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韩国游客好像扎堆儿来中国了。尤其是上海,每天都有大巴车载着他们进城,一边拍照一边感慨:这里真熟悉啊!有些人还会煞有介事地嘀咕一句,这本来就是我们‘古都’嘛。听完这些话,我只能扶额叹气:什么意思?这波操作是认真的吗?
先别急,我们把时间拨回去看看历史。从1910年说起,当时日本吞并了整个朝鲜半岛,大批流亡者被迫逃离家园。他们跑得最远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国的上海。那时候,法租界成了避风港,这帮人就在这里建立临时政府,甚至还有点革命的意思。但你以为当时的日子很好过吗?错!据记载,他们经常要靠筹款度日,有些饭都吃不饱。可即便如此,那种对未来自由国家的憧憬还是支撑着他们挺过来了。
但现在呢?网上一些韩国网友却开始说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曾经属于高丽国,甚至鼓吹这是所谓失落的古都。我跟你讲,第一次看到这种言论的时候,我差点没笑喷。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居然还能编出这么荒唐又自信满满的话。我倒想问问,如果真是你的古都,为什么当初打包行李跑路的时候没带走一点证据?
扯远了,说回眼下这股韩流席卷而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个字缺。他们国内资源短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从粮食到能源,再到各种生活必需品,都严重依赖进口。这就导致很多家庭干脆跨国采购,把目光锁定在物产丰富、价格相对实惠的中国。据报道,有不少韩国游客每次买东西都是几十斤几十斤往回背,比如大葱、大米、海鲜啥的不嫌重,一趟下来能装满几个行李箱。你可能觉得奇怪,为啥连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菜也要从国外带走?答案很扎心,因为国内买不起或者供应不足。
当然,人家也不仅仅为了填肚子才来的。有个数据特别说明问题,现在越来越多韩国企业盯上了中国市场。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科技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块大蛋糕;另一方面,各类展览和高科技成果展示也让无数人大开眼界。不久前嫦娥6号月壤样本亮相,还有超级计算机技术发布会,都吸引了一票人在场馆里疯狂按快门。有朋友戏称,这哪是看展,这是直接搬课本现场学习去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大规模涌入,中韩之间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在经济层面,两国确实存在密切互动,但文化上的摩擦却不可避免。例如部分长期停留或定居在华的韩国人士,总喜欢强调自己国家某种优越性,却忽视或者曲解所在土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底蕴。而且随着人数不断增加,中国社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你说压力会不会变大呢?
客观来说,中韩之间一直以来关系复杂而微妙。一方面交流合作频繁,经贸往来也算紧密;另一方面,又总伴随着误解与争议。这次蜂拥而至的大批游客,更像是一场深藏玄机的小剧场。从补充资源需求,到追逐经济利益,再到炫耀式参观高科技展览,无不透露出一种现实中的不够硬气和心理上的小膨胀。
但讲真的,与其花力气喊口号搞什么虚妄主张,还不如认真反思如何解决自身问题。不管怎么说,这片土地有它自己的故事,不是谁随便几句空话就能改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