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伐利亚森林的晨光里,橡木枝桠间的雾气与木纹交织的画面,意外启发了远在亚洲的设计团队。广东卡乐卡的设计师们用镜头捕捉下这个瞬间,由此开启了一段跨越地理与文化的材料研发之旅。这场始于自然观察的创作,最终凝结成名为"混油橡木-K014"的饰面板材。
研发团队在德国技术伙伴的支持下,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色彩实验。他们试图在工业材料中复现原始木纹的天然肌理,同时平衡现代空间对于哑光质感的需求。灰棕与米白的叠加处理经过37次配方调整,最终呈现出类似老橡木风化后的雾面色泽。这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源自德国精密压贴设备对0.03毫米饰面纸的精准控制,使得每块板材的纹理过渡都接近自然生长的随机性。
观察发现,这种低饱和度的中性色调在空间应用中展现出较强适配性。住宅空间里,它既能作为工业风设计的基底,搭配金属与皮革元素形成视觉张力,也可转化为极简卧室的静谧背景。在深圳某复合书店的案例中,设计师将其用于定制书柜,暖灰质地既衬托了书籍装帧的多样性,又避免了材料本身对视觉的过度干扰。
该产品的研发过程始终贯穿环保理念。据公开资料显示,基材选用符合E0级环保标准的刨花板,胶合剂采用植物基配方,甲醛释放量仅为国家标准的1/3。这种技术路径让材料在展现自然美学的同时,满足现代居住的健康需求。从欧洲森林到中国现代空间,这场跨地域的设计对话揭示出材料创新的新可能。当晨雾中的木纹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的饰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自然美学持续的解码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