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眼睛”式的擦边球广告,何以让“卫龙们”前赴后继? _未来网
未来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凌萌)奔赴IPO的道路上,卫龙很忙。
3月30日凌晨,卫龙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份姗姗来迟的声明,就数日前辣条产品包装上的低俗文案致歉:“在此我们深表歉意,公司非常重视广大网友和消费者的意见,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
在此之前,日化品牌宝洁刚刚因发布的文章中提及“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等侮辱女性的言论致歉。
在品牌因低俗广告“翻车”的事件中,“侮辱、物化、不尊重女性”“传递不良价值观”等问题言论不断,不少品牌甚至被予以行政处罚。对此,不少网友深感疑惑:“近年来,为何低俗广告营销频现?”
包装印有低俗广告语,卫龙凌晨致歉
3月26日,卫龙辣条因其产品包装上的广告语引发争议。
据相关博主爆料,卫龙辣条的3个外包装上分别印有“约吗”“贼大”“强硬”等词语,十分醒目。该博主质疑这些广告语存在“低俗”“擦边球”等问题,并向卫龙食品旗舰店客服反映。
图片来源:@铁骥视频
经客服解释,“约吗”是指“约小伙伴一起吃辣条放松一下”的意思,而“贼大”“强硬”则是对产品特色的一种标注。
随后,该事件在网络发酵后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论热议。有网友认为,这是非常明显的色情暗示,就是在打“擦边球”;但也有网友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是抠字眼,“有点草木皆兵了吧”“不是包装上的字有问题,而是他们自己想歪了”。
值得注意的是,26日当天,河南省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在回应媒体时表示,卫龙品牌所属的辖区分局已对该事件介入调查。
图片来源:@卫龙美味
时隔四日,事件于3月30日迎来最新进展。卫龙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致歉声明,对低俗广告事件作出回应,称决定停止有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同时进行版面文案及设计的优化。
公开资料显示,卫龙成立于1999年,创始人为刘卫平和刘福平两兄弟。被无数人称之为“童年回忆”的卫龙辣条,也有“上市梦”。
2021年11月,卫龙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而在去年5月完成的首轮Pre-IPO融资后,卫龙的估值高达600亿元,一度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和洽洽食品的市值之和相差无几,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投资等。
另根据招股书数据,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卫龙的经营业绩也连年攀升,总收益分别为27.52亿元、33.85亿元、41.20亿元及23.0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76亿元、6.58亿元、8.19亿元及3.58亿元。
低俗广告“翻车”不断,涉宝洁、全棉时代等品牌
实际上,不止是卫龙,近年来,因低俗营销“翻车”的品牌不在少数。
3月24日,知名日化品牌宝洁就因发布一篇题为《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不信闻一下!》的文章致歉。(未来网此前报道《侮辱女性?宝洁又翻车了!》https://mp.weixin.qq.com/s/RRMBW4KCXb-vyPHcIA2zNQ)
该文包含多处“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女人也有体臭,而且胸部最臭”“再爱干净的女人,内裤都比男人脏”“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等争议性内容,被网友质疑该言论是在“侮辱女性”。
图片来源:@西部决策
同时,宝洁在文中以这四大“真相”证明“女人的臭味是男人的5倍”结论,从而引出自家相关产品的做法,也引发了网友的舆论声讨。
无独有偶,卫生巾品牌洁婷也于近日被指发布的广告不尊重女性。3月21日,@洁婷品牌微博发布了一条产品宣传,并将一位女性身着安心裤的照片用作广告。展示产品本无不妥,但洁婷的拍摄角度引起了部分网友的质疑,认为其有“偷拍”“擦边球”之嫌。
随后,洁婷通过官方微博公开致歉称,“此次事件反映出我们的内容及审核流程存在漏洞,我们已启动内部程序,优化管理。”
另外,早在2021年1月,知名母婴品牌全棉时代也因发布的广告涉嫌“侮辱女性”而“火爆”全网。在该广告中,全棉时代塑造了一名年轻女子在夜间行走时遭到尾随的情节。当尾随者逐渐靠近时,该女子急中生智,拿出卸妆湿巾擦拭,卸妆后变丑并成功自保。
图片来源:全棉时代官方微博
事件被曝光后,全棉时代同样发表了公开致歉,称该视频为广告创意,仅作为突出商品的清洁功能。
而除了宝洁、洁婷、全棉时代等日用品牌外,食品饮料、汽车等领域的知名品牌也屡屡“栽”在营销广告上。
2017年11月,绝味鸭脖在天猫旗舰店发布一份海报就遭到了网友的强烈控诉,被质疑“大尺度”“不雅”。据悉,该海报页面中一名女子身着红色内衣,双脚戴着锁链,文案则充斥着“鲜·嫩·多汁”“抵不住的诱惑”等性暗示字眼。
很快,绝味鸭脖的该份海报遭到网友抵制,“食品为何要与性扯上关系?”还有许多网友质疑广告本身是对于女性的极不尊重。即便绝味鸭脖随后撤下了该款海报,但仍旧因此被罚款60万元。
2020年8月,汽车品牌奥迪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内容为“在各个方面让你的心跳加速”的广告,并配上一名小女孩靠在一款奥迪轿车前吃香蕉的图片。
随后,该条广告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质疑该广告涉及“恋童癖”“性暗示”“儿童色情”,且文案内容也充满歧义。
2020年10月,蚂蚁花呗在地铁投放的广告中,出现施工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毕业生借钱环球旅行等画面,被网友质疑为是对低收入群体的歧视。
充斥着“辱女”“软色情”的低俗广告,为何屡见不鲜?
从上述品牌广告“翻车”的案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侮辱女性、打“软色情”擦边球、消费群体痛点营销。
在信息化的浪潮下,抓住用户的“眼球”,就相当于抓住了“流量密码”。也正因此,品牌们的营销手段日渐向“软色情”“辱女”“歧视”的低俗化道路上靠拢。
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低俗广告屡见不鲜的原因,主要在于广告的监管环境过于宽松、处罚标准较低所致。“对于企业来说,低俗营销的违法违规成本较低,即便因低俗营销受到舆论谴责,也远低于营销炒作后为其带来的流量、热度,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铤而走险。”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等规定,广告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如有违反,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此外,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目前现有法律对于低俗广告无法明确界定,为低俗广告的监管增加了难度,也让不少商家趁机“钻了空子”。
而这足以从上述品牌案例中得到应证。除了绝味鸭脖被罚款60万元外,其余品牌在掀起舆论浪潮后,大多以公开致歉、下架广告等举措息事宁人,可见低俗营销的“试错成本”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绝味鸭脖最终被予以60万元的罚款处罚,其通过低俗营销短期内获得的流量却是巨大的。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此前发布的公开数据,在绝味鸭脖“大尺度”广告上线后的短短几天内,其官方公众号的相关文章的阅读量达到了10 万+,品牌热度居高不下。
“低俗营销对于品牌来说,短期内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应,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反噬作用。除了品牌的信誉度下降外,对产品所在的市场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消费者也会由此产生抵触情绪,社会价值观及文化底线也备受挑战。”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张毅认为,对于低俗广告的监管势在必行。“除了现有广告法规的监管外,对于低俗广告乱象更要从严治理,推出更为严格的监管及处罚标准。”