败也不过是一个名次的事儿,只有长期拥有健全人格,遇到事情不会悲悯、懂得想办法扭转局面的孩子,最后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是呀,把孩子培养得有顿感,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而聪明父母的最高级别体现,也是知错就改,当我们感到教育孩子太累时就要及时止损了

如果不知道如何做到及时止损,那就多学一些万能沟通话术吧

比如: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爸爸/妈妈想多听听你的声音,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

“不要怕,爸爸妈妈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怎么想的,就大胆讲出来吧”

“没关系,如果现在不想说就不说吧,等你愿意分享的时候随时洗耳恭听”

“放心吧,我会替你保密的,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别着急,你说的每一句话,爸爸妈妈都会放在心上的”

如此,在爱的充盈下,孩子才会逐渐放下防备,真正地亲近父母、主动分享,并努力朝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那么,关于教育孩子太累就需要换种沟通方式这个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62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