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越来越难管?心理学家:打少了!这5个部位再生气也别打

我是棉花糖妈妈 2025-04-29 08:28:42

之前刷到一条新闻,一个14岁的男孩整天沉迷手机,妈妈多次劝导也没用,就把手机没收了。

没想到,男孩因此大发脾气,嘴里不停地辱骂着,还对着妈妈大打出手。

父母辛苦养大的孩子,却朝着妈妈挥起了拳头,实在是可悲又可怜。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吐槽: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稍不顺他的意,就会大发雷霆。

就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犯错,父母舍不得骂、舍不得打,这才导致孩子脾气越来越大,愈发蹬鼻子上脸。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难管?小时候打少了!

就像心理学家说的: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大人造成的,孩子的每种行为或心理问题,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系。

我的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他告诉我:孩子是可以打,但是不能带着情绪打。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因为犯了错误挨打,而不是因为父母生气挨打。

打之前,需要告诉孩子挨打的原因,说的时候语气要严肃而平静。

我们要传递孩子一种态度:惩罚你,不是因为父母情绪失控,拿你泄气。

而因为你本身做错了事情 ,要让你长记性,不再犯错。

打孩子,要从小开始

打孩子,要从小开始,尤其是违反了原则性,必须打。

我闺女上幼儿园的时候,跟同学了一句:SB。

她不知道什么意思,不觉得新鲜好玩,天天说。我提醒了她两次没效果,第三次等她跟同学耍完了,回家进门就打手板。

打完了给她说为啥挨打,并且告诉她,再听到说挨打加倍。

立竿见影,再也没说过了。

原则性问题或者孩子屡教不改,说服无用的时候,打孩子不再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了。

我以前觉得孩子不能打,得好好说才行,其实,好好说,孩子在挑战你的底线,置若罔闻的。

有必要的时候,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父母就要出手纠正了。

妈妈打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做的这件事。虽然你做错了事,我打了你,但妈妈我永远爱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都说:养不教,父之过!

打与不打,都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孩子还未长大成人,他们不理解世俗的法律道德和处世良俗,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这么做,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就是小动物。

教育,就是把小动物训练成人,“打”就是最容易让小家伙们记住的方式。

把“疼”和“错误”关联起来,记录到他们的脑子里。

每次想做同样坏事的时候,就会想到疼,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就是,“打”所带来的教育目的。

当然了,各位爸爸妈妈们,打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不要为了打或者出气而打,一定是孩子是需要吃点苦才打!

有选择的打,打孩子不是目的,是纠正孩子严重错误的手段。

孩子越小的时候打,越有效果,大了懂道理了,就不能再打了。

该管的年龄不管,到了想管的年龄,已经迟了。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保持谦逊,勤于探索,才能知道人要有畏惧,对自己有所约束。

真正的敬畏,绝不是单纯的“惧怕”。而建立规则感和能力感,培养同理心,这是建立在一种健康人格基础上的,最美好的崇高感情。

希望咱们的孩子都能拥有。

这5个部位是孩子“生命线”,再生气也别打

我不阻止你打孩子,但这5个部位是孩子“生命线”,再生气也别打。

拧耳朵

记得小时候被我妈拧过一次耳朵,那种火辣辣的的痛,现在还记忆犹新。

拧耳朵力度过大,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外耳廓拉伤、取软骨损伤。

打脑袋

像打孩子后脑勺、打太阳穴、打耳光,也是统统不可取,力度没控制好,很容易把孩子打伤。

还有,孩子的头部功能还未完全发育好,受到外力击打,重则可能会危及孩子生命!

打屁股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的屁股打不坏,必须得替“屁股”这个部位说两句,它肉多,但也不是被揍的理由。

屁股的肌肉丰富,击打过度,会导致皮肤软组织挫伤。

轻打几下,问题不大,仗着屁股肉多下手重,孩子再结实的屁股,也禁不住打。

打背部

可不要以为孩子的背部是铁板一块,这里分布着脊神经,也是孩子体力和智力发育的重要神经系统。

如果用力拍打孩子的后背,很有可能会造成脊椎损伤。

拖拽胳膊、腿

尤其是孩子的胳膊,孩子年龄还小,关节还未发育完善,要是使劲拖拽孩子的胳膊,严重的话会导致关节脱位、甚至还会习惯性脱臼。

打,主要是让孩子有警醒,否则就会滋生更多的熊孩子。

不过给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有些孩子说一下就记住了,就改了,那打就多余了。

打不是目的,更不是发泄的途径,一切教育手段,最终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改掉坏习惯,避免重复犯错误。

“打孩子”更多的一种战略威慑,让孩子对父母抱有敬畏,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趋易避难,追求享乐,不受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而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允许孩子随意释放天性,这便是悲剧的开始。

为人父母,一定要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0 阅读:0

我是棉花糖妈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